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需要好好讀!

點擊上方關注“輔導員孃親”

這是第653篇週記

十幾年的寒窗苦讀,高考三年的勤奮努力,高考考場上的奮筆疾書,填報志願時的誠惶誠恐,等待錄取時的焦慮不安,終會讓你與一所大學結下一生的不解之緣。每個金風送爽的九月,都有一批新生進入的大學,開啓新的人生征程。作爲一名多年的一線學生工作者,想和大學生新生們分享一些感悟。

高考後的大學,並不是解放

面對高考的巨大壓力,身邊人常常會用“高考完就解放了”這句話來安慰和鼓勵考生們。但是,高考結束,並不是我們學習生涯的終點,臨近高考成績放榜的時候,考生和家長的心情大多很焦慮,因爲十餘年寒窗苦讀的成果,似乎都在高考這個時候一見分曉。

高考分數重要嗎?當然很重要!

它是對十餘年寒窗苦讀的檢驗,畢竟那麼長的時間裡,我們只努力在做一件事——學習。

好的分數意味着一個人可以進入一所好的大學,融入一種更好的環境與氛圍,擁有更好的設施與資源,也意味着有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但是,高考分數之於人生真的那麼重要嗎?並不是!

人生那麼長,縱使是高考那麼重要的一次考試也決定不了這一生,四年後的大學畢業季,“好”學校的學生中也不乏畢業即失業、在家“啃老”的,也有很多所謂“差”學校的學生找到了很棒的工作!

高考只是我們漫長人生中的一個路口,未來還有很長的路,還有更多更復雜的路口。高考後的規劃比高考本身具有更長遠的意義。

在高考後,我們需要思考的是:

下一階段,我們的目標是什麼?

我們如何爲這一目標而拼搏、選擇?

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我們如何在平凡的生活裡實現人生價值的追求?

未來,我們能否勇敢面對、坦然接受自己拼搏與抉擇的結果?

這纔是高考於我們的真正意義,它是未來新的開始,而不是人生的定局。

接受你的大學

在你邁入大學校門的那一刻,你也許是欣喜的,也許是失望的,但是這一切都已註定——是的,這是你的大學,你將度過四年青春歲月的地方,四年以後被稱爲“母校”的地方,此生你將不時懷念的地方。

爲什麼會和這所大學有這樣註定的緣分?這答案中的因緣際會,也許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也許連你自己也不知道。

也許你的大學是令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大學”,但那也只是代表過去,你的大學並不代表你進入了“成功”的保險箱。也許你的大學沒有靠前的排名、沒有響亮的名氣,你對“別人家的大學”充滿羨慕,或者爲自己過去的不努力而感到後悔,但往者不可諫。

無論如何,現在的你能做的就是接受你的大學、熱愛你的大學,因爲這是你的過往開出的“花”,這也是你的大學教給你的第一課:既然是自己澆灌的、選擇的“花兒”,無論是否絢爛,都要接受。

當然,大學也僅僅是人生中的一站,這朵花會結出怎樣的果,與過去沒有關係,而是取決於大學這幾年你怎樣度過。所以,要想結出自己追求的“果”,大學你得好好讀。其實,無論是怎樣的大學,都會在你的人生中打下深深的烙印。這裡不僅是你接受高等教育的地方,也是你成長、成熟的地方,會讓你擁有終生難忘的青春回憶。

互聯網上有一個激烈的爭論,就是“爲什麼上大學”。有一篇點擊量很高的文章概括了十點收穫,分別是友誼、修養、獨立思考能力、知識、學歷、文憑、人際交往能力、見識、自我成長、美好的回憶。而大家更關注的是如何在自己的大學裡獲得這些成長,要相信:只要你願意,你的大學可以提供的遠比你想象的多得多。

對於各位同學來說,你們不是大學的過客,而是大學活生生的組成部分,大學因爲有你們而變得燦爛。你們在大學的四年裡,是被教育被培養的角色,但千千萬萬的你們聚在一起,又塑造了各自大學的精神和形象,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所謂母校,就是我們自己可以吐槽,但是決不允許別人說她任何不好的地方。所以,接受你的大學,熱愛你的大學,你和她的緣分是因爲你的過去,她和你的緣分卻是你的未來。

大學一起“斷奶”吧

之前新生們進行“體驗式培訓”的時候,我曾經看到一位爸爸和一位媽媽站在門口,得知他們是兩名四川籍學生的家長。我讓這兩位家長到我辦公室坐坐,他們微笑着說“不了”。我說:“要不到教室裡面看他們培訓吧。”家長說怕打擾孩子們,聽着他們在裡面歡快的聲音就很滿足了。

後來,我和這兩名四川籍學生以及他們的室友做了交流。上文中爸爸的孩子小張來自四川巴中,媽媽的孩子小鄧來自四川閬中,他們是這一級僅有的兩名四川籍學生。

小張說他11號到校,由爸爸陪着坐火車硬座,經過26個小時纔到上海。小鄧是12號上午報到當天纔到上海,由媽媽陪同。因爲家裡還有事,兩位家長還沒來得及好好地看看上海,13號就匆匆忙忙地回去了。他們的室友小徐來自江西宜春,是一位喜歡羽毛球、熱愛古代文化的男孩。談起爸爸媽媽,小徐很感慨:“以前總是把父母的愛當作理所當然,現在他們離開了才知道可貴,才知道珍惜。”

我不禁想起了交大開學典禮的視頻——《爸媽》,視頻中新生浩天揮別父母獨自來到上海交通大學。浩天爸爸說,當他得知兒子被上海交大錄取的時候,在微信朋友圈發過一段文字,最後一句是“有多遠走多遠”。但是爸爸說,話雖如此,沒有一個父母真正想讓自己的孩子離開身邊太遠,這一週的開學,見到了太多的父母,也經歷了太多的感動。大學新生們大多數都是第一次離開父母。但是,成長往往就伴隨着分離。

記得有一次我送孩子去幼兒園時,一路上他哭嚷着“不想離開媽媽,不想上學”。在幼兒園,老師牽過孩子的手,偷偷地和我說:“只有你捨得放手,他才能慢慢適應。”孩子斷奶的時間並不長,對於大學生來說,大學是人生的又一個關鍵的“斷乳期”,是形成獨立人格、自理能力的關鍵時期。

每年開學,同學們還沒來得及從和家長分離的焦慮中走出來,就步入了繁忙的大學生活。典禮、培訓、講座、課程、科研、社團、志願服務等活動猶如驚喜的寶藏,等待着同學們去發現、去探索、去體驗。

新的環境、新的同伴、新的生活帶來了剛上大學的興奮與激動,也伴隨着對未來成長髮展的迷茫和困惑。當新鮮勁褪去,經歷了備考、小組彙報和社團組織等活動的繁忙後,同學們可能會覺得很疲勞、疲憊了,想家了,但其實這些都是不斷的成長中必須面對的。

家長能做的是放手,而同學們能做的就是獨立。只有自己去開拓,道路纔會越來越寬廣。所以,進入大學後,讓我們一起“斷奶”,學會獨立成長吧!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