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發佈優化防控20條 專家預測管控人員少一半

優化防控20條發佈,專家預測管控人員「至少減少一半」。(澎湃新聞)

昨天(11月11日)下午,大陸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佈了優化疫情防控20條最新措施,和第九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相比,新的措施有了非常重大的變化,在降低防疫壓力的同時,專家預測,疫情管控的人員規模會因此「至少可減少一半」。

「二十條」從不同層次對現有管控措施進行了調整。首先是對密切接觸者,將「7+3」調整成「5+3」。其次,不再判定次密接。第三,將高風險區外溢人員「7天集中隔離」調整爲「7天居家隔離」。

《中國新聞週刊》引述一名流行病學家分析,「20條」措施中,最重大的變化是不再判定次密接。他解釋,最初決定隔離這一類人羣,是因爲新冠病毒及其後的變異毒株隱蔽性太強,僅憑管控密接,無法最大限度地阻斷病毒的傳播。但現在,考慮到基層疫調人員當下過量的工作負荷,以及次密接對隔離資源的佔用,政府決定適時調整,僅對密接人員進行管控。

多位專家指出,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爲了提高防控的精準性,進一步降低防控措施對社會經濟活動和人們生活的影響,同時減輕地方的防控壓力,尤其是節省出部分防控資源。「主要是隔離資源」,上述流行病學家強調,「也就是說,如何做到既要防得住,又不給社會帶來太大負擔,最新的措施是一種平衡的考慮」。

一位公衛專家感慨,「現在很多地方的確是壓力很大」。事實上,在他看來,這次調整已經比他預期的「更往前走了一步」,調整的核心很明確,就是爲了進一步減少需要集中隔離的人員規模。專家估算,這次調整之後,總體疫情管控人員的規模「至少會減少一半」。

另外,這位公衛專家還指出,「20條」沒有提及「時空伴隨者」這一概念。他建議,未來應在國家層面明確取消對「時空伴隨者」採取集中隔離措施,更精準實現對高風險人羣的分類管控。多位專家預測,此次調整後,在對密接的隔離時間上有可能還會進一步壓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