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窮,底子薄,安康的未來在哪裡?

作者|饃大師 出品|夾饃星球

1971年3月,一支萬人組成的龐大隊伍,陸續從西安出發,翻越秦嶺,目的地是陝南的安康。

他們都是些十六七歲的初中畢業生,稚氣未乾,身體單薄,但要去幹的活卻很沉重——修建襄渝鐵路。

因爲編到鐵道兵序列,他們被稱爲“學兵”,每天跟着戰士們放炮開山,打隧道,建橋樑……

其中有個小夥子,名叫郭達。他家庭出身不好,爲了爭口氣,幹活特別賣力,最後成功入了黨。

鐵路竣工後,他被選拔到文化局工作,之後又被送去上海戲劇學院讀書,走上表演之路。

沒錯,他就是著名的小品演員郭達,因爲一條鐵路改變了個人命運。

△ 2000年,郭達和閆妮參加“情繫襄渝線,綠滿秦巴山”義演活動

同樣因爲這條路改變命運的,還有安康市,當時叫安康地區。

身處綿延險峻的秦巴大山中,數千年來,安康人過着封閉貧窮的生活,直到襄渝鐵路修通後,人們第一次見到了火車,有機會見識外面的世界。

那之後,安康纔算融入現代化的發展中。但受限於地理條件,至今安康的存在感仍然很低。

陝南的三個地級市,左邊的漢中以大漢文化揚名,經濟也最好,曾經敢與關中城市掰腕子;右邊的商洛,雖說窮,但出了個文壇鬼才賈平凹,對外介紹時也能說“咱和賈老師是老鄉”。

唯有中間的安康,到這個時候就得停頓,搜腸刮肚想找一個全國皆知的符號。憋了半天,來了句:我們那裡山清水秀,適合生活。

說了等於沒說。

安康真有這麼貧瘠嗎?它是怎麼來的?出路又在哪裡?

從南北來看,安康夾在秦嶺和大巴山之間;從東西來看,安康位於漢江中游,逆流而上是漢中,順流而下就到了湖北。

其實最早的時候,安康就叫“漢中”。

商、周時期,本地是庸國的屬地。庸國曾追隨周武王伐紂,爲西土八國之首,國力強盛,但和鄰居楚國是死對頭。後來,楚國打敗庸國,在此設漢中郡,取“漢水之中”之意。

所以,安康深受楚文化影響,崇敬屈原,如今每年端午節會在漢江舉辦盛大的龍舟賽,是當地的王牌文化活動。

△ 安康盛大的龍舟節

而今天的漢中,當時叫南鄭,是秦國和蜀國爭奪之地,後被秦國佔據。

公元前312年,秦國在丹陽之戰中大敗楚國,奪得楚600裡土地。於是,漢江中上游就連接起來,盡歸秦國,成爲新的“漢中郡”。

治所設在西城縣(今安康市漢濱區),所以那時的安康是陝南的政治中心。

△ 秦朝時漢中郡,包括今漢中、安康及湖北北部地區

連接安康和關中地區的有一條子午道,即從石泉到長安的山間小道。秦末農民起義,劉邦被項羽分封到漢中,走的就是子午道。

通過後,劉邦派張良燒掉棧道,以表誠意:絕不回關中。

但幾個月後,劉邦“明修棧道(子午道)”,迷惑敵人,偷偷從西邊“暗渡陳倉(陳倉道)”,打了項羽個措手不及。

今天,安康漢濱區有一個劉家營遺址,出土大量戰國到秦漢時期的文物,見證了當時的活躍。

△ 劉家營戰國至秦漢遺址

到了東漢建武6年(30年),南鄭發生叛亂,光武帝平亂之後,爲了加強該地統治,將漢中郡的治所從西城遷到了南鄭。安康地位開始減弱。

東漢建安20年(215年),丞相曹操打敗割據漢中的張魯,把西城單拎出來,設立西城郡。

於是,就造成了一個錯位現象:漢中不在漢江中,西城不是西邊的城。

歷史學上有個概念,叫“古地名遷移現象”。

△ 單拎出來的西城郡,基本是今天的安康區域

公元280年,晉武帝司馬炎統一全國,爲了安置巴山一帶的流民,在西城郡下設立安康縣,取“安寧康泰”之意。這是安康得名的由來。

西魏廢帝三年(554年),在此設金州,因爲漢江的支流月河川道(今漢陰縣境內)發現了大量麩金。

而後,唐、宋、明等朝代,都曾使用金州建制。所以,安康古稱“金州”。

安康剛好處在中國秦淮南北分界線上,魏晉南北朝、宋金等時期,它是南北政權的分界線,常年戰亂。

南宋時,岳飛的上司王彥將軍,就曾在安康抗金。他的隊伍,臉上刻“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字,人稱“八字軍”。

說起來,比背上刺字更狠。

△ 南宋時期,處於邊界線的金州

到了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一場洪水淹沒了金州城,重建後,改金州爲興安州,祈望平安。清朝沿用明制,仍設興安州。

民國建立,廢除州府制,在陝南地區設漢中道,管轄25個縣。兜兜轉轉,漢中和安康又成了一家。

1935年,爲行政方便,陝西又把安康分出來,設爲第五行政督察區,下轄10縣:安康、洵陽、白河、平利、漢陰、石泉、紫陽、嵐皋、鎮坪、寧陝。

從那之後,安康的10縣區域格局沒變。直到2000年,安康地區設地級市,安康縣升級成漢濱區。而“洵陽”在生僻字地名改革中變成“旬陽”,又在2021年升爲縣級市。

△ 安康市行政區劃示意圖

在這漫長的歷史上,安康沒有出過帝王將相,也沒有出過文學大師,甚至來此遊玩的名人都很少,講不出什麼傳奇故事,也就很難向人介紹。

到了近代,安康纔有了些攪動風雲的人物。

其中一個是陳樹藩。辛亥革命爆發時,他在清軍擔任軍械官,投向革命軍,主動打開彈藥庫,爲陝西光復立下重大功勞。

民國成立,他擔任陝西獨立混成第四旅旅長,後投靠段祺瑞,成爲皖系軍閥在陝西的代表。得到北京支持,1916年出任陝西督軍兼省長。

爲籌措軍費,擴充實力,他在陝西大種鴉片,造成很大危害,1921年,在全省“驅陳運動”中下臺。之後,他攜帶錢財,在津、滬、杭等地當寓公,1949年去世。

△ 民國時期,陝西風雲人物楊虎城和陳樹藩

與此同時,安康漢陰縣的沈家出了三位大才子——沈士遠、沈尹默、沈兼士,因爲同在北平大學任教,合稱“北大三沈”。

沈士遠是莊子研究者,沈兼士是語言文字學家。

名氣最大的是沈尹默,曾與陳獨秀、李大釗、魯迅等人一起創辦《新青年》,是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他以書法見長,和咸陽的于右任有“南沈北於”之稱。

如今在漢陰,建有三沈紀念館,是安康少有的充滿文氣的地方。漢陰也拿“三沈故里”作爲自己的宣傳語。

△ 書法大家沈尹默

這些名人的共同特點是,出生於安康,但少時出外學習,建功立業在他鄉,是外面的世界給了他們機遇。

就像演員張嘉益(即張嘉譯),祖籍在安康,前幾年還曾回鄉省親,但他其實是在西安長大,和安康關係並不大。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而太閉塞的水土就很難出人。

對於身處內陸的陝西來說,近百年有三個發展機會:一是民國時代的隴海鐵路;一是建國後的三線建設;一是新世紀後的能源經濟。

關中地區的城市,受益於隴海線很大,尤其是寶雞,被稱爲“火車拉來的城市”。但安康就沒有這份福氣了,“八山一水一分田”,既無良田沃土,也無交通優勢,長期處於貧窮狀態。

1964年,轟轟烈烈的“三線建設”全面展開,上游的漢中,靠近寶成鐵路,物資容易進去,成爲重要的國防工業基地,大量工廠平地而起。下游的湖北十堰,也建造了第二汽車製造廠。

中間的安康,恰恰被忽視了,因爲交通不便。雖說三線建設的選址原則是“靠山、入洞、隱蔽”,但山太高了,人上不去,也不成。

△ 秦巴山區的雪景

直到1969年,中蘇珍寶島發生衝突,局勢陡然緊張,中央決定修建“襄渝鐵路”,把中部和西南的三線建設重要城市連起來,作戰 備用。

路線自湖北襄樊出發,過十堰,途經陝西安康白河、旬陽、紫陽等縣,而後進川,南下到重慶。

湖北和四川境內是低山丘陵地帶,中間的安康卻多山,修建難度大。

橋隧總長度佔全線45%,是當時中國鐵路幹線中橋隧密度最大的鐵路。而全段4個最長最危險的隧道,均在安康境內。

△ 襄渝鐵路修建示意圖

爲修這條路,調動了23.6萬鐵道兵,不夠。湖北組織了14萬民兵,陝西30萬,四川30萬,還是不夠。於是,陝西又動員了2.6萬名初中畢業生,即“三線學兵”。

他們可以不用上山下鄉,並承諾任務完成後可以分配工作。這就是郭達要參軍的原因。

而在四川宣漢縣,有一位姑娘,被借調到襄渝鐵路宣傳隊,爲工人們演出。她的名字叫劉曉慶。後來成了一名文藝兵,因出演電影《小花》一舉成名。

△ 建設中的襄渝鐵路

那時的安康,不用說鐵路,連公路都很少,車子更是沒有。各地組織的民兵,要趕到工地,得靠步行,翻山越嶺,路上就得走十天半月。

民兵們首要的工作也是修公路,這樣才能讓鐵路施工設備進來。沒有現代化機械,全靠人工,用繩子掉在半山上,打眼,放炮,和愚公移山差不了多少。

據參與施工的人描述:“進入隧道掘進施工後,除打炮眼的風鑽是發電機給電,其他如刨碴、裝車、運碴石、回填、石頭襯砌、被複,還有支撐材料、鋼筋、水泥、沙石,都是靠人工搬運。”

往往一個工班下來,有的人就累得癱坐在地上,像散了架一樣半天起不來。

△ 人工鋪軌

危險也是顯而易見,在襄渝線沿途,幾乎每一條隧道的盡頭,都有一個或大或小的烈士陵園。

那時的人能吃苦,心裡純真,對這條鐵路投入了極大的熱情。有打油詩:“一顆紅心爲三線,帶着敵情來拉練,天寒路遠何所懼,再苦再累心也甜。”

經過四年艱苦奮戰,襄渝鐵路於1973年10月在旬陽縣棕溪鎮接軌通車。安康改變了落後的交通條件。

△ 襄渝鐵路接軌慶祝大會

因爲要給鐵路供電,這期間的安康也興修了一批水電站,讓很多家庭的煤油燈換成了電燈。

最大的是安康水電站,1978年動工建設,具有發電、防洪等綜合功能。但還沒等建成,安康就遭遇了數百年未遇的洪災。

這是三線建設之外,老安康人記憶最深的事情。

安康是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天旱少雨,夏季溼潤多雨,尤其是7-9月,往往連陰雨天下個不停,有時長達一個多月。

1983年7月,連陰雨加上大暴雨,從天而降,導致漢江水位迅速上漲。雖然打開了電站泄洪,不斷加大泄洪口,也無濟於事,政府開始組織城區人口緊急撤離。

△ 被洪水淹沒的安康

7月31日傍晚,漢水以每小時75釐米的速度上升,高出防洪堤一到兩米。洪水咆哮着衝入城內,房屋紛紛倒塌。

更糟的是,電石廠發生爆炸,全城停電,一片漆黑,撤離的人連路都看不到。

到了8月1日1時30分,水位漲至峰頂259.23米,之後才漸漸退落。

最終,安康特大洪災中870人遇難,經濟損失達4.1億。沿漢江的下游各縣城,也都損毀嚴重。

據親身經歷的人回憶,洪水後,路面上發現了大量的蛇。迷信的人非常恐懼,認爲這是天降異象。其實是因爲洞穴被沖毀,蛇不得不重覓住地。

路遙《平凡的世界》中,田曉霞在抗洪報道中不幸犧牲,記述的就是安康這場洪災。

△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中的田曉霞

洪災過後,重修安康城堤,加固增高。如今安康市橫穿城區的漢江兩岸,已成沿江公園。到了夏季,河堤上滿是喝茶、打牌、跳舞的人,吹着河風,一派祥和。

但只要想起幾十年前的那個夜晚,仍然心有餘悸。

在陝西各市區每年的GDP排名中,安康長期位列倒數,僅好於面積小的商洛、銅川、楊凌。

因爲,安康缺少大型工業,也缺少大型企業。

建國初,安康僅有兩個年產值30萬元的小工廠。三線建設給安康帶來了鐵路和電,但沒有帶來工廠和技術,工業基礎始終薄弱。

安康能拿得出手的,只有幾個輕工業品牌,和老百姓的生活相關——菸酒茶。

一是瀘康酒業。

1951年,安康專區稅務局投資興辦了“地方國營安康酒廠”,發展到1956年,能產白酒50噸,產值10萬元。

同年,寶雞開始建造國營西鳳酒廠,年產1000噸。相比之下,安康酒廠就是個小作坊。

安康酒廠主打糧食酒,推出了“糧白酒”“棗園糧液”“玉米酒”等牌子,便宜,供給本地人喝。

△ 安康酒廠的糧白酒,很多老年人還有記憶

1983年的大洪水,酒廠被淹,衆多釀酒設備被毀。徵地重建後,酒廠也開始謀創新。

當時的白酒市場,四川濃香酒正熱,安康酒廠抽調專業技術精英,學習四川瀘州老窖的技術,於1986年研製出了一款濃香型酒——瀘康頭曲。

從名字看,就是瀘州老窖和安康的結合,不知道還以爲是瀘州老窖的子品牌。

到了1996年,更爲成熟的“瀘康頭曲”誕生,瀘康酒開始成爲酒廠的主推品牌,並在本地站穩腳跟。一句slogan“瀘康頭曲,滴滴香濃”,曾貼滿街頭。

△ 以前的瀘康酒

1998年,安康酒廠實施企業改制,成爲安康瀘康酒業有限公司

今天的瀘康酒業,形成了瀘康、安康、開缸、漢水春四大系列,但產品主要還是在本地銷售,和陝西的名酒西鳳、太白等相比,差距較大。

二是旬陽捲菸廠。

安康旬陽縣,有菸草種植的傳統,老百姓稱其爲“和氣草”。1976年,縣裡建立了一個捲菸廠。

1989年,旬陽捲菸廠和全國的十幾家醫科院校、科研單位合作,在菸葉中加入中草藥絞股藍,研製出一種“保健煙”,號稱有降低血脂血糖、增加人體免疫等作用。

取的名字也很應景,叫“祝爾慷”。1990年,在泰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獎,聲名大振。

1990年代是旬陽菸廠的黃金時期,趕上了“保健品”盛行的風口,捲菸廠年產總量15萬箱。“左手一瓶瀘康,右手一根祝爾慷”,成了安康男人生活的寫照。

△ 祝爾慷香菸

菸廠的稅收,長期佔旬陽縣財政收入的50%左右。旬河岸邊還建起了一個祝爾慷廣場,是縣城的標誌性景觀。

中國加入世貿後,爲應對外國菸草品牌競爭,2003年,國家菸草專賣局提出,強制性關掉年產量20萬箱以下的小廠,鼓勵企業通過兼併重組,實現規模擴張。

小廠爲了不被滅掉,只能抱大腿。2004年,旬陽菸廠選擇與陝西菸草第一大廠寶雞捲菸廠合併,成爲後者的一個分廠。“祝爾慷”也外嫁寶雞。

重組後的陝煙,精簡品牌,主打猴王、好貓、延安等系列,銷量少的祝爾慷停產,讓不少人惋惜。

2021年,旬陽縣因人口、GDP、城市建設等各項指標達到標準,升級爲縣級市,是陝南地區唯一的縣級市。不得不說,菸廠的貢獻很大。

三是紫陽茶業。

紫陽縣,因爲北宋道士“紫陽真人”張伯端曾在此修煉而得名。在翁兒山的仙人洞裡,張道士寫下了論述內丹修煉的名著《悟真篇》。

縣內海拔高差達2200多米,氣候溫潤,適合茶樹生長,盛產茶葉,是最早的茶馬古道——陝甘青新茶馬古道的源頭之一。

同時,紫陽的土壤含硒元素豐富,被譽爲“中國硒谷”。而硒是一種對身體有益的礦物元素,1989年,紫陽茶葉通過科學鑑定,貼上“天然富硒茶”標籤,由傳統茶葉走向保健茶類。

目前,紫陽縣年產茶葉9523餘噸,開發出綠茶、紅茶等40多個品種。有名的是紫陽毛尖,沖泡後,茶葉能一根根豎起來,在玻璃杯中很好看,適合送禮。

△ 紫陽茶業

2019年,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紫陽富硒茶價值22.2億元,在全國排36位。

除了這三個積澱日久的企業和品牌,其實安康的每個縣都有自己的地理標誌產品。

比如鎮坪縣的烏雞,採用林下養殖,耐粗飼,味道好;旬陽的拐棗,形狀像佛教的萬字符,是酒、醋、飲料的原料;白河縣的木瓜,有保健養顏功能……

但是這些產品,都未能形成規模化生產,沒有培育成像涪陵榨菜、郫縣豆瓣醬那樣的知名品牌,這也是安康經濟落後的原因。

目前,安康發展工業的一個思路是,趁着中東部地區產業升級轉移,主動承接一批勞動密集型產業,比如毛絨玩具、電子線束、電子元件、紡織服裝等。

也就是說,別人不要的,咱拿過來。

從無到有,無中生有,保持這種謙卑的態度是對的,誰讓咱底子薄。

近20年,當中國經濟爆發增長時,安康的步子邁得不大,因爲一項重大工程的存在——南水北調。

南水北調是爲了解決北方地區,特別是京津地區的缺水問題。經過多年規劃論證,隨着國力提升,2003年動工,2014年全線通水。

湖北的丹江口水庫是“大水缸”,而沿着庫區北上的漢江則是“源頭活水”,安康成爲南水北調工程的水源涵養區,出境水質常年要求保持地表水II類水質標準,生態保護任務很重。

△ 漢江流域的生態保護

這樣一來,工業發展就受到限制。

比如,安康礦產資源豐富,尤其是金屬礦產儲量大,所以古稱“金州”。但開發嚴格,“嚴守生態紅線”是第一原則,上級還專門撥款,對安康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進行綜合治理。

當同樣貧窮的陝北因爲能源經濟逆襲暴富時,安康只能眼睜睜看。

對安康來說,只能走綠色經濟道路。

一個是旅遊產業。

安康有15個4A級景區,名氣較大的有瀛湖、南宮山、燕翔洞、中壩大峽谷等,這些景觀有着秦巴山的壯麗,又有着南方水鄉的秀氣,是接觸大自然的好去處。

以瀛湖爲例,是安康水電站建成後,蓄水形成的人工湖,取“東海瀛洲有仙山”之意。它也是西北五省最大的淡水湖,湖內島嶼衆多,有“陝西千島湖”之稱。

△ 瀛湖風光

但安康的景區比較分散,不好連成系統性的旅遊路線。同時,這些景區多以自然風光爲主,不是山,就是水,缺少歷史人文故事積澱。

不像漢中,有張良廟、武侯墓,人文屬性強,能吸引全國遊客,而安康主要還是本地人玩。

缺少名牌景區,是安康旅遊的先天缺陷。

所以,安康發展旅遊經濟,不能單純靠景區本身拉動,而是要強調自己的生態環境優勢,帶動其他產業融合發展,把旅遊與健康、養老、健身休閒、食品等結合。

在“十四五規劃”中,安康就預備打造千億級的“旅遊康養”主導產業,建成全國生態康養旅居體驗基地。

來安康,不只是看景色,還能養身體,買到綠色食品……與安康打造“宜居城市”“養老城市”形成呼應,在如今的老齡化趨勢下,未來可期。

二是中藥材產業。

任何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只要抓住了這個特色,就有了方向。安康山高路陡地薄,搞農業種植收益低,但如果轉型種植藥材,效果就不一樣。

有句俗語叫“秦巴無閒草”,據資料顯示,安康有中藥資源1299種,佔全省中藥資源總數的39.5%。

拿平利縣的絞股藍來說,具有清熱解毒、止咳清肺祛痰等功能。全世界有13個絞股藍種系,中國有11個種系,而平利就有7個種系。

△ 規模化種植的絞股藍

所以,構建一條包括中藥材種植、中藥產品研發和銷售的產業鏈,是安康的發展方向之一。

近年來,很多安康農民都有一個感觸:因爲退耕還林、外出打工、城市買房等原因,很多家庭不再以務農爲生,家裡的田地都荒廢了,現在又被藥材企業租賃,規模化種植藥材。

這樣,一方面保持了水土,一方面給農戶帶來收入,一方面也壯大了區域經濟,可謂一舉三得。

安康“十四五規劃”也提出:圍繞打造“秦巴藥谷”及國內有影響力的生物醫藥健康產業高地,加快中醫藥產業發展……提升中藥工業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選中了賽道後,要想跑得快,還得讓道路本身更通暢。

曾經,襄渝鐵路的修建,讓安康人第一次看到外部世界。2001年,西康鐵路的通車,讓安康與省城西安走得更近。

2020年,安康富強機場通航,前往北上廣深等東部一線城市的時間極大縮短,便利了招商引資,吸引人才。

△ 安康夜景

當下,安康的又一個大機遇來了——由西安至重慶的“西渝高鐵”已全面開工,預計2028年全線通車,安康將成爲連接重慶、西安兩大西部城市的中轉站。

屆時安康不管是發展生態旅遊經濟,還是中藥材、新材料產業,都將獲得極大的助力。

如果把一座城比作人,目前的安康還處於青年期,從一無所有到剛剛找到門路,身上積蓄不多,但眼前有機會,未來有希望。

就像建設襄渝鐵路的那些學兵,只要肯出力,紮紮實實幹,終會被看見,命運終將改變。

【原創文章,禁止抄襲和短視頻搬運剪輯,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