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將推化解地方隱性債務 學者:仍未給具體規模數字

中經院第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國臣。記者曾吉鬆/攝影

大陸財政部部長藍佛安12日發佈,將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限額,置換地方存量隱性債務。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王國臣12日指出,這就是呼應到先前外界建議加發10兆以上國債。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統計,大陸的財政債務率佔GDP的比例大概是77%,美國是100%,日本幾乎是200%,所以大陸財政實際上是有空間去舉債,是唯一的亮點,但並沒有給出具體的規模數字。

王國臣舉例,相較之下9月24日的一行一會一局,很明確提到降準會降多少,然後推互換便利操作規模人民幣5,000億元,以及大陸國家發改委於11月8日的政策新記者會發布,在本月底提前下達明年人民幣1000億元「兩重」建設專案清單和人民幣1,00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

關於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債務風險方面。王國臣解釋,地方債務有幾個做法,第一個是壓縮城投債,也就是地方的隱形債務,今年以來發行量都是負增長;第二個提到說今年撥了人民幣1.2兆去處理隱形債務,2023年是1兆,所以已經處理地方隱形帳務也就是城投債2兆,這個處理就是借新還舊。

另外就是城投債,就是特殊再融資債券,是特殊置換債券。另外一塊就是再融資債券,是針對專項債。

王國臣指出,專項債就是地方的債務有兩種,一種是一般用於公務人員的薪資,另外一塊就是蓋什麼高速公路等公共設施會有收益,但這種大型建設可能建設時間很長,收益回收時間也很長,所以就造成了地方的負債比不斷的上升。

王國臣提到,由於專項債的回收期沒這麼快,所以在更早之前就有一個叫做再融資債券,針對這種專項債投報率比較長的去做一個展延,所以記者會中提到的地方融資的餘額減少,某種程度上是跟是用特殊置換,再跟再融資債券去做處理。

王國臣認爲,大陸其實在壓縮地方的債務,可是沒有必要這樣去做,因爲可以看到地方的收入或舉債變得困難,所以地方的投資在快速減少,就進一步加劇了經濟的衰退,只是凸顯大陸政府堅持長期的結構式槓桿。

王國臣表示,外界其實比較關心的是房地產如何化解、刺激消費信心所發行的消費券會有多少,以及是否有新的刺激政策,但在12日記者會上都沒有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