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視角看姜萍事件:數學問題爲什麼變成了站隊大戰
我認爲姜萍這事從傳播學角度,堪稱教科書案例。因爲這件事的傳播過程從始至終都發生在大衆眼前,他無比直觀的向大家演示了,一個對錯問題,如何演變成政治正確站隊問題。
一開始,大家都以爲出現了一個數學天才,因爲數學不會就是不會,儘管有人留意到板書和筆記的數學符號問題,但聲量並不大。隨後是參與過的人透露,阿里數學競賽在初賽階段的機制其實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別人可以登你號去做題。而姜萍的老師,恰恰是有這個實力入圍的,此時質疑的人就多起來了。再之後,伴隨着月考試卷出爐,三分鐘速通視頻出現,對錯基本失去爭議。因爲大家雖然未必懂阿里數學競賽的題,但肯定能看懂中專月考的題,那個試卷現在網上就能找到,各個數學博主都不用討論難度,而是在比能不能三分鐘做完。
到這裡,對錯已經明朗,事情也並非無法收拾。因爲阿里數學競賽說到底並不涉及評獎評優,也不涉及高考加分,就是面對數學愛好者的比賽。網上那些特招錄取的聲音也基本以吃瓜看熱鬧爲主,把事說清,其實也就過去了。
但問題在於,有人直接開始身份政治綁定因爲姜萍是女性,所以對她的質疑,就是對女性的打壓。於是就像你看到的那樣,這個問題很快就從一個數學問題,變成了一個涉及性別對立的政治正確問題。
比如這條
男網友表示這事和性別無關,我就想討論對錯然後女權博主表示,雖然你口上說和性別無關,但你質疑一個女性,那就是看不起女性,爲什麼你不質疑別的男的呢?你說別的男的比如上一屆那個外賣小哥選手也質疑啊,但人家不是直播做題了嗎?不管,你就是看不得女性好。
很多人打着女性權益的旗號去支持姜萍,支持到了不講事實、沒有理性的地步。過去大家無法理解歐美的政治正確,現在應該能直觀理解了。相比事情本身對錯,他們更在意自己捍衛弱者的道德姿態。對錯不重要,顯示出自己的“正確”與“進步”纔是最重要的。
而當一個問題開啓了性別敘事,那麼後續的一切操作都會面臨性別敘事的拷問,此時你想扭轉也扭不回來。比如六月份的時候,有多名參賽者聯名請願,要求組委會就「姜萍事件」展開第三方獨立調查,這其實是結束爭議最好的機會。
因爲網上的身份能造假,但參賽選手造不了假,又是比賽當事人,又是聯名請願,又是讓第三方來調查,按理說已經非常公允了吧?結果到了很多博主那裡,直接就變成了男性看不得女性好,聯合打壓女選手。
我這都沒說對方造假呢,我要求讓獨立第三方來查都不行嗎?不行,你有質疑的念頭,那就是壓迫女性了。
至此,事情徹底從數學問題變成了性別敘事站隊問題。你要質疑,那就是壓迫女性你要尊重女性,那就不許質疑必須無條件贊同。於是後面大家都直接跳過數學問題,直接開始按立場站隊了。
唯一的問題在於:數學無法騙人,不會就是不會。
此外,在這件事的傳播過程中,可能還有不少刻板認知的情況,那就是各個平臺的輿論傳播。
首先是知乎,知乎毫無疑問捍衛了自己中文互聯網高學歷強理性的桂冠,最早發起質疑,且始終沒有退縮。無數答主前赴後繼不斷頂着政治正確的指責挖掘細節。
其次是B站,B站最開始是支持姜萍的,可能因爲B站很多學生羣體,所以自然喜聞樂見中專生逆襲清北高材生的故事。但問題也就在於,B站很多用戶真的是學生,當那個月考試卷出來後,B站輿論翻轉也是最快的。雖然我看不懂阿里競賽題目,但我真的會做你的月考試卷。數學就是這樣,只要過一遍試卷,基本就不會再有疑問。而且後面出現了一堆三分鐘速通,100秒速通博主,更是把抽象推進到極致。
抖音和微博,作爲主流輿論平臺,卻展現了涇渭分明的現象。就是信的一羣人抱團,不信的一羣人抱團,各看各的。某種意義上也是好事,因爲雙方都不可能被說服,所以直接各看各的拉倒。
最出乎我意料的其實是小紅書,很多人一定覺得,小紅書作爲女性主流平臺,應該是最支持姜萍的。但我九月就留意到一個現象,小紅書有很多博主發帖支持姜萍,但評論區卻沒有一面倒,反而有大量反對的,且反對言辭很直接,相比B站用戶們陰陽怪氣主等於6的風格,小紅書往往非常直球。
我的理解是,這似乎是“女CEO少招女員工”在輿論傳播領域的映射。我已經是女性CEO了,不用擔心歧視女性的罵名了,所以可以甩開膀子招幹活的。
因爲女性用戶多,所以發帖博主以支持聲音居多但正因爲女性用戶多,都是姐妹,誰也扣不了對方帽子,評論區反而可以拋開包袱開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