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寓言學管理/對應職能需求 設定行為目標
話說,一位進京應考的秀才和老農發生爭吵而鬧上公堂。縣令得知緣由後,重罰秀才二十大板。秀才委屈地說:「明明三七就是二十一,他非說三七一十五,怎會是我錯?」縣令道:「你沒錯,錯的是堂堂一個秀才,竟然耗費時間和精力與目不識丁的老農發生爭辯。」
人與人之間,各有不同的層次、認知與期望。在績效管理的行爲目標設定中,考量層級差異,也對應不同的職能需求。
所謂職能(Competency),是指完成任務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而評估職能的方式,則基於是否出現對應行爲。
一般來說,職能體系分爲三大類:
一、核心職能:爲實現組織的願景與使命,人人須具備的價值觀及行爲準則,是個上下一致的共同行爲標準。
二、管理職能:指執行管理職務所須的能力。隨着基層、中階、高階的位階區分,各有其管理職能要求。
三、專業職能:爲完成特定專業任務所須的功能別職能。不同的產業,有着差異化的專業職能分工。
職能體系是爲了完成工作任務,因此,隨職責差異,須交出執掌範疇的價值成果,也需要不一樣的職能配置。
在績效管理的制度設計上,則運用結果目標與行爲目標,相輔相成地確保上述目的得以實踐。結果目標旨在設定該職位應達成的價值貢獻,而行爲目標則是對應職責所須的職能行爲。
隨着職位與職責的改變,行爲目標的配置比例也隨之變化。
核心職能是共通的行爲規範,有些組織將之列爲全職位的行爲目標;有些則認爲主管職已通過核心職能檢核,毋須再列爲評估目標。
管理職能是主管的行爲規範,有些單位分設基層、中階、高階的能力要求;有些則以累進方式,愈高階職位管理職能愈多。
專業職能是各功能職系所須的能力。不過,進入管理職後,隨着職位晉升,專業職能權重將逐漸降低,而更着重於管理職能的展現。
至於,這些行爲目標的設定,該採「先上再修」,還是「先修再上」呢?
先上再修,即在培養及具備目前所處層級的能力後,再進入下個等級。此模式的行爲目標基準,是自身所在等級的職能需求。
此法優點在於身在其位,更能覺察不足,對學習更有感。如同企管碩士學程中,擁有工作資歷者,能更深入參與討論且更有收穫。
而先修再上,則強調先學習下一階的能力,等具備了再晉升。此種行爲目標設定基準,是下個等級應具備的職能要求。
此模式的優勢在於能力具足再上位,較爲得心應手。如同成爲父母前,先修習「父母學」,可在養育子女時,避免一些陷阱或錯誤。
兩者設計邏輯不同,但選擇先修再上,須留意先修班的應訓量體較大,得備較多培訓資源作爲配套,方能支持先學習再進階的理念。
回至開頭的故事,縣令處罰秀才的原因,在於他面對不同職類時,卻要求對方擁有相同的認知水準。
事實上,士農工商擁有各自的產出需求和行爲規範。對不同職類要求相同的行爲目標,如同雞同鴨講,也成了名符其實的「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爲了避免類似錯誤認知,組織通常會建立職能體系,並以職能字典描述定義和行爲要求。確保每位成員都清楚自身的行爲目標,並能順利踏上職涯發展之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