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釘”顛覆釘釘
01 釘釘的崛起
2015年,一直被媒體視爲SaaS元年。
首先,經過2014年的發酵,2015年中國SaaS融資總額接近40億,是2013年的10倍。
另一件引人注目的行業大事則是釘釘發佈1.0版本,正式宣佈進入SaaS市場。
同年,紛享銷客完成1億美元的融資,開始與釘釘展開廣告競賽。兩家公司的廣告迅速佔領了騰訊新聞、今日頭條等互聯網媒體首頁,甚至投放到了分衆傳媒、機場和地鐵等渠道。SaaS市場一下子引起了更廣泛的關注。
最後的結果是,釘釘憑藉優秀的產品體驗和免費策略,迅速顛覆了辦公協同SaaS行業。作爲當時的辦公協同領域明星SaaS公司,紛享銷客、明道紛紛轉型。到今天,中國辦公協同SaaS領域基本已形成了釘釘、企業微信和飛書三足鼎立的局面。
這幾年來,有不少聲音批評釘釘,認爲釘釘作爲大廠,“野蠻”的搶奪了SaaS公司的市場。但是,我倒覺得釘釘爲中國SaaS市場的成熟做出了巨大貢獻。
根據釘釘官網數據,截止到目前,已經有1900萬組織使用釘釘。要知道,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數據,截至2021年底,全國註冊企業總數也不過4800多萬戶。
圖片來源:釘釘官網
可以說,釘釘讓1900萬組織使用上了便宜、好用的SaaS軟件,同時也爲中國SaaS行業做了大量的市場教育工作。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釘釘對辦公協同SaaS行業的顛覆,給SaaS創業者們留下了很深的陰影,大家都在問:釘釘的邊界在哪裡?會不會有一天,釘釘也會搶佔我的市場?我還應該和釘釘合作嗎?
這讓我想起2010年的“3Q大戰”。360公司推出扣扣保鏢,屏蔽QQ軟件廣告和彈窗,而騰訊則要求用戶對QQ和360安全衛士2選1。最終工信部出面終止了這場鬧劇,騰訊也在3Q大戰後,開啓了反思會。其後,騰訊變得更加開放包容,也開啓了第二次騰飛之旅。
02 商業化的挑戰
3月22號的釘釘發佈會,釘釘總裁葉軍首次提出商業化。這對於釘釘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大的轉變。
雖然釘釘已經“年滿7歲”,但在本次發佈會之前,卻從來沒有公佈過盈利的路徑,也沒有公佈過營收情況。但是,利潤是企業存在的目的,規模化盈利則是商業模式的試金石。7歲的釘釘需要儘早面對商業化的挑戰。
不僅是釘釘,中國其他SaaS平臺也同樣面臨商業化的挑戰。雖然功能越做越重、用戶也越來越多,但這真的就是SaaS平臺實現規模化盈利的最佳路徑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搞清楚一個更加基礎的問題:
SaaS平臺規模化盈利的前提是什麼?
我認爲,作爲中國SaaS的領頭羊,只有SaaS市場繁榮了,SaaS平臺纔有可能實現規模化盈利。甚至可以大膽的說,只要SaaS平臺推動SaaS市場實現繁榮,他們規模化盈利的問題就必然迎刃而解。
但實際上,中國SaaS市場規模和美國相比仍存在巨大的差距。
以CRM市場爲例,根據“T研究”發表的《2021中國CRM數字化全景實踐研究報告》,中國CRM廠商2021年整體營收規模不超過3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約12.3%。相比之下,美國CRM廠商僅Salesforce一家——根據其發佈的財報——2021財年營收就達到212.5億美元,同比增長24%。
在蛋糕還不夠大、SaaS公司普遍活得不好的情況下,SaaS平臺想要實現規模化盈利,無異於天方夜譚。
那麼,如何才能把中國SaaS市場規模儘快做大呢?是不是SaaS平臺繼續做功能,甚至做定製化大項目,儘可能滿足大客戶的每一個需求呢?
我認爲這不是最佳路徑。
實際上,中國SaaS市場規模的低迷,反映了中國企業不願意爲數字化軟件付費。或者說,企業無法從軟件中得到期望的回報。比如,作爲中國企業的主體,大部分中小企業即便購買了CRM系統,也無法顯著提升企業的獲客能力。在這種情況下,CRM系統的滲透率自然不會很高。
那麼,如何才能提升客戶價值,從而提升SaaS市場規模呢?
我認爲,唯一的答案就是創新。
前段時間,一位創業者給我們分享了他的創業經歷。
去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發現環保行業的供應鏈非常不透明和低效,並伴隨着大量的灰色收入。於是,他們開發了一個SaaS平臺,免費提供給相關方使用。通過整合線下資源、重構供應鏈流程和平臺運營,解決了產業鏈協同低效、灰色收入滋生等問題。
結果,他們只花了半年時間,就從0做到了近2000萬收入。
在這個案例中,客戶一開始並不知道數字化能解決什麼問題。實際上,作爲一個傳統產業,在IT建設方面,客戶只能提出一些很基礎的內部管理需求。
是創業者的洞察發現了其中的巨大機會,並利用數字化工具改造了這個傳統的產業。
美國SaaS的發展過程,同樣也是一部創新史。
作爲Salesforce的第一個大客戶:美林證券,在2013年差點把Salesforce掃地出門。原因並非Salesforce沒有滿足客戶在IT上的需求,而是,Salesforce的軟件無法給用戶帶來真正的價值。
經過深刻的反思,Salesforce放棄了“根據客戶需求迭代軟件”的思路,轉而問客戶“什麼纔是你真正面臨的問題”。最終,Salesforce給美林證券推出了一個新的應用程序,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日程規劃方式和搜索模式,重新贏得了美林的信任。
當然,美國和中國國情差異巨大,我們無法通過簡單複製美國SaaS的方法,來獲得中國SaaS的成功。而唯一可以借鑑的,就是因地制宜的持續創新。
實際上,在中國,像釘釘這樣的SaaS平臺並不缺乏創新。但,這還遠遠不夠。
一方面,市場整體的創新能力遠遠大於單個企業的創新能力;另一方面,中國SaaS創新的機會,更多不是在某個通用領域,而是在衆多垂直行業,在中國這片廣袤、複雜大地上的各個角落。這些都需要衆多創業者去試錯、去開拓。
也就是說,只有當中國SaaS創業者有意願、有能力去創新,SaaS的蛋糕才能真正做大,SaaS平臺的規模化盈利纔有希望。
03 釘釘的自我顛覆
互聯網創業者正在迎來最好的時代。
首先,雲計算使創業成本大大降低。當Instagram擁有1200萬線上用戶時,僅僅只有6個員工,這在傳統軟件時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騰訊在創業階段,差一點就被迅速增加的服務器成本壓垮)。
其次,風險投資給創業者提供了充沛的資金。坦白說,投資人找我介紹好項目的次數,遠多於創業者找我介紹投資人的次數,這充分說明好項目並不缺資金。
但是,對於SaaS創業者來說,仍然有很多創新的障礙,比如:
1)研發投入巨大,特別是PaaS平臺的建設,初創公司根本無力承擔
2)獲客難,獲客成本高企
3)缺乏行業交流和創業指導,容易走彎路
我把這些障礙都稱之爲“創業摩擦因子”。只有儘可能消除這些“摩擦因子”,或者降低它們的摩擦係數,我們才能徹底激活SaaS創新,最終把中國SaaS的蛋糕做大。
那麼,誰最適合來消除這些“摩擦因子”?毫無疑問,是擁有充沛人才和資金,也擁有海量用戶的中國SaaS平臺。
也許,正是因爲類似的思考,釘釘纔在3月22號的發佈會上,公佈了新的戰略:
1)守住邊界,只做基礎能力和產品
釘釘只做基礎能力平臺,保持協同辦公和應用開發平臺的定位不變,繼續戰略投入做文檔、音視頻、項目、會議等基礎產品,其他的都交給生態做,包括行業應用,人財物產供銷研等場景的專業應用,並將硬件全面生態化。
2)做最難的事情,爲創業者賦能
釘釘將繼續深耕PaaS領域,在APaaS的基礎上,通過開放文檔、音視頻、連接器等基礎能力,以及羣聊、日程、文檔等高頻場景,進一步降低SaaS開發、集成的難度,豐富SaaS產品的使用場景和使用價值,爲創業者賦能。
除了軟件,釘釘還會將硬件全面生態化,將其變成創業者的能力。
我一直認爲,戰略最難的地方並非是“我們要做什麼”,而是“我們不做什麼”;最痛苦的抉擇不在於“我要得到什麼”,而是“我願意付出什麼”。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一次,釘釘是真正把生態當作戰略來做,把“自己的半條命”交給創業者。回想起曾經的缺乏邊界,這無疑是釘釘的一次自我顛覆。
不過,這會不會只是釘釘口頭上說說呢?實際上,從發佈會上釘釘提供的數據來看,其生態建設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
截至2021年12月底,釘釘上的低代碼應用數超過了240萬。而釘釘上的開發者數量也超過190萬。目前,釘釘開放平臺上架應用的數量超過1100個,而最近一年多,釘釘上營收過千萬的ISV生態夥伴數量新增11家,近一半上架了應用的ISV公司融到資,純SaaS公司過去一年的融資總額超過60億元。
釘釘還發布了一些成功案例,以佐證其爲生態夥伴賦能的能力。
比如,成立於2017年的酷學院,在2018年2月正式上架釘釘開放平臺,僅用3個月就實現了盈利,而釘釘上的海量企業則成爲酷學院獲客的寶藏,用其CEO華俊武的話說:“從此再也沒有爲流量苦惱過”。企業在釘釘上使用酷學院,體驗無縫對接,學習成本和實施成本也顯著降低。
連續3年,酷學院都實現了400%以上的超高增速,在2019年營收達到數千萬,並於2020年10月完成億元級A+輪融資,成爲垂直領域的領先企業。
這些案例和數字說明,作爲中國領先的SaaS平臺,釘釘無疑具備很強的生態賦能能力。只要釘釘能夠堅守邊界,專注爲創業者賦能,成爲SaaS創新的助推劑。那麼我相信,中國SaaS繁榮的那一天就會更快到來。
這也意味着,SaaS平臺實現規模化盈利的那一天,也會更快到來。
最後,作者的公衆號,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