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觀察:OpenAI千億美元估值背後的危險信號

高處不勝寒,對於大模型創業公司而言更是如此。

日前,大模型明星公司OpenAI被爆正與投資者洽談新一輪融資,估值將在融資完成後突破1000億美元,成爲全球唯一估值站上千億美元的AI獨角獸。在推出ChatGPT以後,OpenAI就一直處於鎂光燈之下,引領着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浪潮。在資本的加持下,它的估值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就從300億美元攀升至1000億美元,其速度之快、金額之高,在一級市場中可以說絕無僅有。

一般來說,創業公司獲得融資,是公司具有成長潛力和投資價值的體現,代表了投資人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公司通過融資也獲得了更多的資金籌碼,得以持續進行技術突破與產品研發,進一步增強競爭力。然而,OpenAI新一輪融資卻有不一樣的“味道”,沒有人爲其估值的突破而獻上掌聲,相反,市場的態度是不置可否,並伴隨着多多少少的質疑聲。

拆解這輪融資的情況,就可以嗅出其中的一些危險信號。

首先,這並非基於新的技術進展與產品突破而進行的融資,僅僅是因爲錢不夠“燒”了,要向投資人尋求資金輸血。OpenAI首席財務官Sarah Friar在一份備忘錄中告知員工,公司正在尋求新的資金用於算力的需求和其他運營費用。這從側面表明,在高昂的成本面前,OpenAI的財務狀況或捉襟見肘,若不能及時籌到資金,公司或將很難生存下去。

對於高科技公司而言,每一次取得階段性的技術進展與突破,就意味着手裡擁有更多的籌碼,能夠獲得更高的估值議價權。但在此次的案例中,OpenAI雖然頻頻被爆正在研發新的“草莓”模型以及GPT-4的繼任模型“獵戶座”,但它們實際上只存在於媒體報道的紙面上,且在高層三番四次故弄玄虛的宣傳中顯得愈發神秘。加之此前發佈的GPT-4o等產品也差強人意,可以說,OpenAI在技術層面的高光時刻依然停留在GPT-4發佈那天。

技術沒有明顯突破,估值持續升高就失去了堅實的基礎。估值推得越高,地基之上蓋起的高樓也將愈發搖搖欲墜。

其次,一些融資細節也透露了投資者信心的不足。據悉,這輪融資背後的投資者主要是Thrive Capital和微軟等老股東,新引進的蘋果與英偉達雖然也參投,但更多是基於業務層面合作的關係(蘋果的設備將接入OpenAI大模型,英偉達是OpenAI的算力供應商)。同時,最近幾周,OpenAI的現有股東一直在就出售所持股份進行談判。也就是說,已經有現有投資人在賣老股尋求退出,這也使得新融資多少有點“擊鼓傳花”的意味,也說明投資人的態度出現了分化。

最後,對比其他幾家競爭對手,OpenAI真的太貴了。目前,OpenAI最強勁的對手Anthropic的估值爲184億美元,馬斯克的xAI最新估值約爲240億美元,法國明星AI創業公司Mistral AI的估值爲60億美元。中國方面,大模型“五小虎”中的月之暗面、智譜AI、百川智能等公司,估值在最新一輪的融資競賽中也只是剛剛突破200億元人民幣。與之相比,OpenAI的千億美元估值一騎絕塵,顯然已經是另外一個量級。

但是,商業化的陰雲一直籠罩在OpenAI的頭上,其現階段的收入規模遠遠無法支撐巨無霸水平的估值。有知名科技媒體及研究機構近期測算過OpenAI今年的營收和成本,得出的結論是OpenAI年化收入大概在34億美元左右,但成本高達85億美元,一年就預計虧50億美元。這一窟窿如果持續擴大,OpenAI將在耗盡資金後難以爲繼。

總之,生成式人工智能還處在敘事的階段,沒有人吃到盈利的甜頭。當資金投入變得越來越像無底洞,收入增長又不及預期的情況下,估值不斷推高,也是泡沫不斷膨脹的一個危險信號。在盈利困境之下,如果沒有新的故事可講了,資本也將沒有耐心繼續陪跑。雖然AI賽道目前依然很“性感”,但從這些危險的信號中,投資人還是需要加強警惕,否則巨大泡沫破滅後,留下的或許就只有AGI那朦朧的夢幻泡影。

責編:嶽亞楠

校對:王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