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短視頻學高情商,爲什麼“真香”了

作者|小遙

編輯|原野

年輕人正在跟着短視頻學做人。

短視頻平臺上向來不缺解說類賬號。不過,解說影視作品情節的內容已經算是老生常談,解說劇中人物說話之道、做法原因甚至是心路歷程的視頻,正在吸引一堆年輕人前來“研學”。

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就是:中譯中。

顧名思義,用中文翻譯中文。因爲一些視頻中的“潛臺詞”過於隱晦,即使是中文臺詞,仍然需要他人暫停講解才能完全理解其中含義,有人感嘆:“怎麼中文電視劇也要看字幕才能看懂了”,底下有人附和:“看中文還得暫停思考一會兒”。

“中譯中”視頻的題材範圍很廣泛,從經典家族宮鬥影視作品,如《紅樓夢》和《甄嬛傳》,到描寫官場的電視劇,典型代表爲《青瓷》和《歲月》,再到真人秀,每個人物的潛臺詞、肢體語言和做法原因都被分析得頭頭是道。

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個人看似不經意的舉動也有可能暗藏玄機。

比如《花兒與少年》這部綜藝,憑藉着第二季無數抓馬的名場面,不僅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播出接近十年後依然十分有話題度,至今各大社交平臺仍然時不時會出現相關討論,還引發了無數人對其中人際關係、人物性格的研究,甚至產生“花學”這一專門研究剖析其中細節的學派。

網友直言:“《花少2》的確可以用作心理學、哲學、社會學等領域的教材了”。

矛盾與衝突作爲真人秀的一大賣點,向來會被觀衆買單。雖然網友的熱衷裡看戲的成分更多,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這些也是每個人在人際交往中都難免會遇到的情況。此時,如何解決問題、化解矛盾,就成了對在場所有人情商的一次考驗。

因此,鑽研“花學”不僅僅是一種娛樂,還是一種學習。

而一些比較嚴肅的正劇,更是被網友視作情商學習教程,對照審視自身不足。

其中2008年播出的電視劇《歲月》,梅婷在其中飾演許小曼,作爲主人公——初入體制的樑致遠的女朋友,指導他言行,爲他打點關係,說話滴水不漏,精通人情世故的樣子也成了流量的保證:在短視頻平臺上,她的爲人處事的相關片段,總能收穫幾萬甚至幾十萬的點贊。有網友直言,遇見這樣的女人,真是祖墳冒青煙了。

而在她的對比之下,低情商的樑致遠則顯得十分笨拙,甚至是愚蠢。有網友表示,自己最不能理解的就是這樣一個人最後居然當上了局長。最後大家總結出來的結論是:

“他悟了”。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雖然情商沒有重要到能像電視劇中的角色那樣,能讓他們“平步青雲”,但它依然是好好生活的必需品。

前段時間,有位網友在短視頻平臺上講述了自己在飯局上的高情商做法:“跟我爸參加飯局,無意中聽到坐主位的叔叔今天過生日,我悄悄訂了個生日蛋糕驚豔了所有人。我爸坐在旁邊臉都笑爛了。叔叔激動得一口氣幹了二兩白酒,跟我說以後在上海有事就給他打電話。”

這條視頻獲得了近350萬點贊。

而視頻下的高贊評論,幾乎都是反面案例:“如果換做是我,我:這叔生日怎麼也不曉得訂個蛋糕,我想吃”“我:我吃飽了,我能先走嗎,爸爸 我爸:沒你的事,玩去吧”“我的腦子只能想到,今天叔叔過生日,他肯定訂蛋糕了,太好了我又可以吃蛋糕了”。

還有人立即代入飯局中的同齡人,表示:“我跟你們這種會來事的拼了。”

可見,這屆年輕人的情商分化嚴重,而像博主一樣高情商的並不是多數,低情商的年輕人如今正在通過觀察、分析、學習高情商的人的做法來挽救自己的情商。

高情商並非一直是互聯網上受到追捧的存在。

2020年,抖音博主“惠子說情感”發佈了一條短視頻,呈現低情商與高情商人士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說法。但評論區裡,大家並不買單,反而認爲那些所謂的高情商說法,只是另一種方式的陰陽怪氣。

其中一條最高讚的評論是這樣說的:“說的好聽是高情商,說的難聽就是騙人,我寧願做一個低情商的人,踏實”。

緊接着,很多人開始嘲諷反擊,不僅剪輯惡搞博主的視頻,還將這種低情商與高情商說法對比的模式作爲一種評論方式,而內容通常十分離譜。

比如:“低情商:看看照片 高情商:我可以免費幫你看面相”

“低情商:師傅能不能快點?我趕時間 高情商:師傅我可以拉車上嗎?”

“低情商:你放屁了? 高情商:你真厲害,會用屁股吹口哨”。

就這樣,“高情商”在輿論上淪爲了一個略帶有貶義的詞彙。這並不奇怪,很長一段時間裡,娛樂圈裡更受歡迎的人設也是耿直類型。

比如被稱爲“耿直boy”的黃子韜,在被問到“如果你看到女生的牙上粘了菜葉的話,你會怎麼辦?”時回答:“我會笑”,在被問到喜歡吃什麼餡的月餅時說“我不大喜歡吃月餅”,記者探班,採訪他,認爲分手後還能否做朋友,他說能,但當記者問及原因時,他回答道:“哪有那麼多爲什麼?”

即使他的回答並不符合大衆對男團偶像的傳統印象,評論裡依然會有“他好好玩啊”“最真實的明星”的聲音出現,甚至有人將他說的話稱爲“韜言韜語”,一一剪輯出來再整理成合集。

耿直的更高級表現,是毒舌。

2015年1月開播的《金星秀》,8月便連續多期獲得週三綜藝節目的收視率冠軍,也讓主持人金星成爲了家喻戶曉的“毒舌代表”。此後,這個節目受到了約2億華語觀衆的喜愛,在一衆訪談類節目收視平均不足0.3%的情況下,做到了收視率頻頻突破1%。

2017年開播的《吐槽大會》更是受到了年輕人的喜愛,當幽默與犀利同時出現,多期節目播放量成功破億,節目中的內容也頻頻登上微博熱搜。

然而,時代的風向悄然轉變。

疫情疊加經濟下行週期的考驗之下,年輕人似乎也在變得越來越寬容——對別人更寬容,同時也希望被別人更加寬容地對待。

於是,以楊冪爲代表的高情商明星,被網友們找到各種古早的受訪視頻,去解讀其中的說話技巧。而往常被稱讚是“直率大膽”的發言,現在更可能得到的評價是:“沒禮貌”“情商低”“沒有邊界感”,甚至是“刻薄”和“惡毒”。

年輕人對“情商”的態度轉變,很多也體現在“中譯中”的評論區裡。

最常出現的兩句話是:“以前的我嗤之以鼻,現在的我逐幀分析”“過去的我黑白分明,現在的我反覆暫停”兩句話。

“真香”定律再次得到驗證。

或者說,這是實用主義流行下的必然。不願輕易折腰的年輕人也開始主打一個能屈能伸,正如他們對待年初爆火的抽籤和算命的態度:對我有利的就相信,不利的就不信,以我爲主、爲我所用纔是他們實用主義哲學的真諦。

高情商,似乎真的可以讓人生活得好一些。

上文中分享高情商做法的視頻下,有一條獲得了30萬點讚的評論是這樣說的:“情商真是遇貴人的前提條件之一”。

這恐怕是一衆想要整頓職場,反被職場整頓的人的心聲。

在豆瓣“上班這件事”小組,關於“情商”的討論有接近2000條,大多數都是站在情商低的角度發帖的,要麼說出自己的做法,提問“我是不是情商太低了”;要麼根據自身經驗,感慨“情商低在職場裡很難生存”;要麼真誠求助“有什麼辦法能提升情商”;要麼曬出同事的高情商做法,爲大家提供借鑑。

也有人忍不住發帖吐槽自己遇到的低情商同事,得到的回覆一般是“遠離ta”。

在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中,可以發現,低情商常常與得罪人、同事關係緊張、被邊緣化等處境相關聯。

情商的重要性,有時甚至超過了智商。

11月15日,有小組成員在組內發帖,問大家認爲一個人情商更重要還是智商更重要,最高讚的回答是這樣的:“兩者互爲上下限,後者可以保下限,後者正常的情況下前者上限更高”,也有很多網友覺得,普通人智商都差不多,當然是情商更重要。

而情商作爲人際交往中的一項技能,有人天生擅長,有人需要後天修煉,甚至是研究學習。

這些大概也是年輕人對高情商的態度發生180°轉變的原因。

就像《歲月》中的主人公樑致遠,當清高、不願屈尊的他屢遭碰壁時,他開始“悟了”,明白自己在現實生活中做事不可能不考慮人情世故,從此“開竅”,最後成功成爲了局長接班人。

現實生活中,情商可能會成爲走向人生巔峰的跳板,但對更多普通人來說,只是自我保護的一個武器,保護自己不至於跌落到更差的境地。

圖:《歲月》劇照

這時他們才明白,曾經的自己有多天真:“人情世故,以前覺得裝,現在不得不學着點”。

同樣,那些年輕人曾經認爲很俗的選擇,比如父母心中宇宙的盡頭——考公考編,也如一顆子彈擊中了他們的眉心。穩定,正在成爲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的追求。

在“上班這件事”豆瓣小組,考編上岸是高居不下的熱門話題。

有人說出了自己想法的轉變:畢業時覺得考公過一眼看到頭的生活沒意思,結果後來狠狠打了臉,現在已經考了公。下面有人迴應:“一模一樣...也是幻想自己當白領,被社會毒打幾年才認清現實,也認清自己能力有限...失業了,現在加入考公大軍,還不知道何時能上岸。”

不少年輕人是在連續被裁後,終於決定考編上岸,“現在睡覺真踏實”。還有正在備考的人回覆:“我決定考公了,老這樣動盪心理承受不了,現在我們年輕,35以後真就完全找不到工作了”。

而應屆生們,顯然也實現了從父母催着考公到自己主動買教材學習的轉變。2024年國考報名人數更是達到303.3萬,創下新高。

這世界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每個人處在其中都需要學會自我保護。對於那些從小沒有經受過家庭情商教育的年輕人,“中譯中”不失爲一種低成本的學習方式。畢竟,在他們人生的前20年裡,好好學習,是他們的唯一使命。

只是,很多人會在步入社會後發現,人生,遠比考試要複雜。

就像蔣方舟在《圓桌派》裡說的那樣:“曾經我們對於一眼望到頭的生活不屑一顧,不甘於平庸和安穩,但逐漸長大才發現,你必須要麼非常努力,要麼非常聰明,才能勉強過上那種平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