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裡的小球場 小學校裡的大課堂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郭劍
12月8日,一片嶄新的、翠綠的,長約60米、寬約50米的標準8人制人工草皮足球場,安安靜靜地躺在一所鄉村小學的教學樓後,不遠處山脈延綿——揹簍裡揹着熟睡小娃娃的鄉民說那是銅仁第一山梵淨山——恰逢連着兩天小雨今日放晴,略顯溼滑的人工草皮更是清爽,大人看着都眼饞想跑上去撒歡,更何況不曉得隱藏快樂的喜歡踢球的孩子。
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龍井仡佬族侗族鄉晏明小學,終於迎來盼了一年的新球場的正式啓用,一場大、小朋友混編足球友誼賽當然是最好的慶祝方式。聽老師們講,上週新球場竣工後的第一天,孩子們就忍不住上去“折騰”,“就連摔倒了都想多躺一會兒”,校長熊敏想了想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這麼棒的高質量球場,“在全縣也不超過3家”。
晏明小學是典型的鄉村小學,有來自周邊9個村的學生687人,還有教職工42人,學校公示欄裡除了相應的教學條目,還公開着各種支出賬目,管理和教學都算規範,新球場到位,現在輪到“全力推動體教融合”了。
“我衷心希望孩子們能夠在草地球場踢足球,也希望我們山裡的孩子有更多機會接觸足球運動、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熊敏說,“接下來我們會爭取給孩子們更好的師資保障,畢竟現在學校只有兩名體育教師,教足球的陳德生的主職還是教語文”。
剛剛成家不久的陳德生是銅仁本地人,貴州師範大學體育教育專業畢業。該專業畢業後的選擇並不多,陳德生最後考了貴州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特設崗位教師,來到晏明小學紮根。
“小時候也有當老師的夢想,自己又是學師範體育教育的,在大學裡選了足球專業,到晏明小學就等於白手起家組織一支足球隊。”陳德生說,“以前學校只有一個小操場還是水泥硬地,踢球的孩子只能學學理論、練練短傳,守門員更是沒法練,一條校服褲子每週都要磨幾個破洞。”
球場即課堂,而且是生活中的課堂。有些生活中不好懂的道理,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在球場上自然而然就能走到孩子們心裡、腦子裡——比如4年級的蒲梓豪,以前在學校裡是出了名的“難管的學生”,調皮搗蛋,誰的話都不聽,自從開始踢球,就跟變了個人一樣。
“我跟他說,如果想踢球,就要守紀律、愛學習,不然就不要踢。所以這一年他的變化非常大,老師和同學還選了他當班裡的勞動委員,對班裡的事兒和同學的事兒都特別積極熱心。”陳德生說,“在校園足球的普及階段,學習和踢球是相互促進的關係,而不是互相傷害。我們6年級的孩子蔣國宇,球隊的中場發動機,他踢球意識非常好,視野特別開闊,一般孩子做不到這一點,他的文化課成績,在班裡是可以排到前三名的。”
爲了給師生減負,中小學通常不再排名,不過哪個學生成績好,老師心裡有數——晏明小學足球隊的這些孩子,成績有好有差,但就算最差的學生,和自己過去的成績比,踢球后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這是教練和老師的要求。晏明小學超過90%的孩子,會升入不到100米外的晏明中學,不存在升學壓力的足球時光,更多了一些單純的快樂。
除了少數覺得“踢球危險”的家長,大多數家長對孩子踢球很是支持,“放學踢球”也變成了家校互動環節的潤滑劑。
“學校有600多名孩子,不少孩子的父母都在縣裡或者市裡上班,平時很難每天回來,所以老人帶孩子的情況很多,老人又不容易管孩子,孩子回家就看電視、玩手機,現在有球踢了,這些矛盾也解決不少。”陳德生說,“我們作爲最基層的教師,對這一點感觸非常深,孩子對足球的熱愛,是可以轉化成他們文化課學習的動力的,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拼搏精神,都可以在訓練和比賽裡慢慢培養。”
有許多人和事的轉變,只是因爲一個“恰恰契合”的理由,這個理由看上去可能不太起眼,但真真切切存在着——孩子們是這樣,這片球場的由來也是這樣。
“在建設體育強國的政策引導下,石阡縣致力強化體教融合的協同發展,不斷將校園基礎設施水平提質升級。貴州‘村超’的足球激情也帶動了校園足球熱潮,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形成濃厚的足球文化氛圍。”石阡縣委副書記張彬說,“通過前期調研,我們確定了通過體教融合開展幫扶工作的契合點。阿迪達斯公司、愛德基金會、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共同發起了‘運動改變生活’公益行動,在貴州石阡、河北新河、江西瑞金三地,圍繞運動社團賦能、體育教師賦能、科學運動賦能、傳播運動精神四大板塊展開行動,這片晏明小學公益足球場,就是這項公益行動的成果之一。”
近一年,有600多套兒童運動套裝、球襪和足球裝備,300個足球通過這項公益行動送到三地近30所學校,南京師範大學體育科學學院專家也爲近100名鄉村體育教師設計和開辦培訓課程。事不算大,但總要有人做,畢竟能夠讓成千上萬的孩子受益。
“真希望這片球場能給我們帶來好運,讓孩子們練好身體踢好球,我們現在也可以說自己是‘正規軍’了,有條件了。”陳德生憧憬着這支鄉村小學球隊的發展,“再等幾年,我們訓練水平上去了,再打縣裡的比賽,沒準就可以和一小、二小甚至實驗小學‘掰掰手腕’了。”
石阡縣中小學生足球聯賽已經辦到第五屆,全縣66支球隊加起來有1200多名學生參賽,去年晏明小學在乙組(3-4年級組)獲得第四,已經是隊史最佳成績。
孩子們當然更想嚐嚐在球場上勝利的滋味,尤其是對陣以前只能“仰視”和“羨慕”、踢不了、贏不過的對手——這種綠茵場上“以弱勝強”的傳奇故事在世界各個角落都有發生——但即使仍然贏不了又怎樣?在大山的懷抱中,一所哺育着600多個孩子的鄉村小學,有一片這樣翠綠的球場,給孩子們帶來歡笑和希冀,帶來健壯的身體和不屈的態度,帶來向更強對手發起衝擊的渴望,這已經是比“贏球”更加快樂的事情。
中國青年報銅仁12月9日電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