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裡的生物鐘

爲了充分利用時間,我們的身體已經適應了一天24小時的生活節奏。位於下丘腦的視交叉上核(SCN)調節人體的各種晝夜節律,相當於大腦中的生物鐘。這個區域可以接收來自眼睛的信息,記錄周圍環境的光線強度。眼睛的視網膜中有特定的神經細胞,負責向SCN報告當前環境是否明亮。隨後,SCN將信息傳輸到大腦中央的松果體。如果我們處於黑暗的環境中,松果體會分泌褪黑激素,這是一種促進睡眠的激素。它是荷爾蒙生物鐘的小助手,可以告訴身體其他部位什麼時候該休息,什麼時候該活動。一般來說,眼睛接收的光線越強,松果體分泌的褪黑激素越少,我們就越清醒。人體內的所有器官和組織,就像一個大型交響樂團,需要相互配合才能發揮出最佳作用。因此,爲了讓每一個器官和組織都處於最佳狀態,它們必須在時間上保持同步——這有點像特種部隊的士兵在執行重要任務前必須對錶。一個小小的失誤,可能就是生死之差。所以人體會根據晝夜節律來調整自己的狀態。

這種調節體現在一天內能量、食慾、心率、體溫的差異上。比如黑夜降臨後,血壓也下降,這是身體準備休息的標誌。生物鐘非常重要。如果受到干擾,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最新研究表明,經常熬夜的人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癌症、內分泌失調等疾病。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熬夜的人沒有處於黑暗的環境中,光線會阻礙褪黑激素的分泌。各種精彩的電視節目和週末活動也可能造成混亂。如果你週末熬夜,週一早上不僅不想起牀,還有生病的風險。研究表明,週一早上心臟病發作的概率是一週中最高的。每天早上,我們的身體都會分泌大量的PAl-1蛋白,使血液變得粘稠。血液粘度會在凌晨達到峰值,然後慢慢降低。從單個進化的角度來看,白天血液黏稠度增加意義重大。在古代,我們的祖先每天早上都會外出打獵或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自然更容易受傷流血,所以粘稠的血液可以幫助他們快速止血。但在現代社會,粘稠的血液很容易誘發心臟病——尤其是當我們的生物鐘被打亂的時候。混亂的週末作息會讓人體的晝夜節律跟不上環境的明暗變化。但是週一早上,鬧鐘一響,你的身體就需要快速反應。這種瞬間的轉變很可能引起血壓升高和各種代謝紊亂,從而可能導致心臟病。

(摘自《奇點科學》2023雜誌徵訂 科普雜誌 https://www.zazhip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