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田間地頭到“雲端”市場——一個全國蘋果生產重點縣的秋收故事
新華社蘭州10月6日電 題:從田間地頭到“雲端”市場——一個全國蘋果生產重點縣的秋收故事
新華社記者郎兵兵
金秋時節,甘肅省隴南市禮縣漫山遍野的蘋果漸次成熟,意味着這個全國蘋果生產重點縣進入採摘季。走進禮縣永坪鎮周家村一片山間果園,紅彤彤的蘋果掛滿枝頭,工人們穿梭在果園中採摘、轉運、裝車,一派繁忙景象。
這片果園屬於村民張忠武,10多年前他承包了560餘畝荒山,開始整地修梯田,種植元帥、富士等兩大系6個品種的蘋果。經過精心管護、更新換代,如今荒山變成了“花果山”。
“我們這裡海拔高病蟲害少,梯田種植通風透光,晝夜溫差大有利於糖分積累,種出來的蘋果色澤鮮豔、脆甜可口,很受市場歡迎。”張忠武笑着說,今年是個豐收年,沒有遭遇冰雹霜凍等自然災害,預計畝產能達到3000斤至4000斤。
禮縣農業農村局介紹,當地規模化種植蘋果的歷史可追溯至1952年,歷經70多年發展,全縣蘋果種植面積已達61萬畝,覆蓋14個鄉鎮234個行政村,惠及5.5萬戶24.7萬人,預計2024年全縣蘋果總產量將達到58萬噸,全產業鏈總產值有望達到56億元。
在擴大種植規模的同時,禮縣也注重培育一批加工企業,引領當地蘋果產業轉型升級。禮縣蘋果產業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17年,如今已發展爲集果品收購、儲存、銷售、加工、包裝、電商於一體的全產業鏈企業。
走進這家公司的數字化智能蘋果分選車間,只見生產線高效運轉。機械臂將一大筐蘋果投入生產線,經過紅外相機和紅外光譜識別後的優質蘋果,被傳送到工人們手中打包、裝箱。叉車來回作業,將封裝好的產品直接轉運到快遞卡車上,快遞人員則無縫銜接,立即進行貼單發貨,確保蘋果快速送達消費者手中。
“今年是蘋果大年,線上銷售十分火爆。從9月20日起,我們訂單源源不斷,平均每天出庫約1.5萬單。下一步,公司計劃引進一條6通道智能蘋果分選線,實現產值過億元。”該公司董事長靳天意說,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禮縣蘋果產業做到全國蘋果供應鏈前十。
在秋收的故事中,不僅大公司扮演着重要角色,鎮村的小商販也同樣不可或缺。夜幕降臨,永坪鎮冉城村蘋果收購商冉進有家的倉庫大門依然敞開。63歲的冉進有從事蘋果收購已20餘年,方圓10多公里內的村民大多放心把蘋果交給他。
說話間,毛李村村民王滿糧,將一天採摘的60多筐蘋果送到冉進有處。“白天採摘,晚上賣果,錢進口袋才踏實。”王滿糧說,他已採摘10余天,收入近萬元。眼下正值採摘、收購旺季,冉進有每天收購約2萬斤蘋果。
近年來,禮縣積極推動數字電商發展,鼓勵龍頭企業、合作社、經銷大戶和返鄉青年投身電商直播、短視頻等新業態,助力禮縣蘋果暢銷“雲端”市場。
31歲的白亞龍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近期,他的網店日訂單量高達5000多單,包裝車間繁忙有序。自2016年返鄉創辦公司以來,白亞龍已在各大線上平臺開設網店,從供貨代工到自主銷售,逐步在互聯網上站穩腳跟,2023年公司電商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在發現消費者對高品質蘋果需求大後,他又流轉了380畝蘋果園種植有機蘋果,在電商平臺交易好評率高達97%。
“我家世代種植蘋果,希望運用電商思維發展智慧農業,爲禮縣蘋果產業發展貢獻青春力量。”白亞龍說,他計劃明年再新增200畝有機果園。
在將蘋果賣向“雲端”市場的道路上,也有不甘落伍的老年人。61歲的張加成是永興鎮龍槐村種植蘋果的一把好手。爲了讓好蘋果賣上好價錢,從2013年開始,他嘗試開淘寶網店、做微商,後來又把手機當做“新農具”開始直播帶貨。如今,通過每天堅持不懈直播,張加成已將蘋果賣到全國30多個省、市、區,成爲遠近聞名的“銀齡主播”。
如今,在禮縣有42個電商團隊、126名電商直播達人,發展各類網店1996家,他們共同爲禮縣蘋果插上互聯網“翅膀”,讓它們從田間地頭飛向“雲端”市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