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千年的榮昌夏布“涅��重生”:讓“非遺”迴歸生活

起源於漢代的榮昌夏布,有着一千多年曆史。漢代稱夏布爲“蜀布”。據《新唐書地理志》記載,唐朝時期,榮昌夏布“輕如蟬翼,薄如宣紙,平如水鏡,細如羅絹”,被稱“筒布”“斑布”,是貢布。2008年,“榮昌夏布織造技藝”被評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打麻漂白、績紗麻團牽線、穿扣、刷漿、織布、漂洗整形、印染工序,歷經千年歷史積澱,依然是榮昌夏布生產繞不開的主要工藝流程。

在榮昌的易合夏布車間裡,工人們從麻稈開始,浸泡、打麻、穿筘、上漿、織布工人們將一札札的麻解開,再將一片片的麻片劈成麻絲,取幾根麻絲捻成麻線,再捲成如繭狀紗綻一樣的小團縷。

經過牽線、穿筘、刷漿、晾曬之後的麻線才能用來織布。織夏布的工具梭子,工人們通過腳和腰部運動使織布機上下的綜片擺動,梭子在兩隻手中來回傳遞,將一尺尺的夏布紡織出來。

在牽線過程中,所牽的線,就是編布的經線。經線顏色要白、絲質好、粗細均勻、接頭牢固。每根線的鬆緊,結實程度,都要求一致,容不得絲毫馬虎

“一匹布長46米,一個熟練的工人一天工作8小時,要4天才能織出一匹布。”重慶榮昌易合夏布車間主任於正先告訴記者編織夏布工藝要求高。丟梭推扣力量要均勻,布的平面邊沿要織得平順,伸展,無破爛斷頭,斷線接頭不顯痕跡緯線稀密均勻。

特殊的氣候水質造就獨特的榮昌夏布織造技藝,被稱爲“中國草”的苧麻與世代相傳的經驗積累,糅合並彰顯着中國古老豐富的民間藝術知識。

服務千載百姓生活的榮昌夏布,其技藝歷經一代又一代傳承人口傳身授,經反覆總結和逐步改進,最終形成如今技藝精良的獨特產品。榮昌夏布和榮昌人的智慧早已編織在一起,纏繞出對生活的樸實熱愛與對藝術的樸素追求。

如今以榮昌夏布爲原料,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巴渝文化精髓運用傳統與現代工藝相結合的手法,精心製作成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夏布服飾文創工藝品品類,通過大膽創新,賦予傳統工藝以新的生命。其設計既有民族元素的魂,又有當下時代特色,讓傳統夏布迴歸現代生活。

現在,隨着科技不斷進步,榮昌夏布緊跟時代發展,在着色定形創意設計方面不斷探索和創新,無論在藝術工藝領域亦或經濟實用方面,均有重要一席之地。在國內,由夏布製作的衣服牀品、工藝品等受到民衆的喜愛。而在韓國、日本和東南亞等國際市場,夏布及其延伸製品也頗受當地民衆追捧。(記者 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