懂車帝冬測起風波,餘承東楊學良連番炮轟,轟動車圈

更深刻了解汽車產業變革

出品: 電動星球News

作者:浮雲騎士(參數丨圖片)

責編:鳳梨

12 月 5 日,懂車帝冬測成績排名發佈。

但當插混純電續航達成率成績以及排名公佈後,卻引發了衆多大佬的炮轟。

這也成爲過去這兩天,轟動一時的大事,甚至引發了華爲、吉利、長城從高管到粉絲的連番質疑。

餘承東炮轟的那句「坑人的測試,誤導民衆!」有沒有理?吉利副總裁楊學良爲何出面直言「不科學、不嚴謹,結論不令人信服,不僅誤導了消費者,還傷害了懂車帝自身的公信力」?長城又是爲什麼在微博團建集體聲討?

面對輪番質疑,懂車帝是如何迴應的?

今天,我們用一篇文章,來梳理此事的前因後果,至於誰是誰非,也歡迎大家的評論區留言。

12 月 4 日,懂車帝正式開啓聲勢浩大的漠河冬測,喊話「爲用戶提供冬季用車寶典」。

次日,懂車帝陸續釋放 2023 冬測的錄播視頻,一同公佈的還有,插混純電續航達成率的測試成績榜單,這也是此次「論戰」發酵的源頭。

令人驚訝的是,在本次測試中,僅三款車型的純電續航達成率超 50%,分別是比亞迪仰望 U8(85.08%)、比亞迪宋 PLUS DM-i(63.80%),以及理想 L7(51.26%),三車順利拿下榜單 TOP3。

幾家歡喜幾家愁,再來看看吊車尾的幾款車:吉利旗下銀河 L6(32.32%),吉利汽車的領克 08 EM-P(31.68%)以及華爲問界新 M7(31.60%)。

有意思的是,近期的熱門選手——問界新 M7 理應是被寄予厚望的一款車,官方 WLTC 工況下純電續航 175 公里,在本次冬測中續航只有 55.3 公里,成績排名墊底。

其他幾款,像嵐圖 FREE 也只是以 38.05% 的成績,位列第十;長城汽車旗下子品牌最差的成績是哈弗猛龍(35.83%),成績最好的是魏碑高山 DHT-PHEV(46.29%)。

而當我們整理資料,尋找這張排名榜單時,卻發現懂車帝官網已經將這張圖片下架。

公開炮轟

顯然,這樣的結果難以讓人接受,尤其是排名倒數的那幾位。但難以讓人接受,不代表它不真實。

先看看這樣的結果到底將車企的情緒激到了什麼地步。

率先提出質疑聲音的是 AITO 其汽車。12 月 8 日,AITO 汽車髮長文迴應,控訴這樣的測試流程「嚴重背離用戶真實使用場景」,同時附上參與測試車輛的詳細用車數據,細緻到開關門次數、車內溫度、空調製熱時間等等。

次日,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董事長餘承東更是直接在朋友圈發文怒斥:「坑人的測試,誤導民衆!」。

餘承東親自下場硬剛,將圍繞冬測成績的討論推向新高潮。

面對 AITO 與華爲官方拋出的質疑,懂車帝沒有怠慢,隨即在 12 月 10 日晚,披露了本次測試流程,並回應稱:「測試標準完全統一,所有車型一視同仁」。

顯然,簡短的迴應不足以平息此次論戰,因爲滿腔不忿的不止華爲一家。

12 月 11 日,長城公關部親自下場,向懂車帝測評流程提出質疑,並官宣將於 12 月 14 日下午三點,在北京舉行懂車帝冬測標準質疑溝通會。

長城汽車的質疑主要集中在三個環節上:

1.純電續航測試:在 60-72 分鐘的整備時間中,各車型有十多次開關門、開關車窗的操作,部分車型開啓了座椅加熱,有 5-8 度電的額外消耗。

2.虧電油耗測試:完成油耗測試之後,怠速等待加油時長不同,測試過程平均車速不同。

3.爬坡測試:環節標準要求參與測試車型剩餘電量大於 50%。後臺數據還原發現藍山爬坡測試時,剩餘電量爲 23%。

與 AITO 單純的情緒輸出不同,長城在聲明中提出了新方案:共建中國新能源高質量測試標準。這直接將本次「口水戰」升級至共建行業新標準的高度。

對此,難以釋懷的還有吉利副總裁楊學良,他在微博上也直接表態:「測評過程不科學、不嚴謹,結論不令人信服,不僅誤導了消費者,還傷害了懂車帝自身的公信力。」

經過接近一週的發酵,與冬測相關的話題也輪番被推上熱搜,比如:#多家車企質疑懂車帝冬測#、#長城硬剛懂車帝#、#餘承東硬懟懂車帝#......

千夫所指,懂車帝難以脫身。

12 月 11 日晚間,懂車帝給出第二輪迴應,並表示將於 12 月 14 日上午 9 點在漠河舉行 2023 冬測開放日,同時向參與車企發出邀請到現場觀測。

作爲彩蛋出現的是,在 12 日當天,嵐圖李博曉公佈了嵐圖 FREE 在本次冬測的後臺數據,並喊話:

「很遺憾 2024 款新嵐圖夢想家、嵐圖追光 PHEV 沒能參加本次冬測,期待以後各平臺的評測儘可能帶上我們,就像高考一樣,清北班的學生還是儘可能讓參加考試。」

至此,事件本身告一段落,質疑聲全都浮出水面。

智能帶來的「透明」

回顧完事件本身後,需要釐清一個問題:各家的質疑與不滿來自於哪裡?

品牌方的觀點中,可以看出,爭端的重心就在於公平性。懂車帝本身也並不造車,對於汽車這樣一條龐大工業鏈的產物,其測評流程很可能會有失偏頗,但這並不至於把自己測到輿論的中心。

從品牌方的態度來看,頻繁提及「打開車門」、「空調能耗」等詞彙。顯然認爲是己方車輛在測評過程中,因爲流程上的不合理和執行上的不透明,特別是「開門時間」上,受到了「針對」。

讓我們回頭再看各家聲討品牌的表述:

AITO 的表述是:車輛在正式測試前進行了共計 71 分鐘的空調製熱,在車內溫度達到 24 攝氏度後,又持續制熱 40 分鐘。在此過程中有十餘次開關車門、車窗的操作,其中最長時間超過 3 分鐘。

吉利的後臺顯示:吉利銀河 L6 在整備過程中,打開車門 4 次,最長的兩次時長均超過 10 分鐘;領克 08 在測試前,車門打開 6 次,最長一次開門時間 6 分 39秒。

嵐圖的數據就更加詳細:

1.(整備)累計 1h13min,車輛原地開空調,乘員艙溫度 24-26℃,電池 SOC 降至 78.2%;

2、期間,左前門打開 810s,右前門打開 89s,左後門打開 94s,右後門打開 117s,左前車窗非關閉狀態 1328s;

3、行車期間, 左前車窗非關閉狀態 306s 右前車窗非關閉狀態 602s;

4、駕駛模式未選擇「強制純電」,電池 SOC 27% 時發動機啓動。

長城針對純電續航測試則是表示期間:各車型還有十多次開關門、開關車窗操作,有 5-8 度電的消耗。

可以發現,這可能是車企在後臺數據中,發現了這樣的現象存在,認爲是受到了懂車帝官方的「針對」。

而懂車帝官方對這段整備時間的細則描述如下圖所示:

有網友表示:「開車門」的動作客觀存在,可能會因爲車型不同,配置、人員不同而導致所用時間,開門次數有一定程度上的出入,但是會有一定的「動態平衡」存在,這樣就「反正大家都一樣,還是公平的」。

但是也有網友表示可操作空間很大,很難不讓人懷疑。

單從車企給出的數據看,按照最大時間計算,各車型「開車門」的時間大概都在 40 分鐘左右。至於實際影響,還不得而知。

另外,從大的方面來看,這一次炮轟的集中出現,背後都有一個關鍵的變化:汽車的智能化。當車輛的狀態可以被記錄,被數據化、並通過網絡可以被實時同步後,媒體的評測結果,進而很容易被找出「不合理」之處。

這也是這一次懂車帝冬測,車企方敢於公開質疑、炮轟的底層基礎。

當然,是懂車帝故意有所「針對」還是原本整個流程都是「公平」的,還有許多考量的空間。

不只是冬測

冬測成績之爭,並不是車企與媒體的首次衝突,只不過此前的表現都比較溫和。

早在「小鵬華爲 AEB 之爭」的時候,懂車帝就選擇在熱度正值巔峰的時候,進行 AEB 相關測評,結果在所有的測評結果中,小鵬汽車成績墊底。

何小鵬在微博表示這樣的民間測試,有失「嚴謹」,其中一些看起來表現很好的車型屬於取巧,將智能輔助駕駛的能力下放給人主動駕駛,但實際上,這是所有高階自動輔助駕駛廠商的基本能力。

多方輾轉糾纏之下,最終此次事件以雙方和解落下帷幕。

本次事件中,懂車帝作爲背靠字節跳動,這種影響力較大公司的媒體,其實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輿論的情緒,對最後影響了結果。

而即使是在這次懂車帝冬測出盡風頭的比亞迪,此前「懟天懟地」的迪粉也曾在雪球網聊起了此前懂車帝與比亞迪的糾紛。

本次懂車帝冬測事件發酵至今,愈演愈烈,很大一部分因素,在於其依靠着字節、抖音的大流量,具備了強大的輿論影響力。即使是汽車製造這樣的「硬核工業」,也不敢直接忽視這樣的結果。

截止至今晚 18:30 分,懂車帝抖音官方賬號顯示,#2023 懂車帝冬測# 話題詞的播放數據已經升至5296.2 萬次。

而當流量成爲一切,對真相的追求就變得極爲重要。

畢竟,用微博大 V @理記 的話來說,就是:非機器人評測的項目,深一腳淺一腳差別實在是太大了,直接決定了車企奮鬥多年能不能在銷量上得到肯定。

就在「標準之爭」結論尚不明晰時,一張疑似懂車帝「品牌合作權益價格」圖片流出,更將懂車帝推向「輿論崩塌」的位置。

儘管有懂車帝員工站出來迴應表示:「2023 懂車帝冬測 53 款車沒有任何一款車有商業合作,也沒有車企可以干涉測試,影響測試結果。」,但說服力顯然不夠。

至此,懂車帝發起第三輪迴應,再次邀請參與測試的車企親臨現場。

紛爭未歇

從博取流量與「爲用戶提供冬季用車寶典」的雙贏目的出發,到現在將自身推向多家車企的對立面,這場博弈,仍在繼續。

而回到「冬測開放日」, @理記 認爲,此舉並不一定會奏效,因爲從種種角度看很難邀請到真正有質疑的車企參加。

其實,這個問題本就很複雜。不論是企業爲了營銷宣傳三天兩頭的小視頻,還是媒體花錢測評號稱揭穿騙局,本質都是行業中各個不透明、標準缺失的部分帶來的本身意義上的錯位和迷失。

更值得讓人深思的是,汽車媒體的「邊界」在哪裡?

回到長城汽車聲明公告中的最後一段:「媒體的評測是監督、是鞭策,爲中國汽車行業帶來了全新視角,也讓更多用戶關注中國新能源汽車。」

或許,標準共建的理性呼籲,纔是車企和媒體意義迴歸的最好方式。

站在當下,開放日或許是這場測評經過輿論發酵至今,懂車帝不一定有用,但唯一能做的一件事了。目前,已經有車企稱收到了懂車帝的邀請:

猜猜誰會去?開放日測試,誰更有底氣?本次事件會就此結束嗎?鎖定明天,我們拭目以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