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勢擋不住,金融業降薪潮來了!

7月3日,中金公司一位94年女員工離世引發熱議,有說跳樓的,也有說房貸的……各種傳聞滿天飛,該事件在社交媒體上瞬間引爆輿論。

對於女員工的離世,中金公司迴應稱,確實有一位女員工不幸離世,但並非網傳的跳樓,且爲自身原因。

雖然,中金女員工離世與降薪無關,但近年來,金融行業降薪傳聞滿天飛,今年更是層出不窮。近日,有報道稱,建行總行將降薪10%,以及部分央企系公募基金公司年薪超300萬基金經理啓動退薪工作。

關於金融行業降薪,目前多數還無法證實,但從上市金融機構年報來看,降薪已成行業事實,部分頭部券商開始降薪了,有銀行不但降薪甚至“反向討薪”。

這幾年,基民虧損者比比皆是,像葛蘭這些明星基金經理,一年虧掉基民幾百億,背後的基金公司管理費卻一年都收幾億甚至幾十億。當基金經理沒給投資者賺錢,他們還拿着千萬的高薪,還時不時來個炫富和桃色新聞等狗血劇,這真的合理嗎?

在降本增效和嚴監嚴管的背景下,銀行、券商、基金也已開始過緊日子。不過,我們普通人也不必替金融從業者擔心,金融高管們收入即使腰斬,也比我們好得多。

券商人均百萬年薪已成過去式

從2023年券商年報來看,降薪已成行業事實,衆多頭部券商帶頭降薪。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在A股50家上市券商中,再無一家券商人均超過百萬了。而進入2024年之後,降薪趨勢似乎並無緩解跡象。

從數據統計來看,2023年有27家上市券商員工人均薪酬較2022年下降,有23家薪酬上漲。天風證券以14.77%降幅位居榜首,中金公司降幅爲14.54%緊跟其後。此外,中原證券、東興證券、國泰君安等降幅也都超過了10%。

50家上市券商中,券商“一哥”中信證券2023年的人均薪酬位居榜首,但不足80萬元,爲79.19萬元,同比下滑5.3%,中金公司則位居第二,人均薪酬爲70.04萬元,2021年人均薪酬則爲116.42萬元,2023年相較於2021年減少了46.39萬元,累計降幅爲39.84%

2023年上市人均爲46.71萬元,其中員工人均薪酬超過50萬元的有17家,除中金中信外,還包括國泰君安、申萬宏源、華泰證券等。另有22家上市券商人均薪酬位於40萬元--50萬元範圍內,包括海通證券、西南證券、招商證券等。

公募基金退薪傳言再起

在券商降薪的同時,今年以來,基金圈退薪風波再起。據財聯社報道,已有央企系公募加速推動退薪工作,要求自2022年起年收入超出標準的退薪,超過標準線的人羣,以基金公司高管和基金經理爲主,退薪分兩步進行,6月28日前上交首筆退薪,8月中旬全部退款完成。

據瞭解,目前的公募圈達到300萬元年收入主要分爲三類人羣:第一:公募基金副總及以上高管;第二、主抓投研的投資總監等;第三、管理規模較大的明星基金經理。

此外,據證券時報6月7日報道,多家公募基金公司正面臨來自證監繫統、股東方、國家審計署的多輪檢查。其中國家審計署已經於近期入駐了約12家頭部公募基金公司,進行爲期數週的駐場審計檢查,重點關注費用支出方向。

在嚴監管、限薪等成爲基金行業大趨勢背景下,不少基金經理卻不管虧損的基民了,不少人開始卸任甚至出走。據證券時報,今年以來,公募行業人員流動明顯加速,基金經理離職人數顯著攀升。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年內離任的基金經理數量達165人,創近9年來的同期最高水平。

雖然,薪酬改革、費率改革均已在基金業內啓動,但在基民虧損基金公司卻一直收取着高昂管理費,這實在是難以平息基民的怒火。

據統計,2023年公募基金共收取管理費用超1300億元,管理費超過50億元的基金公司共有4家。其中,易方達基金的管理費收入爲92.7億居榜首,排名第2至第4的是廣發基金、華夏基金、富國基金,管理費收入分別達66.5億元、60.8億元、54.6億元。

據天相投顧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公募基金整體虧損4347.74億元,如果加上2022年整年虧損的1.45萬億元,公募基金兩年的合計虧損近1.9萬億元。2023年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合計虧損達8900億元,其中混合型基金虧損5725億元,與2022年虧損超過1.1萬億元相比大幅改善。

據統計,明星基金經理葛蘭在任的基金,2023年、2022年分別虧損-171.8億元、-241.9億元,均爲當年虧損金額最高的基金經理,而這兩年其基金分別收取了9.4億、12億的管理費,兩年收取合計超21億管理費。葛蘭僅僅是這幾年“造星運動”之一,易方達張坤、景順長城劉彥春、廣發劉格菘管……太多的明星基金經理已經跌落神壇。在A股,我們都應該虔誠,切記把時代賦予的紅利當成自己的本事。

銀行不但降薪還“反向追薪”

近日,一則關於建行總行降薪10%的消息引發市場熱議。消息顯示,建設銀行正在全面推進薪酬調整,不僅覆蓋總行職能部門,還延伸至集團旗下的各子公司,且職級越高,降幅越大。有建行總行人士對媒體表示,其所在部門去年薪酬就已有所下降,據2023年財報,建行2023年員工人均薪酬同比小幅下降1.65%。

實際上,銀行“降薪”的消息並非首次出現。今年5月,有媒體報道,平安銀行績效獎金出現不同程度的打折。

從2023年上市銀行年報的數據來看,銀行業薪酬調整的態勢已十分明顯,尤其在上市銀行中表現突出。有20銀行年度報酬總額出現下滑,多家股份制銀行2023年薪酬總額下降幅度較爲顯著。

從數據統計來看,A股上市銀行2023年人均薪酬均超過30萬元,20銀行年度報酬總額出現下滑,多家股份制銀行2023年薪酬總額下降幅度較爲顯著。人均薪酬降幅最大的是上海銀行,2023年人均薪酬下降超14%。2023年也有21家A股上市銀行2023年人均薪酬同比上漲,漲幅在0.23%至9.43%之間。漲幅居前的三家銀行爲瑞豐銀行、浦發銀行、張家港行,漲幅分別爲9.44%、9.33%、8.08%。

據財聯社報道,銀行降薪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和當前銀行業績不景氣相關。銀行的傳統盈利模式主要依賴於存貸利差,由於淨息差收入持續降低,導致銀行的整體盈利能力下降。二是爲防範風險薪酬逐漸遞延化,以避免因短期激勵導致的冒險行爲和不當決策,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減少當期收入。三是中央對於金融系統的定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多次強調要破除“金融精英論”,糾正對金融行業精英的過度崇拜和高薪待遇的錯誤觀念,實現更加公平合理的薪酬體系。

除了降薪外,去年多家銀行向員工“反向追薪”。招商銀行2023年度追索扣回4415人績效薪酬4329萬元,2022年度追索扣回2876人績效薪酬5824萬元。2023年中國銀行共計對2059人次執行追索扣回,金額合計2275萬元。渤海銀行於2023年追索扣回499人績效薪酬2344萬元,於2022年追索扣回370人績效薪酬1760萬元;哈爾濱銀行於2023年追索扣回199人績效薪酬470餘萬元;九江銀行於2022年追索扣回16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