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代的力量和小人物的感情,dóu在《南來北往》裡講好了!
終於等到這部春節檔大劇——
《南來北往》
於2022年立項開機,最終,在2024年春節期間正式播出,我全程“胚胎式”追劇。
憑什麼能讓我掛念這麼久?
導演鄭曉龍,編劇高滿堂,這兩個名字一出,就是最好的答案。
兩位頂配大佬,自帶比流量還管用的金字招牌,自然能盤活好這場覆蓋半個娛樂圈的“團建”:
白敬亭、丁勇岱、金晨、左小青、劉鈞、姜妍、胡可……老戲骨與青年演員同臺飆戲,每一集還能冒出許多喜劇老熟人。
這主創這陣仗,走過路過都想看上兩眼,一看一個不吱聲,全陷進去了——央八收視率2.0187%,位居第一;網播熱度水漲船高,已破7500。
必須承認,這紅紅火火的收視率,有我全家人的貢獻。
陪着家人連追6集,我確定:沒有比《南來北往》更應景的開年大劇了!也沒有比這更適合全家品嚐的“電子年貨”了!
有吸引人的歡聲笑語,有厚重而溫暖的年代感,更有跨越時空的精神共振。
看着嘮着,嗑着笑着,人生況味,縈繞不散。
南來北往的是時代列車,上車下車的是形形色色的人,他們帶着故事來,帶着故事走。
火車就如同一個微縮的小社會,每一位乘客都是時代的縮影。
40年間,乘警汪新(白敬亭 飾)與師父馬魁(丁勇岱 飾)是列車故事的見證者,也是參與者。
馬魁曾是鐵路警察,因一起冤案入獄十餘年,如今平反覆職,成爲汪新的師父。
小的有英雄夢,老的有鐵手腕,兩人只要一碰面,總能鬧出點動靜。
性格天差地別的兩人,有着不同的行事方式,透視師徒倆天差地別的性格和社會經驗。
但面對乘客,他們卻有着相似的正義感,汪新衝在前頭爲他們辦事,馬魁對他們默默關照:
帶着三個“人民幣”餡的燒餅趕去提親的王國福(王迅 飾),即便安全意識十足,還是被人偷走了包;
一塊上海牌手錶直接關係到一對未婚夫婦能否結婚,牽扯出無數家長裡短、委屈心酸;
列車“釘子戶”老瞎子(倪大紅 飾),不買票摸上了車,然而列車員們都理解他的難處……
一節節車廂,一樁樁案子,就是一個個人間。鐵路作爲交通大動脈,爲普通人的生活輸血,也見證了無數離合悲歡。
要強調的是,這些人和事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被串聯繪製成一幅生動紛繁的人物羣像,越看越有勁頭。
同時,《南來北往》不只記錄列車上的“衆生相”,也拍下一幅幅鐵路大院的“全家福”。
除了馬魁汪新這對“冤種師徒”火花不斷,其他人也自帶笑點。
馬燕(金晨 飾)機靈又踏實,小嘴一張,誰都敢懟;司爐工牛大力(劉冠霖 飾)爲人憨厚,“吉吉國王”爆改“沸羊羊”,爲追“美羊羊”姚玉玲(姜妍飾)成日吃癟;列車員蔡小年(宋家騰 飾)打着快板從全世界路過,只爲接住每一個快要掉在地上的梗……
年輕人活躍鬧騰,老一輩的戲份也特有意思,集體生活過得有滋有味。一羣人湊在一起插科打諢逗悶,帶來貼地飛行又笑料頻出的劇情,驚喜不斷!
誰懂,闔家團聚的時候看小人物羣像劇最是應景!劇中人物都能在身邊找到參照對象,歡樂效果狠狠加倍。看到缺心眼的情節,大家還能七嘴八舌地互揭老底。
嘴裡的瓜子香,劇裡的笑料足。屏幕內外的“年貨”都有滋有味,全家真香,妥妥滴!
時代的風貌與氣質不僅體現在羣像中,更流淌於每一幀畫面。
叮呤哐啷的二八大槓、糧票布票、搪瓷杯與軍大衣,每個細節都鐫刻着年代回憶;鹹菜缸子和紅燒肉、棉被土炕、大碴子口音,處處可見東北地域文化。
服化道氤氳着可觸可感的煙火氣,同樣年代感拉滿的還有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誼,構建出那段讓人無比懷念的溫暖舊時光——
汪新與馬魁的師徒關係,從相愛相殺逐漸發展成相輔相成,饒有趣味,也甚是暖心。
馬魁嘴上嫌棄,其實心裡早就認可了汪新。一邊嘴上損他全家,一邊把自己的抓賊經驗傾囊相授。
濃濃的師徒情讓本打工人狠狠羨慕。如今的我們習慣了坐在工位就是一整天,一天下來和鄰座同事都說不了兩句話。城市的鋼筋水泥似乎讓我們的情感越來越遲鈍,才更向往以前的真摯人情味。
更可貴的是,那個時候,人與人的交往,往往以大家庭、大集體作爲基本單位。
鐵路大院裡,家家都有走動,人人都愛敞着門聊天,只要在門裡吆喝一聲,隔壁鄰居就會趕過來搭把手。
鄰里鄰居的雞毛蒜皮,處處能體現那時人與人相處的融洽鬆弛,不設防。
姚玉玲低血糖暈倒後,大家都着急忙慌地貢獻自己的白糖票,汪新還掏出了稀罕的大白兔奶糖;老吳家的雞不幸被瘟死後,街坊們一商量,決定實在查不出來,就湊份子再給她家“整一窩雞”……
平凡人的生活總會遇到無數心酸,但是你幫我一把,我扶你一把,日子總能品出一絲甜。
大院子弟成長在這樣的集體中,彼此間的關係複雜而多面,戲劇張力這不就來了?
比如汪新、大牛、大力這對“大院三兄弟”,他們是能穿一條褲衩的發小,也是一塊早出晚歸的同事,彼此的人生軌跡高度重合。
小輩們湊在一起是一套語言,面對大院長輩、自己父母又是另一種姿態,長輩小輩們低頭不見擡頭見,帶來妙趣橫生的關係對撞。
這些真實鮮活的生活碎片與特有的人際關係,帶着撲面而來的暖意與情意,瞬間把人拉回那個年代。
那個年代結束後,再沒什麼大家庭與大院生活,很多都無可奈何地向時代告別了,但《南來北往》卻選擇深情地回望過去,猶如一封寫給過去的情書。
在年味與人情味愈來愈稀薄的當下,顯得彌足珍貴。
接地氣,通心氣,講好“人”的故事,是導演鄭曉龍與編劇高滿堂一以貫之的創作思路。
鄭曉龍這個名字幾乎可以與中國電視劇產業劃上等號,從父母輩風靡的《渴望》到我們這代人循壞播放的《甄嬛傳》,他一手打造了無數熒屏記憶,總能以小切口見大時代。
高滿堂同樣擅長“老鷹抓地“般的創作——深入生活,紮根百姓。《家有九鳳》《闖關東》《溫州一家人》等經典代表作之後,這次因爲一張老照片,他懷着極大熱情書寫《南來北往》的故事。
二位創作者都很清楚:火車是載體,案件是由頭,40年間滾滾向前的時代車輪下,浮浮沉沉的這些人才是這部劇的靈魂所在。
而貫穿這些人的生活,又喚起我們嚮往的是什麼?
是每個人身上蓬勃昂揚的精神面貌。
看劇的時候,總忍不住跟着樂——不只因爲劇裡的笑料,還因爲大家的生活有奔頭,笑容裡有一抹亮色,感染力太強!
看汪新雄赳赳氣昂昂地在車廂裡巡邏一圈,感覺打工都有勁兒了!一句句“dóu是我應該做的”,和馬魁那雙握力極大的“老虎鉗子”一樣,活力十足又讓人安全感倍增。
同齡的馬燕爲了養家早早工作,但沒有放棄對未來的追求。遇事兒解決事兒,主打一個絕不精神內耗。
老一輩兒也都懷揣着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不把以前苦掛嘴邊。
素芳一直操持小家庭,沒幹什麼大事業。但她身上有着普通老百姓的堅韌和智慧。在捨不得吃肉的日子裡,她依然堅信往後有數不清的好日子。
再看老瞎子,家散了,人垮了,但他竟能從苦難中嚼出“肉骨頭味”,靠着靈敏的嗅覺在人販子案中大顯身手……
個體身上洋溢着澎湃的生命力,集體也有着人情和信念擰起來的凝聚力。
這種堅信生活有奔頭的狀態和把“日子越過越紅火”的勁頭,不會隨着時間推移而褪色,反而能跨越時代,喚起當下每一箇中國人的共鳴。
時光荏苒,滄海桑田,但奔向熱氣騰騰新生活的心不會變,這是刻進你我血脈裡的精神內核。
一次次被喚起共鳴,看着看着,開始對這羣人牽腸掛肚。真想搬把板凳坐在鐵路大院裡,嗑着瓜子看他們的生活vlog,別提有多樂呵了!
追着劇,我彷彿也回到了小時候。
這兩天一到晚上就準備好瓜子水果小零食,守着愛奇藝,召喚爸媽:《南來北往》要放了,趕緊來看!
回想起來,這似乎成了我家一年一度的“固定習俗”,每年的春節檔大劇,全靠愛奇藝給我續上!
最後劃個重點——《南來北往》假期不斷更,年三十也有的看!
這個春節,我們全家人就擱“鐵路大院”裡守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