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平臺接地氣 臺中文化局與民共創「臺中文化2.0」

(臺中市文化政策展望論壇第四場,27日在纖維工藝博物館圓滿結束!圖/文化局提供)

臺中縣市合併升格以來首度辦理的「臺中市文化政策展望論壇」,連續兩週于山、海、屯、城四區舉辦四場論壇,27日圓滿落幕,近三百位市民透過實體活動及線上參與。文化局長陳佳君表示,將廣納建言,以更接地氣的施政作爲迴應市民的期待,同時發揮平臺的角色,匯聚公部門、企業資源和民間力量,一起開創「臺中文化2.0」。

陳佳君表示,日前在文化部社區營造競爭型補助計劃中,臺中市獲覈定補助經費勇奪22個縣市之冠,不但代表中央對於臺中社區營造成果的肯定,更顯現在地文化創生的豐沛力量。在這次論壇中有多元議題的討論和許多建設性的看法,未來將積極協調跨部門、公私協力的資源整合,爲臺中的文化發展環境建立一個生態健全的培養皿,並透過「多據點、廣結盟」的方式,讓臺中多元文化能蓬勃發展。

文化局指出,這次論壇活動自3月19日起陸續於各區文化中心舉行,除邀請文資、社造、文創、文學、視覺藝術和表演藝術等文化領域專家學者擔任引言人,每場並由文化局長率各業務單位主管全程參與,即時迴應現場民衆的提問和建言。

各場次與會者包括在地文史工作者、藝術創作者、文化產業、獨立書店經營者、文化志工和關心藝文的市民。討論議題除有關藝文人才扶植、藝術教育紮根、在地文化資產的保存活化、地方特色產業的傳承和發展,也擴及城鄉文化資源均衡、地方藝術節慶的品牌化與再地化、地方文化館及藝術亮點等平臺串連、文化觀光資源整合行銷等。

近年以民間自發力量積極推動「中區再生」的東海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蘇睿弼表示:「當我們談文化發展的時候,可以先思考文化是如何孕育出來的。」他以豐原漆藝和糕餅產業的發展爲例,早年糕餅產業在豐原好水好米的優勢條件下,加上地方仕紳的支持得以孕育發展茁壯;而過去盛極一時的漆藝外銷產業,也曾一度面臨產業沒落的危機;因此,文化需要從消費端重新把支持系統建立起來。而在文化支持系統裡面,每一位市民都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讓文化技藝傳承下去。

針對文創產業及文化品牌建立的議題,臺中教育大學文創設計學系教授拾已寰,於論壇中也以其參與公私部門建立文創品牌及整合行銷的豐富經驗,指出在地資源可以鏈接政府政策、課程課綱、環教系統、旅行社等資源使文化資源觸及、應用範圍更廣,也能透過企業CSR的系統與資源,讓企業有機會將資源挹注到地方文化場館,讓地方文化永續發展。

文化局進一步說明,除了彙集四場論壇的民衆建言之外,活動期間也同步收集了1,157份調查問卷,進行市民文化施政滿意度、藝文活動參與和文化消費線上等調查,未來也將納入文化政策規劃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