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不斷升溫,沃蘭特航空4個月獲3輪融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閆啓 北京報道

隨着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技術的成熟和運用,萬億級別的低空經濟市場正在加速形成,以eVTOL爲代表的相關產業成爲創投基金重點佈局對象,尤其是頭部eVTOL企業獲得VC/PE持續加註。

半年連獲3輪融資,沃蘭特完成A++輪融資

6月11日,沃蘭特航空宣佈完成億元級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啟賦資本領投,南山戰新投、敦鴻資產跟投,老股東微光創投持續追加投資。這是繼2024年3月份完成1億元A輪融資、2024年4月完成億元級A+輪融資之後,又完成的新一輪億元級融資。本輪融資將用於繼續推動VE25 X1驗證機試飛、試驗,產品機AC101研發與製造,加速型號發展以及開拓商用客運市場。

據瞭解,沃蘭特成立於2021年6月1日,在過去三年中,掌握了諸如機身結構設計與強度評估、氣動佈局與流體仿真、飛控控制律的開發與驗證、多餘度系統開發與安全性評估、能源與動力系統散熱設計等eVTOL研製中的大量關鍵技術,其首款產品VE25,採用複合翼架構,起飛重量2.5噸,可搭載1名駕駛員和5名乘客,目前是世界範圍內起飛重量最大、客艙空間最爲寬闊的載人eVTOL, 研發進程、效率一直處於行業前列。

沃蘭特核心成員來自中國商飛、 GE、霍尼韋爾等全球一流航空企業,擁有豐富的民航飛機研發、適航審定和商業化經驗。沃蘭特航空自創立之初就明確了以商用客運eVTOL作爲首款產品研製方向,目前已與南航通航、中航材救援、亞捷航空集團、華夏飛滴科技、若爾航空工業等七家知名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及意向訂單700餘架、意向訂單金額150億元。完整覆蓋低空觀光、培訓、短途運輸、貨運、應急救援、城市出行等六大類eVTOL應用全場景,實現了應用場景大滿貫。未來三年,沃蘭特將專注於產品型號發展與實現商業化閉環。

去年11月,自貢創新資本投資有限公司與沃蘭特航空技術公司簽署了投資及發展支持的合作協議,以產業基金股權投資形式,支持貢井區引進上海沃蘭特eVTOL智能製造基地項目。該項目將落地自貢航空產業園內,總投資規模20億元,預計建成達產後年產值約75億元。此外,雙方還將在資本投入、起降基地建設、飛機租賃等方面深入合作。

中國民航局發佈的數據顯示,到2025年,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1.5萬億元,到2035年有望達3.5萬億元。面對如此大規模市場,以eVTOL爲代表的相關產業成爲創投基金重點佈局對象。億航智能、時的科技、零重力、沃蘭特、峰飛航空、小鵬匯天、沃飛長空、御風未來等國內頭部eVTOL企業背後均有創投機構支持。

爭搶新質生產力,低空經濟產業基金遍地開花

自從202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中,“低空經濟”概念首次被寫入國家規劃,各地政府開始紛紛響應。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5月底,已有29個省區市將“低空經濟”有關內容寫入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

不僅如此,多地政府紛紛設立低空產業基金,用真金白銀支持當地低空經濟發展。上個月安徽省低空經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在蕪湖灣沚區成立,基金出資額10億元人民幣;重慶市梁平區宣佈組建10億元的低空經濟產業基金,用以支持低空經濟發展;山西省設立山西省低空經濟和通用航空業發展基金,打造低空經濟、通用航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市依託私募基金小鎮撬動社會資本,組建50億元的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專項基金;貴陽國家高新區構建“3+2+1”低空經濟產業基金體系,參與設立8只基金,基金總規模45億元,加大對低空經濟發展的資金支持;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簽約100億低空產業創投基金;武漢市也鼓勵各區設立低空經濟專項基金,市、區共同形成總規模不低於100億元的低空經濟發展基金羣。

沃蘭特高級副總裁、合夥人黃小飛認爲,正是 “天、地、人、機”四大基礎性要素的變革,導致了eVTOL行業迎來重大發展機遇。他表示,“天”是指空域,隨着我國空域管理改革已經取得一定成就,天空從一種限制性要素變成了一個生產性要素,釋放空域可以孕育多個萬億賽道。“地”是指基礎設施,2019年交通運輸部法制司修改了《通用航空經營許可管理規定》,意味着不用修建機場即可發展民航,大幅降低准入門檻進一步大幅降低了eVTOL對基礎設施的要求。“人”是指航空產業工人和高端人才。“機”則是指產業鏈配套,尤其是新能源三電系統(電機、電控、電池)目前已經實現對傳統燃油領域的彎道超車,而eVTOL產業鏈與新能源汽車高度相似,我國在產業鏈上具有優勢。

低空經濟作爲新質生產力的代表,正通過技術的革命性突破和生產要素的創新性配置,整合航空器研製、低空空域飛行、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等各種業態,推動經濟活動由“平面”向“立體”轉變。2022年初,明勢資本領投了沃蘭特的天使輪融資並在後續輪次持續跟投,合夥人夏令表示:“中國eVTOL整機研製已經實現了關鍵技術突破,開始進入協作完成產品適航並最終有望實現量產,產業鏈上下游也將出現更多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