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翻車!適合國人的營養減重膳食模式是什麼?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阿特金斯飲食法、生酮飲食......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大型翻車現場。

肥胖是威脅我國乃至世界人民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過去30年,中國人正在迅速胖起來,超重/肥胖成年人已過半[1](參考文章:)。

近日,首屆中國肥胖大會(COC 2021)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圓滿結束,肥胖相關心血管疾病、內分泌代謝疾病、減重與代謝外科、代謝基礎及轉化研究、營養學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共同交流探討關於中國肥胖防治的最優策略與未來發展。

其中來自青島大學營養與健康研究院的李鐸教授就《探索適合國人的營養減重膳食模式》一題作了精彩分享,指出我國人民在追求健康上不應盲從西方人的飲食模式,並點明瞭幾大常見對健康飲食的認知誤區,最後,李鐸教授圍繞新近研究對適合國人的營養減重膳食模式作了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意味着健康?未必!

1

誤區排查:低碳飲食=低碳水化合物飲食

低碳飲食(A low-carbon diet)≠低碳水化合物飲食(A low carb diet),這是李鐸教授首先要糾正的第一個常見誤區。

低碳飲食一直以來受到聯合國的倡導與推崇,它指的是消費者爲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而做出的飲食選擇。如少吃工業化生產的食品(包括工業生產的肉類和奶製品,加工和包裝食品等),多吃本地和季節性種植的食品,並以適當地回收利用食物(如用來製作肥料),減少食物的浪費。

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通常是指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的一種飲食方式,包括阿特金斯飲食法、生酮飲食等。

2

阿特金斯飲食法,適用於國人?

阿特金斯飲食法是指一種減少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攝入,攝入儘量多的所需的蛋白質和脂肪的飲食方法。在國內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追捧,但李鐸教授對其在國人身上健康角度的適用性提出了質疑。倡導並自己實踐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鼻祖羅伯特·柯爾曼·阿特金斯本人也有心臟病發作、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高血壓的病史。2002年,在阿特金斯心臟病發作後,許多批評者指出這一事件是由於阿特金斯飲食帶來的過多脂肪,特別是飽和脂肪的攝入而帶來的內在風險,但阿特金斯卻給予了否定,辯解道自身的心臟驟停不是飲食不良的結果,而是由慢性感染引起的。

3

生酮飲食,不能推廣至健康人羣

生酮飲食指的是攝入高比例脂肪、低比例碳水化合物,和適度的蛋白質、其他營養素的飲食策略。起初人們觀察到飢餓能減少癲癇發作,之後慢慢摸索出了這一不用忍受飢餓也能對對癲癇有益的食療法。生酮飲食被用於兒童難治性癲癇的治療,至今已有數十年的歷史。

圖1 生酮膳食對藥物無效性癲癇的治療性作用的綜述

Cochrane Library 曾收錄了一篇關於生酮膳食對藥物無效性癲癇的治療性作用的綜述[2],這篇綜述雖肯定了生酮膳食對難治性癲癇的益處,但樣本量小(只納入了778位受試者),且其中712位爲未成年人,不同研究中得出的結論也不一致。李鐸教授認爲生酮飲食作爲難治性癲癇患者藥物無效時的最後選擇無可厚非,但絕不該將生酮膳食推廣至健康人羣。

適合國人的飲食模式,竟然是——“高碳水”?

近年,李鐸教授等人就此議題進行了一項研究[3], 2016年4月30日至2016年10月30日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和浙江大學的307名健康成年人(年齡在18歲~35歲,體重指數<28)參與了爲期六個月的全餵養試食研究。受試者被隨機分配至三組,在所有組的膳食結構中,蛋白質來源的能量均佔14%,但不同的是,三組分別攝入:

1、低脂肪飲食(n=101):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飲食(脂肪、碳水化合物貢獻的能量分別爲 20%、66%);

2、中等脂肪飲食(n=105):中等脂肪,中等碳水化合物飲食(脂肪、碳水化合物貢獻的能量分別爲30%、56%);

3、高脂肪飲食(n=101):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脂肪、碳水化合物貢獻的能量分別爲40%、46%)。

在整個試驗期間,受試者被要求只攝入提供的食物,避免過度或劇烈運動。

6個月後,李鐸教授等人發現,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組的體重減輕顯着大於其他兩組(P<0.001),三組平均體重變化依次分別爲−1.6kg、−1.1kg與−0.9kg ;且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組受試者的腰圍變化也最明顯。

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飲食(LF-HC Diet),圖中用紫線表示;

中等脂肪,中等碳水化合物飲食(MF-MC Diet),圖中用紅線表示;

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HF-LC Diet),圖中用黃線表示。

此外,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組受試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濃度下降最顯著(圖)。

圖3 三組飲食間膽固醇與脂蛋白、載脂蛋白隨時間變化的曲線

大多數針對歐洲和北美人羣的研究結果表明,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能帶來顯著益處,但該結論明顯不適於其他種族人羣。對我國人民來說,低脂肪,相對高的碳水化合物飲食不太可能促進體重過度增加,且與典型西方飲食相比,該飲食方式帶來的心臟代謝風險更低,李鐸教授指出,“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種適合我國人民的飲食結構剛好與中國傳統膳食營養結構相重疊,其實各個地區的膳食文化結構形成的背後大有其中科學深義。”

同一項研究也於2019年發佈於Gut[4]上,而這篇文章更側重於探討飲食結構對國人體內炎症水平的影響。

圖4 探討飲食結構對國人體內炎症水平影響的研究

該篇文章指出,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飲食會促使各種血漿促炎因子濃度的升高,長久以來對健康或造成不利影響。

圖5 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飲食使得各種血漿促炎因子濃度升高

李鐸教授再次強調,與普通人觀念中的高脂肪、低碳水飲食相反,限制脂肪的攝入(非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對維護國人的健康來講十分重要。

小 結

與西方膳食模式相比,健康的中國人羣若要保持健康體重,並且預防心臟代謝疾病,更適合傳統中國膳食結構,即採用低脂肪、相對較高的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模式,而不是盲目跟從適宜歐美人的飲食模式。

雖然歐洲和北美人羣的研究結果表明限制碳水化合物有益,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一結論很可能不適合推廣至其他種族的人羣,起碼不適合中國健康人羣。

專家簡介

李鐸教授

營養學博士(澳大利亞RMIT大學)

青島大學營養與健康研究院首席教授、常務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Fellow of the RoyalSociety of Chemistry

WHO營養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FAO/WHO)營養專家組專家

亞太營養遺傳學與營養基因組學學會現任主席

亞太臨牀營養學會前任主席

亞太素食聯盟前任主席

中國科協基礎營養學首席科學傳播專家

中國保健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國營養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營養學會食物與烹飪營養分會主任委員

中國健康管理協會膳食營養健康分會會長

參考文獻:

[1]http://www.gov.cn/xinwen/2020-12/24/content_5572983.htm.

[2]Kirsty J Martin-McGill, Cerian FJackson, Rebecca Bresnahan,et al.Ketogenic diets for drug-resistantepilepsy.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8 Nov 7;11(11):CD001903. doi:10.1002/14651858.CD001903.pub4.

[3]Yi Wan, Fenglei Wang, JihongYuan,et al.Effects of Macronutrient Distribution on Weight and RelatedCardiometabolic Profile in Healthy Non-Obese Chinese: A 6-month, RandomizedControlled-Feeding Trial. EBioMedicine.2017Aug;22:200-207. DOI: 10.1016/j.ebiom.2017.06.017.

[4]Yi Wan,Fenglei Wang,Jihong Yuan,etal.Effects of dietary fat on gut microbiota and faecal metabolites, and theirrelationship with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s: a 6-month randomisedcontrolled-feeding trial. Gut. 2019 Aug;68(8):1417-1429.doi:10.1136/gutjnl-2018-317609.

版權聲明

本文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