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一點靈》MixTaiwan之三 智慧機械-當機械遇上 雲端及人工智慧
CloudMile萬里雲互聯網路有限公司創辦人劉永信認爲,Google Cloud各項機器學習引擎和人工智慧技術可導入其他產業,替客戶客製化自家需求,將原有服務最大化並創造其他加值應用。 圖/中小企業總會提供
智慧機械在臺灣產業發展中盛行已久,物聯網掀起的工業4.0概念,以網際網路爲核心,應用於實體工廠,虛實整合成智能工廠與智能生產的信息網絡,以數據分析爲基礎的先進製造。不過近年來,雲端及人工智慧成爲科技發展浪潮,許多行業及領域皆積極想搭上這波潮流,再創另一高峰。
CloudMile爲雲端及人工智慧技術公司,是Google Cloud在亞太地區的合作伙伴,協助企業,不管是傳統產業、電子商務、或是其他科技相關產業,建立雲端後臺及伺服器及架構,再導入Google Cloud的各項機器學習引擎和人工智慧技術,替客戶客製化自家需求,將原有服務最大化並創造其他加值應用。
智慧機械與人工智慧結合,如同賦予機器一雙眼、一對耳,使機器可以看得到、聽得到,擁有如此的技能,即能讓機械冠上「智慧」名號,當然後續的數據分析、應用,也都可利用Google Cloud提供的服務完成。
舉例來說,MixTaiwan第二季:智慧機械x二代思維沙龍現場中,我分享了簡短影片,是今年Google Next大會上一位開發者將機械手臂導入Google Cloud,並將機械手臂裝上相機及麥克風,讓機械手臂替人挑糖果,先存取Google Cloud的Vision API,用相機先掃描臺上的糖果,包括顏色、包裝、品名,再串接Speech API,用麥克風接受說話人的需求,利用機器學習分析語言後,開始動作。
以上看似複雜的程序,都在Google雲端平臺完成,全程只要使用Google雲端中的工具及功能,不需再另外寫開發程式,節省人力、時間及成本,這也是我認爲一個好的雲端平臺可以帶給企業的價值。
智慧機械領域,Google Cloud在海外亦有許多應用例子。在日本鄉下的小黃瓜農,一位原是嵌入式系統設計師幫助年邁父母在農田工作,他驚訝地發現,在收成季節分類小黃瓜的大小、粗細、顏色、形狀,一天需要花上八小時的時間。雖市面上有許多自動分類機器,但仍有許多限制且價錢昂貴。
同時,他受到棋王Alpha go的啓發,利用深度學習訓練機器達成如此成就,促使他決定自行製作自動分類機械,同樣在分類軌道裝上相機,導入Google Cloud深度學習的功能「Tensorflow」,讓每條小黃瓜拍照回傳致電腦時,可快速判別所有分類的標準,最後分到對應的級別,節省了人力及時間,可以開發及種植更優良的小黃瓜。(完整故事:https://goo.gl/Pdbg8U)
另一實例則是日本食品製造大廠Kewpie同樣在生產線上導入深度學習,針對壞損的馬鈴薯塊做異常檢測,以前需要大量的工人站在生產線上用肉眼觀察,現在只需要機器偵測到壞損的馬鈴薯,響起提示音,只需一位人力挑起後,產線即可繼續運作。同樣方式也可以使用生產零組件上,偵測異常的螺絲釘,提高生產良率。
Google Cloud 創造智慧機械好夥伴
雲端及人工智慧成爲當今的發展主流,我們有個強而有力的夥伴-Google Cloud可以協助我們在創造智慧機械的過程中,省去開發時間及精力、減少成本開銷與人力,創造前瞻且有效益的產業應用。
期盼在這條路途上,我們能扮演整合及橋樑的角色。也感謝Mix Taiwan的邀請,共同爲臺灣機械產業注入創新活水。(本文作者爲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企業價值共創計劃-MixTaiwan講師暨CloudMile萬里雲互聯網路有限公司創辦人暨執行長 劉永信)
MixTaiwan完整記錄:
https://goo.gl/es2j2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