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在臺灣》陸生在內心有機農場的療愈採摘之旅(上)

典雅的複式木屋前掛着一幅木質墨寶,題字「內心有機農場 · 耕讀樂活」,一座兼耕作與講學的書院。(作者提供)

在宿舍的廚房裡,多次偶遇正在做飯的珮珮,她的蔬菜總是新鮮又漂亮,我便問她:你都在哪裡買菜啊?

結果她說:「這是我自己種的。」蛤?我震驚又羨慕,忙追問,原來珮珮在新店中嶺山上的一座有機農場當志工,種植蔬菜兼上禪修課。

說幹就幹!我厚着臉皮跟珮珮一起上山去了。

上山的路沒有大衆運輸,唯有搭乘順風車才能上去。七點半,我們在新店捷運站前等待,坐農場平日配菜的冷藏車上山。駕駛座和兩個副駕駛位,剛好把駕車的阿文姐、珮珮與我三人裝得滿滿當當。

上山途中聊起油桐和老鷹

山路蜿蜒曲折,雨滴啪嗒啪嗒撞在擋風玻璃上,我望着窗外雲霧,心情舒展開來。阿文姐說:「不同的天氣喔,山上是不一樣的感覺。」

十多道彎後,我們進入人跡罕至的世外桃源,輕薄的霧被風推着,散漫在山谷,竹林與蕨叢高低錯落,玫紅色的山櫻花點綴在枝頭,雀兒不畏寒涼,停在電氣路燈杆上梳理棕色的羽毛。「這裡四五月份的時候,地上全都是桐花!」

我曾見過滿地的油桐,它們的翅膀潔白無瑕,被雨溼潤後更是晶瑩,半透明像玉片似的。

阿文姐讓我們注意一個凸起的小山丘,「之前我經過這兒都看到一隻老鷹,就站在凹凹那裡,我就拿手機一直拍它!」

「這座山裡很多老鷹,還有科研人員追蹤過,它們最遠飛到大聯。」珮珮問:「大聯?哪兒?」阿文姐說:「不是啊,就東北的大連啊!」我倆同時驚呼,原來是這個大連喔!

「老鷹多好啊,沒有地域的邊界,不需要護照、也不需要隔離十四天,想去哪就去哪!」阿文姐絮絮地說了一路。

內心有機最重要

上山了,最先注意到的,是半圓形霧色的溫室,像一個個土陶器皿扣在碧綠山間,裡面含藏着集天地靈氣、能滋養法身慧命的瓜果蔬菜。

我喜歡臺灣的一點便是「人間」與「桃源」的距離並不讓人望而生畏吧,田園郊野觸手可及,不過二十分鐘車程,就能從鋼鐵森林中抽身,盡情吸納大自然的靈力。

典雅的複式木屋前掛着一幅木質墨寶,題字「內心有機農場 · 耕讀樂活」,一座兼耕作與講學的書院。原來這兒叫內心有機農場,看到這個名字,我被「電」到了:我們爲了健康長壽,講究吃穿用度的養生和有機,實在都不如保持一顆心的善意、清淨與安定,才真正是「福田心耕」。

順着木屋前庭遠眺,是連綿的山巒與模糊的天際。我小心地踩在露珠和青草上,珮珮指着屋檐下一株半人高的植物,說:「這就是上次跟你說的我自己種的番茄,好幾個月才吃到一顆,哈。」

珮珮帶我認識農場中的志工長輩們,簡單打過招呼後便換衣服幹活。我喜歡山上不刻意保持的「社交距離」,大家不很多話,更多時候是來了、打個招呼,便出發到各自的園區,鬆土、種植、摘菜、理菜、配菜、採蘑菇……完成自己的功課。我們可以自然地「保持安靜」,把精力投注于山林。

(作者提供)

「挑一件沒那麼溼的就行。」山上提供雨衣、雨靴,我逐一換上。「你待會慢慢走到剛上來的那道坡下,一直走,走到集裝箱那等我。我去開小綠。」

瘦小身軀和強大男友力

「篤篤篤篤篤篤」,只見一道綠色從坡上下來,所謂「小綠」,是一輛篤篤響的四輪車。我差點沒認出珮珮來,她喊我蹲在裝載貨物的綠色方兜兜裡,我們便篤篤篤篤篤篤地上路了。

車子篤篤篤地駛進山間,參天的竹林爲我們遮擋風雨,開闊處能看見山坡上參差不齊的茶樹,鬼針草上的黃蕊白花簇擁了一路,我正目不暇接,珮珮提醒我:「剛經過了櫻花。」忙回頭看,只見一樹傲然的玫紫星點逐漸遠離,躲藏於路邊綠叢中...

四輪車。(作者提供)

珮珮也算是資深志工了,這些年來,山上種植園區逐漸擴大,學開汽油三輪車,是爲了幹活方便,「我還教過另一位陸生開,結果她第一次試駕,就把一間溫室的門撞爛了。讓我很尷尬,哈哈。」

「待會的路很顛簸,你可能要先下來。」我站在一旁等待,只見珮珮「轟」地將小綠往地上一鋤,小綠乖順地向後倒車,斜着開上了嶙峋的坡道。我驚呆了!倒着開泥濘山路,珮珮本人瘦如竹,怎有這般「男友力」?

開始幹活:採摘彩色菠菜

進入溫室前,需要先將雨靴上的泥土沖掉,防止帶入小蟲子。今天我倆的任務是收割彩色菠菜,又名瑞士菠菜,有黃的、白的、紅的。

紅色植株的葉梗像血管一樣發着勃勃生機。珮珮簡單打磨小鐮刀後,抓起一根菠菜給我做示範:像這樣把根去掉,菜葉按同一個方向疊進籃子裡即可,我問爲什麼要給裝菜的箱子套上透明的袋子,她說這樣能防止蔬菜放進冰箱後被吹乾蔫掉。

農耕中的智慧:大自然裡沒有浪費

我小心翼翼地踏上菠菜生長的田壟,泥土鬆軟而潮溼,田壟上要使用四腳有圓鐵片的板凳,否則凳腳會嵌入泥土。一開始我沒能掌握要訣,割出來的菜葉上沾滿泥巴,手也總是黑秋秋的,需要在衣服上擦了又擦。

請教珮珮後才知道,原來不需要從根部拔,只要手握菠菜中心幾片葉的葉梗,在靠近根部的地方垂直向上提起,菠菜就乖乖出土了,手上也不會沾到任何溼土,能保證採出來的蔬菜乾淨。修剪根部時偶爾會掉落葉片,這些葉子會單獨收集交給廚房,作爲近日的伙食。

既能開小綠又能採好菠菜,珮珮真是「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的最好詮釋。

她動作比我快很多,因爲她心細得來,還膽大,面對營養不良的菜葉,她會直接砍之,而我總是猶豫不決:這隻有一點點黃,感覺還可以吃啊!還是我可以把它們帶回去?

珮珮見我優柔寡斷,便跟我分享:「之前我聽過一句話,大自然裡沒有浪費,這些葉子回收後,會成爲堆肥,重新回到大自然中去,一分一毫都不會少。」所謂的舍與得,是人類社會的概念,大自然只無條件接納、包涵、孕育、昇華一切。

珮珮還告訴我,書院在教導孩子們的時候,除了教規矩,還教權變。例如面對僅枯黃一點的葉子,若兒女情長地將其保留,在冰箱裡,一片敗葉會「帶壞」其他所有好的葉子,這不就屬於縱容壞事了嗎?

耕作中有真實智慧,珮珮這麼提醒後,我對孔子的「硜硜然小人哉」又有了新的體悟。是啊,要對自然充滿信心,這樣處理不是浪費,而是給它們重生的機會。(廖小花/世新大學陸生)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延續《旺報》兩岸徵文活動,徵文主題: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