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觀察:“++++輪”融資再現,背後反映三大問題!

市場再現“迷你輪”融資。

日前,低空經濟領域創業企業沃蘭特航空宣佈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北京機器人產業基金領投。至此,公司順利完成A1輪次累計1億美元的融資,並同步啓動下輪融資。值得注意的是,本輪融資是該公司今年以來獲得的第五輪融資。

一年內獲得五次融資,且投資機構在A輪內一點點加註,甚至有投資人調侃稱:“+號已經不夠用了”。事實上,當前一級市場上的投資人對此現象已見怪不怪,仔細觀察可發現,A++輪這種有別於以往A—D輪的融資輪次,在這兩年頻繁出現。

通常來說,按照以往企業正常的融資節奏,企業會在每一次取得階段性技術進展時,進行一次融資,融資輪次分爲天使輪、A—D輪,且每一輪融資的估值都會比前一輪高。若個別企業在兩輪融資之間出現特殊情況,企業也會在中間再發起一次融資,也就出現了Pre-A、A+輪。

但如今的情況是,企業採取“++”、“+++”,甚至四個“+”的“小步快跑”的節奏融資,同一輪融資週期拉長,與當前資本的“溫度”和產業週期的特點有莫大的關係,至少反映了三方面的問題:

一是,一筆融資或許難以支撐企業取得下一個技術突破,這集中體現在醫藥健康、半導體等硬科技領域,他們的共性是產品研發週期長、投入資金量大。

二是,資金出手更加謹慎,減少單筆投資金額,除非是非常頭部的項目,才能獲得較大一筆融資支撐其走完一個技術週期。

三是,融資估值與後期發展預期不匹配,導致企業需要在同一輪融資中以同樣的估值進行多次融資。況且,若估值不變,企業的這種“小步快跑”正好與機構堅持的“投早投小”一拍即合。

但是,不管這是企業在特殊經濟環境下的權宜之計,還是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的常態策略,可以肯定的是,企業這種頻繁“迷你輪”的融資方式,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活下去,而且這種方式必定會給創業者帶來較大的挑戰。

一般來說,企業會在一年半左右進行一輪融資,而每次融資耗時3—6個月,這意味着創始人這幾個月的大部分精力要投入到融資中,倘若一年內還要“+”輪、“++”輪融資,這勢必會影響創始人業務的正常經營和技術研發。這恰恰是創始人和投資人都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如何既能活下去,還能集中精力做好技術和產品?對創業者來說,資本寒冬疊加經濟下行週期,除了練就過硬的核心技術能力之外,還要學會“花錢”。如今投資人評價一個創始人的能力,除了技術能力以外,就是強大的資金規劃能力和商業組織能力,聰明的企業家,一定要有一分錢花出兩分錢效果的能力;其次是自我造血能力,雖然早期企業比較依賴融資,但也可以考慮進行某一階段性技術的變現,以實現一定的自我造血能力,先保證能活下來。

責編:嶽亞楠

校對: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