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看臺灣》溫文爾雅的臺灣老師

拋開政治,我對臺灣印象最初多是思想文人。當然臺灣也有許多美景美食美人,但總要親眼見過、親口嘗過、觸摸過才過癮。相比之下,優秀與別具一格的思想與文人似乎更容易飄洋過海。

直到讀龍應臺的《野火集》,我才慢慢地開始從真實的民間角度瞭解臺灣,才斷斷續續地理解臺灣的風俗習慣氣質。儘管臺灣的流行歌手演員也活動在我們的大陸,儘管網路媒體日益發達、兩岸關係日益密切,但從這些事物之上,我們並不能真正全面地瞭解到最樸素的臺灣文化臺灣人

美麗臺灣島就像一個觸手可及的夢,溫柔地呼喚着遠在大陸的我去行走觸摸。在夢中,我遊歷阿里山,看林海晚霞鐵路,坐對鄒族部落慈善神秘的老祖母;我近距離地去拍攝曾經落土在大陸的文物,看它們訴說着歷經滄海故事。夢愈來愈近,愈來愈清晰,可是到底臺灣究竟隔着我有多遠?

是靠飛機翅膀一抖動,稍閉眼的小憩,便踏上它,在所謂的八天台灣遊中粗粗地走過它嗎?像趕路口渴人端起上好的龍井一口悶嗎?文化是不能快節奏地吸收的,更何況臺灣與大陸有着太多的相似與差異,過往與以後。慢慢走,才能看得更全;用心欣賞,才能更和睦地互融

2015年晚夏,海峽兩岸安徽經貿法制‧文化‧新知學術研討會,在我所就讀的大學開幕。我作爲志願者,靜靜地站在圖書館會議室外。大廳裡,精緻的茶歇間已經佈置好,蛋糕咖啡香氣沉浸在書的芳菲中。海峽兩岸的教授工作人員到了。遠遠地,其中幾位教授格外引人注目,有些溫文爾雅,又似乎很有思想,談笑風趣得很。待他們走近了,在笑容可掬的問候中,我很高興地驗證了我的猜想──他們來自臺灣。

那位頭髮已經花白的臺灣教授,總是以精神抖擻和滿面笑容融入這一行人中。他一面快步走着,一面和旁邊一個研究人員比畫着談論着什麼,還時不時同志願者開開玩笑。在茶歇間,一位臺灣老師走出會場,很溫柔地請我給他倒一杯熱水;而另一位教授因爲身體不好,從臺灣帶來了自己的小藥爐,每到一個會議地便有些抱歉地拜託我們幫他煮藥。志願者的工作一路下來,我對這些臺灣老師們充滿了好感與好奇。

不難理解,只有真正的接觸和交流才能讓身在海峽兩岸的我們瞭解彼此。是真實的文化與情感讓我們放慢了腳步,用心欣賞;而互相欣賞又架起我們進一步交流的橋樑。如此,大陸人眼中的臺灣,臺灣人眼中的大陸,纔會以更理智,更情深意切的形象出現。作爲大陸人的我,臺灣,會永遠是我眼中的寶島,而臺灣老師們的溫文爾雅、思想獨立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張宜先安徽大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