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時中堅不普篩 前疾管局副局長說重話:未來損失恐以「億」起跳

近日臺灣新冠疫情復甦,且出現多起感染源不明案例,但陳時表態目前不考慮普篩 (圖/資料照)

臺灣新冠肺炎疫情復甦,近期接連爆發泰籍勞工比利時工程師與赴港確診臺女感染源不明的確診案例,也讓普篩議題再度浮出檯面,但指揮中心表態不會進行普篩。對此前疾管局副局長文儀臉書示警,若未來依舊堅持不進行入境普篩,損失經濟利益恐是以「億」起跳。

施文儀7日晚間在臉書PO文「檢驗檢疫」,指揮中心堅持以檢疫十四天來處置入境旅客,又再度引起「普篩之亂」。他指出,檢疫是最古老且有效的圍堵疫情辦法,且行政成本低,但經濟成本高,缺乏好的實驗診斷方法時,依賴檢疫是不得不的方法,除非疫苗問世

施文儀表示,指揮中心目前把所有的入境旅客都當作「準接觸者」看待,一律檢疫14天,期滿後再做一次檢驗,可把「僞陰性」降到最低,也是最盡責的做法。在目前全球疫情嚴峻,觀光尚未復甦情況下,對臺灣不會造成太大損失,因此可以接受。

但施文儀話鋒一轉,指出若未來全球疫情趨緩,觀光復蘇時,臺灣依舊堅持檢疫措施,而不使用普篩,勢必會付出慘痛代價。他解釋,若入境旅客全面普篩每天要花420萬,但當未來疫情降溫後,不會有旅客願意來臺灣「被關14天」,政府不花一點「檢驗費用」,損失的經濟利益恐是以「億」起跳。

文末施文儀也呼籲,指揮中心必須做好準備,超前部署普篩之檢驗量能,伺機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