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出現異常 恐「瘜肉」病變成大腸直腸癌
▲醫師門診基本檢查腹部。(圖/童綜合醫院提供,以下同)記者陳曼晴/臺北報導一名60歲的張姓男患者,發現連續一週大便都有出血,到童綜合醫院胃腸肝膽科看診,醫師劉博堃用大腸鏡檢查後,發現患者大腸內有直徑2.5公分的瘜肉,由於大於1公分直接切除的危險性高,建議患者進行內視鏡黏膜下剝離手術,並將瘜肉切片送病理檢驗確定是癌前病變,術後復原良好。 劉博堃表示,大腸瘜肉是腸腔內黏膜表面的隆起病變,通常會讓患者大便習慣改變、便血、大便稀爛不成形、腹痛等症狀,因爲瘜肉不是正常的腸道組織細胞,還可能轉變成惡性腫瘤,所以一發現最好就進行切除,尤其大於2公分的瘜肉癌變機率很高,是屬於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羣,更要特別小心。▲黃色箭頭所指的區域就是瘜肉。
目前大腸瘜肉的手術除了傳統開腹手術外,劉博堃指出,還有內視鏡黏膜下剝離手術;內視鏡黏膜下剝離手術主要使用於罹患消化道早期癌、大型瘜肉或黏膜下腫瘤等患者,可以將腫瘤完整切除並保留器官(如腸道的保留),與傳統手術相比,不會留下體外傷口,且術後恢復快。然而,對於可能已有淋巴節轉移之消化道腫瘤(如已侵犯至黏膜下層之消化道早期癌)並不適合,所以術前會先用內視鏡超音波、放大染色內視鏡或電腦斷層等去評估。
劉博堃呼籲,大腸瘜肉切除後仍會復發,建議至少每半年再進行一次檢查;預防大腸瘜肉的發生,除了多攝取高纖維的食物外,也要低油少肉,並且避免抽菸與喝酒,還有養成適當運動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