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端到B端全面擁抱AI,AMD給行業提供“芯”解法

智東西作者 雲鵬編輯 漠影

如今,在中國市場,不論是消費級CPU、GPU還是服務器CPU,AMD都有着不錯的口碑,AMD市場份額逐年快速增長。

隨着兩年前對賽靈思收購的完成,AMD的芯片版圖進一步拓展。從高性能計算、到自適應計算,從汽車、工業、視覺、機器人、醫療、專業音視頻與廣播、無線與有線通信到數據中心,AMD的芯片全家桶正在各行各業廣泛應用。

用AMD 全球副總裁唐曉蕾的話來說,AMD可以提供一個強大的算力平臺,讓客戶以更短的時間將自己的產品量產上市。

今天,智能汽車已然成爲AMD重點聚焦的一個關鍵領域,AMD各類自適應及嵌入式產品組合都在自動駕駛領域加速廠商方案的落地。

汽車產業正在向智能汽車時代加速演進,從傳統座艙到智能座艙的轉變,深刻改變着用戶的駕乘體驗。

在這樣一個關鍵節點,智東西與唐曉蕾進行了一次深度對話,對AMD在AI新時代如何通過芯片加速創新進行了深入挖掘。

可以說,隨着AI大模型的到來,高性能計算和自適應計算正在改變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這與AMD的品牌口號“同超越,共成就_”(“Together We Advance_”)不謀而合。在加速創新落地這件事上,AMD的“芯”動能對產業有重要價值。

一、聯手中科創達打造數字座艙,軟件定義汽車的基石仍是硬件

今天,與AI技術結合最深入的產業之一當屬汽車產業。汽車行業智能化在加速發展,座艙的智能化體驗已經成爲了用戶選車的標準之一,而AMD在汽車領域也展現出愈發優秀的產品競爭力,與諸多頭部行業玩家達成了合作。

就在今年8月初,AMD與中科創達的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北京完成,AMD會與中科創達一起打造新一代艙泊一體數字座艙平臺。

隨着汽車智能化不斷演進,數字座艙已經成爲車輛與用戶交互的關鍵入口。簽約儀式上雙方高管提到,AMD與中科創達在數字座艙以及AIGC領域有廣闊的合作前景。

在AIGC方面,中科創達會藉助AMD芯片提供的高效算力,配合其自研算法及相關技術,在AIGC領域提供更多應用場景,讓用戶的駕乘體驗更智能化、個性化。

唐曉蕾特別提到,如今“軟件定義汽車”成爲一種趨勢,但軟件定義汽車的基石仍是硬件。

AMD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精力把硬件基石做好,中科創達在硬件基石上把軟件做好,這就是雙方合作的邏輯。

從AMD與中科創達的合作中我們可以看到AMD一直所堅持的開放態度,建立生態系統是AMD一直在做的。

在合作模式方面,從芯片IP到參考設計開發板,再到芯片平臺,AMD給各種需求的客戶都提供了對應的解決方案,但核心目的都是加速客戶的產品落地。

二、從沉浸式座艙到自動駕駛,AMD瞄準行業痛點“對症開方”

與中科創達的合作只是AMD給汽車產業嵌入“芯”動能的一個縮影,實際上,隨着汽車產業創新步伐不斷加快,對高性能算力、計算加速和圖形技術的需求也在走強。基於高性能CPU、GPU、FPGA和自適應SoC等芯片全家桶,AMD無疑已經走在了汽車產業變革的最前沿。

目前,從車載信息娛樂系統到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自動駕駛和車聯網應用等功能安全關鍵型應用,AMD都可以給汽車製造商提供一站式的芯片和軟件解決方案。

從智能座艙中對用戶體驗影響關鍵的信息娛樂控制檯、數字集羣、乘客顯示屏,到高級駕駛員安全領域的前視攝像頭、車艙內監控、環繞視圖,再到自動駕駛領域的無人出租車、最後一公里送貨車、商用車隊用車,AMD的方案可以說已經無處不在。

唐曉蕾在交流中特別談道,AMD做汽車絕非“拍腦門”,實際上,AMD已經在汽車行業深耕了20多年,車載芯片累計發貨量超過2億顆,因此AMD已然是一位老兵,這也是AMD的優勢之一。

面向AI的新時代,AMD還有一個優勢。在唐曉蕾看來,未來汽車會是一個非常好的人機交互的入口,並且汽車有着邊緣側以及端側融合的特性,它會給用戶提供完全不一樣的沉浸式駕駛體驗。

AMD希望將CPU和自適應計算平臺融合在一起,通過一個整體解決方案去解決從ADAS到智能座艙等問題。

在這個方案中,AI只是一部分,AMD會幫助客戶加強語音交互、做好沉浸式體驗,在第二生活空間裡打造一個更舒適的應用場景。要做好這些,長期與產業玩家的合作深耕、平臺強勁的算力,都是AMD的關鍵優勢。

三、嵌入式產品矩陣打透行業痛點,從軟硬件到生態一攬子加速創“芯”

從AMD在汽車產業中的表現可以看到,市場需求的快速變化也在推動着AMD自身的進化,近年來,AMD整個產品和技術的迭代都是非常迅速的。

從低成本高性價比的解決方案到能效比功耗優先方案,再到頂級性能方案,AMD的產品覆蓋面幾乎已經沒有死角,在各行各業中加速着技術創新的落地。

在嵌入式處理器和自適應SoC領域,AMD發佈的Embedded+架構將AMD銳龍嵌入式處理器和AMD Versal自適應SoC結合起來,集成在單塊板卡上,加速邊緣AI的應用上市。

這一方案能效比較高,在確定性、低時延處理方面都有出色表現,可以幫ODM廠商實現AI推理、傳感器融合、工業互聯、控制和可視化的簡化路徑,在醫療、工業和汽車領域都有不錯的應用。

另外,AMD還推出了第二代AMD Versal自適應SoC產品組合,將預處理、AI 推理與後處理集成於單器件中,能爲AI驅動型嵌入式系統提供端到端加速。

藉助強大的全新AI引擎,可將每瓦TOPS最高提升到原來的3倍,同時將基於CPU的標量算力最高提升到第一代的10倍。

除此之外,AMD還推出了專爲成本敏感型邊緣應用打造的AMDSpartan UltraScale+ FPGA系列。

Spartan UltraScale+屬於FPGA器件,其專門針對邊緣端進行了優化,尤其擅長處理I/O密集型的應用,可以提供更多更靈活的接口,使其與多個器件或系統無縫集成、高效連接,這對於當下這個傳感器和連接設備爆炸式增長的時代來說,尤爲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基於16納米FinFET製程技術和硬化連接,Spartan UltraScale+的總功耗相比前代產品下降了30%之多,這也是AMD第一款搭載硬化LPDDR5內存控制器、支持8個PCIe Gen4接口的UltraScale+ FPGA。

唐曉蕾給Spartan UltraScale+的描述爲“業界的傳奇”,她提到,Spartan UltraScale+從誕生至今已經過去了30多年,AMD一直在持續迭代,希望基於這款產品實現更廣的市場覆蓋。

另一款產品是AMD的Alveo V80計算加速卡,其帶寬和邏輯密度至高可以達到上一代的2倍,主要的應用場景是數據中心,專門爲具有大型數據集的內存受限型應用而設計。

具體來看,Alveo V80採用了異構計算架構,將FPGA的靈活可編程性與高帶寬存儲器HBM結合在一起,去突破傳統架構中數據傳輸的瓶頸,這也側面減少了功耗、佔板面積以及時延。

總體來看,AMD的芯片創新一直在保持高性能步伐,其產品的代際性能提升都較爲顯著,異構計算和Chiplet等技術是AMD的核心優勢之處。

此外,AMD的XDNA自適應架構IP、工具創新層面的Versal開發環境,同樣在爲芯片企業不斷降低芯片開發設計的門檻。用唐曉蕾的話來說,這是AMD一直在遵循的大原則:降低門檻、鋪平道路。

這樣行業頂級的產品、服務和技術,已經受到各行各業客戶青睞,在汽車、工業、醫療、嵌入式視覺、專業音視頻與廣播、測試測量與仿真等一泛市場終落地應用,加速技術創新。

在工業的智能製造領域,從工程數字孿生、智能倉庫無人搬運車、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流程到智能視覺檢查產品驗證,AMD的傳感、控制、計算、聯網等底層技術多有應用。

在醫療領域,藉助AI機器學習推理進行輔助診療已經逐漸成熟,外科手術機器人也走入了很多醫院,專爲外科醫生設計的ISP和視覺系統、多軸機器人控制、實時處理,在這些領域我們常常能看到AMD技術或產品的身影。

可以說,收購賽靈思幫助AMD在這些領域建立了更完整的自適應與嵌入式產品組合,去滿足各種自適應和高性能計算應用以及不斷演進的未來需求。

在專業音視頻、廣播電視與影院以及智慧家庭、音視頻與娛樂等領域,應用AMD技術和嵌入式產品的方案更是比比皆是。從內容捕捉到消費的創新,AMD正給行業不斷注入“芯”動力。

在唐曉蕾看來,AMD開拓市場的方式其實很簡單,就是“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做好產品,加強與客戶的溝通,AMD在每個行業中都不是專家,但AMD與每個行業中的專家溝通,從而精準抓住需求痛點,加速創新,形成正向循環。

結語:開放合作給產業注入“芯”動能,從C端到B端全面擁抱AI

可以看到,如今AMD的芯片全家桶已經在各行各業中廣泛應用,其芯片類型幾乎涵蓋了所有通用計算產品,從CPU、GPU、DPU、NPU到網絡產品,從高效的數據中心到智能邊緣產品、AI PC,AMD幾乎都有成熟的解決方案。

在芯片產業中,如何在不同客戶需求、應用場景和產品技術之間找到“平衡點”,是最大的難點所在,而這恰恰是AMD做的優勢之處,把產品價值最大化並帶給客戶。

與此同時,我們看到AMD一直用一種開放的態度去立身於行業,這也是AMD所堅持的。正如AMD的品牌口號“同超越,共成就_”,開放的態度讓AMD很好地融入了行業。

在新的AI時代,AMD從C端到B端都在全方位地擁抱AI,AMD已經成爲新的革命性產業機會中核心的推手和重要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