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馬六甲來一場中馬文化遊

坐落在馬六甲海峽一側的古城馬六甲,總是一番熱鬧景象。即便是在雨季,這裡依舊熙熙攘攘。其中不乏慕名而來的中國遊客,或漫步於馬六甲河畔,或穿行在街市巷弄之間,感受這座城市深厚的歷史底蘊與多元文化交融的獨特韻味。

歷史上,馬六甲是東西方商品交易、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明代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五次駐節馬六甲的故事,廣爲人知。如今,歷史記憶與現代風貌交相輝映,大批中國遊客前來探訪鄭和遺蹟,體驗中國文化“出海”的別樣魅力。

“小時候學到鄭和下西洋的歷史,就像在心裡種下一顆種子,總想到馬六甲看看。”在馬六甲鄭和文化館,杭州遊客王霖告訴記者,今年恰逢中馬建交50週年,免籤政策讓他能夠順暢入境馬來西亞,完成兒時心願。“歷史課本里的故事如今出現在眼前,我真切感受到文化交流如同紐帶,加深中馬兩國之間的聯繫與理解。”

自去年12月中馬兩國實施簽證互免政策以來,兩國人民交流互動日益頻繁,跨境旅遊從過去的“鳳毛麟角”變成如今的“說走就走”,更從以往的“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變爲如今的文化深度遊。今年前10個月,到訪馬來西亞的中國遊客超250萬人次,馬方赴華遊客達108萬人次,實現雙向奔赴。

“很多遊客不再只是觀光旅遊,而是進行文化深度體驗。”多年來致力於推廣中國傳統文化的馬六甲鄭和·朵雲軒藝術館館長黃文慶介紹,近年來,馬六甲舉辦許多具有中國元素的文化活動,如推廣鄭和文化、峇峇孃惹文化以及賽龍舟慶端午等民俗活動。“中國文化‘走出來’,與本土文化融合,吸引大量中國遊客前來,深度體驗這種‘美美與共’的文化之旅。”黃文慶說。

在以雞場街爲中心的馬六甲歷史城區,各具特色的騎樓、商鋪林立,這裡不僅是鄭和駐紮馬六甲時設立“官廠”的所在地,也是早期華人遷居南洋的落腳點。漫步騎樓間,不時有三兩名擎着紙傘、穿着娘惹服飾的遊客從記者身邊走過。“馬六甲的‘小娘惹’文化與中國淵源頗深,我在地理書和電視上都看到過,來到這裡旅遊,就是想親身感受一下這份獨特的文化。”來自福建的遊客李婷說。

峇峇孃惹,是指當時遷居馬六甲的華人與當地居民通婚而形成的族羣,男性後代稱爲“峇峇”,女性後代則稱爲“娘惹”。隨着族羣不斷髮展壯大,峇峇孃惹在保留中華傳統習俗的同時吸收馬來人的文化,形成獨特文化體系。在飲食、語言、服飾等方面,峇峇孃惹成爲中馬文化交流與融合的重要象徵。

“越來越多的遊客尋找娘惹餐,想親自嘗試。”在馬六甲雞場街的小娘惹餐館,店主黃露絲向記者介紹,很多遊客瞭解到峇峇孃惹文化後,也想品嚐一下娘惹菜的味道。“我是第五代娘惹,特別希望能把正宗的娘惹菜分享給大家。”黃露絲說,“娘惹餐融合廣東、福建的烹飪風格和馬來西亞的本地特色,味道很特別,甜中帶酸、酸裡有點辣,很多遊客嘗過後都還想再吃。”

歲末臨近,新春將至,馬六甲也將換上新春裝扮。談及明年,顏天祿充滿期待地說:“2025年是鄭和下西洋620週年,也將是雞場街連續第35年舉辦迎新春活動。相信豐富的文化活動將吸引世界各地遊客,前來馬六甲感受當地的春節氛圍。”

(據新華社電 記者王嘉偉、李奕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