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輝:壽險業要“死差、費差、利差”多管齊下 應對長期利率走低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林漢垚 北京報道
12月21日,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副理事長、原銀保監會副主席、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陳文輝在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4年會上表示,長期保險業務需要有一個利率平穩的外部環境,在當前利率下行走勢下,監管部門和險企管理層都需要高度重視行業面臨的利差損風險。
“目前老齡化是經濟社會發展衍生出來的‘灰犀牛’風險,在此背景下,長期壽險和年金保險是壽險業功能的主要承載體和核心競爭力。”陳文輝解釋到,面對人口老齡化,銀行、保險、基金等各個金融行業其實都可以提供養老金產品,而長期壽險和年金保險則是壽險行業所獨有的產品,在應對老齡化危機中有着極爲特殊的功能。長期壽險不僅具有積累養老金的功能,也具有風險保障功能。年金保險則主要解決“人活着,錢沒了”的問題。
但陳文輝指出,長期壽險、年金保險等長期保險業務需要有一個利率平穩的外部環境。利率大幅上漲容易造成大面積的退保和流動性問題。利率大幅下降,又會給險企帶來利差損風險和賬面虧損。整個利率政策是由宏觀經濟決定的,央行或宏觀經濟決策部門不會遷就某一個特定行業來制定利率政策,因此需要壽險行業自己想辦法,來解決利率水平波動帶來的風險。
因此,陳文輝表示,在當前利率下行走勢下,監管部門和險企管理層都需要高度重視行業面臨的利差損風險。
分析原因,陳文輝表示,險企負債具有剛性特點,續期保單預定利率按新單銷售時的預定利率來給付的,而產品的預定利率是由產品設計時的監管規定和市場水平確定的,變化也具有滯後性。因此,利率下行會給險企帶來利差損風險和報表虧損。
對於壽險行業如何應對長期利率走低,陳文輝表示,壽險業不能僅從資產端下功夫,應該多管齊下,在死差、費差、利差,“三差”上下功夫。死差方面,要用好生命表和年金錶,實現精準定價和風險管理,提高死差益。國際一流的險企,其利源主要來自“細水長流”的死差益,而非像國內大多數機構以利差益爲主。費差方面,險企要通過數字化轉型等方式降低經營成本。保險業數字化轉型仍處於初級階段,在數智化水平方面,保險業相較於其他金融行業、歐美險企還存在差距。利差方面,險企要從產品端着手降低負債成本,發展浮動收益型產品,根據市場及實際投資收益情況,合理確定產品收益,從而優化保險公司的負債結構。通過“人身保障+保證利益+浮動收益”的多功能設計,提升客戶全生命週期的人身保障和財務規劃的科學性、有效性和穩定性。
此外,在資產管理方面,陳文輝強調,一是要強化資產負債聯動管理。既要根據市場需求,推出符合消費者要求的產品和服務,根據推出的產品提供配套的資管、投資服務,更要根據公司資管能力、外部宏觀形勢決定的收益率水平,來設計產品和服務。這兩者是不可分割、不可偏廢的,強化資產負債聯動管理極爲重要,應由保險公司的一把手親自進行統籌協調。
二是要穩慎推進全球資產配置。一方面,全球資產配置可以給壽險業資產配置、風險對衝提供更大的選擇池子。另一方面,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爲高質量發展階段,國內資產的成長性並不一定足以匹配保險投資需求。可以參考社保基金的經驗,開始時可以委託境外管理人幫忙投資,自身需要判斷清楚全球宏觀經濟大勢,並選擇好管理人,設定好考覈機制。
三是要在“固收+”和“類固收+”上下功夫。在“+”方面,還可以進一步向前推進,比如一級市場、高股息分紅股、REITs基金,以及其他另類投資領域等。但考慮到保險資金運用的性質特徵,這個比例也不宜過大,可以通過股權投資基金進入一級市場,成爲母基金或者頭部GP的LP,雖然會犧牲掉一定的流動性,但能夠獲得比固收投資更好的收益率。通過股權投資基金等工具,確保投資符合保險資金運用特點,通過組合投資、分散投資、長期投資,獲得較高的穩定投資收益。
四是需要相關監管部門做一些政策調整,包括考覈制度、會計制度、退出渠道等方面。通過嘗試推動壽險行業健康發展,服務好整個經濟社會,應對人口老齡化危機,也能促進長期耐心資本的積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從而爲建立現代化產業體系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