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護平安到助養老,這艘金融巨輪將開啓怎樣的新航程?

笙歌鼎沸迎新歲,華筵初啓送舊年。

新的經濟週期,地緣政治變化以及強烈的技術變革,都在2024年裡發生。

過去的一年,每個人都能切身感受到和平的珍貴、生活的起伏,以及技術力量的深遠影響。

多種要素的疊加,產生了諸多時代的命題,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換擋,老齡化、少子化、智能化加劇。

人們感受到了更強烈的不安全感與不確定性。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社會的需求在急劇變化,身在其中的企業、家庭、個人,這些不同顆粒度的實體,需求也在快速分化。

時代洪流面前,總要有航船迎難而上,穿越風浪,爲更多的人創造機會,增添信心。

2024年底,平安評出了自己的年度十大熱詞。

透過這些熱詞,可以清楚地看到平安這艘金融巨輪,是如何以人民福祉爲彼岸,科技創新爲動能,將自己駛向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大江大海之中。

應時代號召,迎人民需求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不斷增進人民福祉、實現人民幸福,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的集中體現與現實反映。

正是基於此,作爲經濟血脈,金融工作更應當將“爲人民服務”作爲價值座標,謹記一切依靠人民,真正服務人民。

從歷史長河看,每一家基業長青的公司都是努力響應時代號召、順應人民需要的產物,平安也不例外。

從新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公司起步,平安的創立就是打破傳統財產險市場壟斷局面,解決當時工人們的商業保險之困,後來引入壽險,啓蒙國內生命安全保障意識,再從保險業務逐步形成“一個客戶、多種產品、一站式服務”綜合金融模式,實現人們財富管理和風險保障的簡單、便捷、高效的綜合化服務。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去,平安的每一步都實現了時代共振。

如今,時移世易,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在發生變化。

一個明顯的差別是,平安創立時,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只有5.08%,如今這個數字增長了三倍。

去年7月召開的三中全會,再次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並強調深化金融體制改革,要積極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

同時,針對人口老齡化問題,要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發展銀髮經濟,鼓勵和引導企業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推進互助性養老服務,促進醫養結合。

一切都表明時代提出了新問題,人民有了新需求。對於與時俱進的平安來說,也意味着有了新的責任。

中國的老齡化有三個特點:規模大、速度快、任務重,也是常說的未富先老。

民生就是方向,挑戰就是機遇。

對此,中國平安將自身的航行方向錨定在成爲國際領先的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服務提供商,將深耕養老產業視爲戰略升級的重中之重:“老年人的就醫養老,是家事也是國事。滿足數量龐大的老年羣衆多方面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需要我們下大氣力來應對。”

在去年發佈的2023年年報中,平安進行了一次戰略微調,將過去的“綜合金融+醫療健康”升級爲“綜合金融+醫療養老”,由此,養老升至平安集團的戰略高度。

平安去年的十大熱詞中,“醫險協同”、“銀髮經濟”、“居家養老”三項都與“養老”相關

在過去的2024年,外界的確可以從產品、標準、服務等多個維度,看到平安如何書寫養老金融大文章。

2024年3月,平安人壽、平安健康發佈居家養老“住聯體”,滿足長者居家安全需求;5個月後,平安又推出居家養老“樂聯體”服務體系,旨在爲長者提供多層級精神陪伴體系,至此全面形成“醫、護、住、樂”聯體模式,涵蓋醫療健康、居家改造、康復護理、文化娛樂等服務場景。截至2024年底,中國平安高品質康養社區項目已在5個城市啓動。

2024年10月,平安健康險推出"平安雙子星易保",讓更多中老年及慢病人羣獲得品質更好的健康保障服務。

在“保險+養老”方面,平安則持續優化“智能管家+生活管家+醫生管家”三位一體的養老服務平臺,完善居家養老聯體模式。

2024年6月,平安聯合中國老齡產業協會推出《居家養老遠程管家服務指南》、《居家養老服務平臺基本功能要求》兩項團體標準,助力行業規範化發展。截至2024年9月末,平安居家養老服務已覆蓋全國75個城市,累計超15萬名客戶獲得居家養老服務資格,鏈接600餘項居家養老服務。

從點到面,由裡及外,平安深度佈局中國式養老,所要構建的是更適合國人的管理式醫療養老服務體系。用制定標準、集中採購、監督服務來實現高性價比,建設強大的服務監督管理體系,用專業讓老年人更幸福。中國平安將持續完善“到線、到店、到家”的服務體系,把醫療照護服務資源向老年人“周邊”“身邊”“牀邊”聚集。

平安前行的每一步都在踐行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理念,迴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事實上,多年前平安就意識到相比傳統保險的事後補償,客戶越來越需要健康、醫療、康養上的需求,因此在繼續優質高效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綜合金融+管理式醫療”模式,以差異化的“產品+服務”模式賦能金融業務,醫險協同模式價值凸顯。

截至2024年9月末,平安2.4億的個人客戶中,有近63%的客戶同時使用了醫療養老生態圈提供的服務,超1,950萬平安壽險的客戶使用醫療養老生態圈提供的服務,其中新契約客戶使用健康服務佔比約76%,享有醫療養老生態圈服務權益的客戶覆蓋壽險新業務價值佔比超69.6%。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

伴隨經濟高速發展的步伐,平安在過去36年多的時間裡,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

營收規模從1988年的近700萬元增長至萬億,公司總資產從1988年的5400萬元增長至12.5萬億元,成爲全球資產規模最大的保險企業之一。

回溯過去36年,時代造就了平安,平安也無愧於時代,之所以能取得這些令人矚目的成就,正是來自於“民所憂,我必念;民所盼,我必行”的金融爲民初心,無論走多遠,從未忘記爲何出發。

但不可否認,當下的經濟發展環境變了,新技術衝擊、地緣政治變化和逆全球化思潮下,一個又一個行業告別了紅利期,產品和服務的供給端與需求端都在發生劇烈變化。

時代洪流面前,任何個體都無法擺脫衝擊和裹挾,卻能以創新穿越週期。

管理學家詹姆斯·莫爾斯說過,可持續競爭的惟一優勢來自於超過競爭對手的創新能力。對一家企業而言,這恰恰也是從大公司成爲卓越公司最獨特的核心競爭力。

於平安而言,一切創新的目的,歸根結底,還是爲了人,服務人。馬明哲曾說:“平安希望能夠在傳統的保險領域升級,提供一種新的保險服務,保險不只是作爲一個財務保障,更重要的是能成爲有溫度的服務提供者。”

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平安的產品與服務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人無我有,到人有我優、人有我專,不斷爲客戶創造着“省心、省時、又省錢”的極致服務。

去年5月的司慶大會上,平安集團宣佈,以深化“綜合金融+醫療養老”爲戰略指引和業務支點,公司全面升級、深入推進“省心、省時、省錢”的“三省”工程。每位平安人都將致力於成爲2.4億客戶身邊“最專業的金融顧問、家庭醫生、養老管家”。

平安將2024年定爲“三省”推廣年,各成員公司貫徹“三省”價值主張,推出“三省”明星產品:爲客戶省心,平安人壽推出“111極速賠”升級服務,平安健康升級“平安家醫”服務;爲客戶省時,平安產險升級“省心賠·安心修”服務;爲客戶省錢,平安銀行升級留學生專屬信用卡。

平安的“三省”服務也在日日夜夜的客戶理賠案例中得以體現。剛剛發佈的平安人壽理賠年報顯示,公司全年總計523.2萬件賠付、總計賠付金額達419.4億元。也就是說,平安人壽平均每天賠付1.1億元,處理1.4萬件賠付。寒來暑往,每一次理賠都承載着平安對於客戶的責任。

“專業創造價值”是平安的核心文化理念,“專業,讓生活更簡單”是平安的品牌口號。過去多年來,這些理念在平安內部都一以貫之,以最專業的標準、工具和資源,把簡單和便捷的體驗帶給客戶,讓每一位客戶在綜合金融和醫療養老的服務中盡享“三省”的極致體驗。

產品與服務的極致體驗背後,還有一個底層含義,即平安對數字化能力的建設。

事實上,過往多年來的新技術浪潮,平安每一次都屹立潮頭。

從2006年,平安後援集中平臺在上海張江正式投入使用,到2010年,平安人壽推廣電子保單服務,啓用與物理簽章同等法律效力的電子簽章技術,實現無紙化投保;再到2017年,平安產險推出“510極速查勘”,實現市區報案零等待,10分鐘內到勘佔比達93.41%。

如今,數據成爲新的生產要素,算力則是推動生產力進步的關鍵驅動力。“全場景數字化”已深刻滲透金融行業,

截至到2024年,如今,平安專利申請數累計達52185項,位居國際金融機構前列;擁有超2萬名科技開發人員、超3000名科學家的一流科技人才隊伍。依託強大的自主科研技術,平安已持續打造全球領先的AI能力,以全面數字化轉型賦能金融業務高質量發展,引領業務高質量發展,助力金融業務提質增效,實現“科技賦能金融、生態賦能金融、科技促進發展”。

去年,平安產險聯合平安科技打造“數智化理賠新模式”,其中“理賠數字員工”日均服務客戶量2.8萬,服務時效提升27%,大災智能調度平臺可大幅優化救災人員、物資、車輛調度。

平安人壽服務運營線上化水平達99%以上,投保及服務自動化水平超過90%,AskBob智能工作助理每月可精準解答超1300萬次諮詢。

陸金所控股推出AI智能貸款解決方案“行雲2.0”,改造小微融資業務流程,使中大額借款申請時長下降20分鐘,95%用戶可在1.3小時內獲得借款。

可以說,數字化手段早已成爲中國平安的日常,不僅讓客戶服務更簡單,同時也爲公司降本增效。

眼下,數實融合早已成爲平安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助推器,也是公司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

擔社會責任,做社會企業

“計利當計天下利”,在管理學概念裡,社會型企業是指經商過程中同時追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強調通過商業活動來解決社會問題和改善社會福利,而不僅僅關注利潤最大化。

中國追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中,同樣離不開一羣有擔當的社會型金融企業,爲實體經濟保駕護航。

平安便是其中的代表型企業。

作爲社會建設者之一,平安始終發揮着金融“活水”作用,精準滴灌小微企業,將普惠金融厚植到每一個有需要的角落,着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去年,平安銀行打造全普惠金融產品貨架,截至11月底,服務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客戶84.31萬戶,貸款餘額超5000億元;平安產險爲超203萬小微企業提供超155萬億元風險保障;陸金所控股服務680萬小微客戶,貸款餘額超2131億元,旗下平安擔保服務超19.6萬小微企業主,幫助超過1.6萬個科創小微企業獲得融資。

平安還基於數字化技術,探索了“風險減量”新模式,爲基層築牢防災減災防護網。

2024年,平安產險升級自然災害平臺鷹眼DRS2.0,構建了完整的自然災害地圖,覆蓋暴雨、颱風、雪災、乾旱等十餘種自然災害,在風險篩選、精算定價、理賠取證、防災減災上發揮重要作用。

截至2024年9月,累計預警颱風、暴雨、洪水等災害36.4萬場,發出預警信息93.3億次,接到客戶報案58.2萬筆,完成災害保險賠付超69.8億元。

去年,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提出引導金融機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國務院也接連印發《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鼓勵保險業發揮其長期投資的優勢,培育耐心資本,推動資金、資本、資產的良性循環。

保險資金作爲耐心資本的典型代表,具有“週期長、穩定性高、規模大”的三個重要特性,天然具有耐心資本屬性。

面對監管政策的新導向,平安自是更進一步適應新質生產力的需要和特點,爲服務國家戰略、支持實體經濟、催生新質生產力,超前佈局建設未來產業。

截至2024年9月30日,平安保險資金投資組合規模超5.32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2.7%。

秉持價值投資、穿越週期的指導思想,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保險資金投資組合實現年化綜合投資收益率5.0%,同比上升1.3個百分點。

平安還在不斷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投資力度,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爲科技創新、創業投資、鄉村振興、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提供支持。10月,平安人壽攜手深圳市政府成立100億元投資基金,出資94.5億元,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論語有云:“不患無位。患所以立。”自成立以來,平安就深刻認知到“爲人民服務”是金融工作的價值座標,始終牢記“國之大者”的平安,一直堅守着服務國計民生的立業初心,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爲使命,以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己任,36年多來,不斷壯大的發展歷程就是不斷順應人民對金融的需要、持續謀求人民幸福的美好之路。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贏得民心,才能贏得時代。一年熱詞,是平安這一年的回顧,而一年回顧背後,則是平安多年來的蓄力,心繫人民、心繫社會、心繫國家,正是這艘巨輪乘風破浪穿越週期最大的底氣。

企業強則國家強,企業興則國家興。

去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上,平安以1458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位列全球第53位,排名全球金融企業第9位、中國金融企業第5位,這也是其自2019年起連續6年蟬聯全球保險企業第1位。

金融強國,久久爲功。辭舊歲展新顏之際,平安賡續“金融爲民”的初心,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答卷還在繼續書寫,還將持續爲廣大客戶、員工、股東和社會創造長期、穩健、可持續的價值,爲助力“加快建設金融強國”貢獻平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