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效應 70陸企赴美上市生變

近期傳有意赴美IPO的陸企動態

滴滴出行遭大陸網信辦整頓後,大陸加快縮緊握有龐大數據平臺企業境外上市相關法規,大規模影響約70家有意赴美上市的陸企,市場也觀望相關企業會否轉戰港股IPO,港交所股價連日大漲,12日收漲2.65%報503港元,7月初時其股價僅約455港元。

大陸最大「獨角獸字節跳動在4月時曾表態,暫時不具上市條件華爾街日報12日引述知情人士指出,字節跳動創辦人張一鳴此前與網路監管機構會面時,被要求處理數據風險,因而認爲此時非合適上市時機,已在3月底擱置計劃

路透日前指出,在大陸監管層諸多措施後,申請赴美上市的零氪科技已經停止計劃。英國金融時報則披露,Keep、喜馬拉雅等平臺企業均暫緩美股上市腳步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數據顯示,這波監管動作後,約影響70家「準中概股」。報導稱,自2014年來投行券商靠承銷陸企境外IPO總計賺取64億美元費用,其中40%在美股上市,該數據在中美緊張的2019年達15億美元,創歷年高峰,2020年規模也逾8,600萬美元,外界觀望這筆龐大費用是會石沉大海,還是轉往其他市場。

網信辦10日表示,用戶逾100萬人的平臺境外上市前要申報審查。市場人士認爲,在官方嚴厲表態且短時間就將境外上市門檻大幅拉高的情況下,平臺網企很可能會先停止上市步伐,且大陸的私募創投、當地網路巨頭投資部門相當活躍,企業不公開上市也能募集資金

另有業界人士認爲,官方祭出多數企業無法達標的門檻,但不可能完全限制次級市場,未來很可能會視狀況放寬。

海通國際股票資本市場部董事總經理何兆邦認爲,滴滴事件後,部分敏感的陸企或選擇轉往IPO活躍的香港上市。財新網指出,喜馬拉雅基本已放棄美股方案,可能赴港IPO,此前也傳監管機構曾與喜馬拉雅洽談棄美在港上市的可能性

不過香港甚至上海創板並非解決數據平臺上市問題萬靈丹,監管層明顯對幾個產業的數據特別重視,例如限制金融科技平臺境外上市,連前身爲京東金融的京東數科想在上交所科創板IPO,都在4月以失敗告終。另一家與滴滴同行類似的交通數據平臺嘀嗒出行,在2020年10月、2021年4月兩度在港遞交上市申請,至今仍無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