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芬 用超音波解決鳥事

陳佩芬小檔案迪菲循營運長陳佩芬經常親自參與施工。圖/業者提供

迪菲循飛航科技,不是航空公司、也不是科技公司,而是臺灣唯一在兩岸擁有超音波驅鳥設備專利的公司,也就是一家「只管鳥事」的公司!迪菲循飛航科技共同創辦人、營運長陳佩芬透過獨家取得專利的「超音波驅鳥器」,打造鳥類不喜歡的環境,達到驅鳥效果,目前包括臺電、倉儲業、寢具業者、果農或知名廟宇,都是迪菲循的客戶;就連日本JR、多國機場也在尋求合作。

陳佩芬來自臺北,大學唸的是服裝設計,創業之前,她待過服飾業、電信業、租賃車業,工作運不錯的她,職涯都趕上好時機,待遇比起同業稱得上優渥。不過,她卻渴望突破,「我曾待在客服部,電話打來你都知道是什麼問題,但你無法改變。」後來進入有組織制度的大公司,公司希望員工聽指令辦事,「如果你用自己的方式做事,反而會被當作異類。」

陳佩芬當業務時,認識了在航空界資歷頗深、熟悉大陸市場的姜自壯,兩人成爲合作拍檔,開始關注兩岸間的貿易機會。很快地,機會來敲門,「大陸有人問說,臺灣的電子產業很厲害,請我們找找看有沒有機場可以用的驅鳥器。」

陳佩芬觀察市場現況,大多是使用傳統驅鳥方式,例如鳴笛、沖天炮、散彈槍、煤氣砲等,製造聲響驚嚇鳥類,或是訓練老鷹防鳥,但訓練費用所費不貲。爲了找到適合的產品,陳佩芬在臺灣詢問各家廠商,都找不到滿意的智能性產品,有的儘管是科技產品,影響範圍卻太短,成效不彰。進一步詢問廠商的研發意願,多數只想做代工,沒有業者想進一步強化設備。

經過多方評估,陳佩芬與姜自壯乾脆自行找團隊研發驅鳥器,2021年初,迪菲循超音波驅鳥器成功取得專利。一般驅鳥器的有效距離大約是10公尺到15公尺,新產品突破了超聲波在距離上的限制,讓有效距離達到150公尺,且不會對生態造成影響。

鳥類活動飛行高度與飛機起降階段的活動範圍大幅重疊,再加上機場周遭的環境適合鳥類生活,使得鳥擊事件多在機場周遭發生,不僅嚴重影響飛航安全,更是機場空安維護單位的重要課題之一。由於大陸民航市場迅速發展,通用機場持續增加,成爲陳佩芬瞄準的重點市場之一。

「大陸一個機場的鳥防科有20多人,且只管鳥事;在臺灣,鳥防是相關單位的額外工作,記得有一次,我們連去機場都險些開車撞到鳥。」她說,臺灣飛航單位人事精簡,對鳥擊問題反而不如對岸重視。陳佩芬有感而發說,「至少我們願意改變,降低飛機撞到鳥的機率。」

驅鳥器在市場上運用廣泛,包括飛安、電力設備、住家、廠房及農業等,皆可能遭受鳥害所苦。對住家或宮廟來說,小鳥在屋檐處築巢、停歇,叫聲擾人、鳥糞造成污染與清掃困擾;對農民來說,農作物採收期間最怕遇到鳥害導致產量減損;電力系統若遇鳥類築巢,也可能使線路跳脫,造成大停電,後果不堪設想。

陳佩芬說,驅鳥需求大,透過口耳相傳與媒體報導,陸續有許多苦於「鳥事」的單位紛紛來洽詢,包含電力設備、倉儲業、社區、農民或寺廟等,知名品牌眠豆腐、法鼓山農禪寺都是客戶。

尤其智慧農業的需求量大,加上近年政府積極推動智慧、有機和友善農業,成爲臺灣市場的發展主力。陳佩芬舉例說,金門曾因高粱、小麥受鳥害侵擾,竟發生上百隻雁鴨被毒死的悲劇,爲了保護農作物,少數農民不僅毒殺野鳥,甚至直接將農藥噴灑在作物上。除了對人體有害,還會影響生態鏈,「如果我們能有效把鳥趕走,農藥下得少,消費者更安心,也能與生態共生。」

陳佩芬表示,創業以來「校長兼撞鐘」,舉凡營運、拓展業務、改良產品到行政雜務,一路學習、成長,看到產品實際發揮影響力、助人解決問題,仍是最大的收穫。過去鳥聲啾啾的地方,變得安靜,客戶再也不用爲了摘鳥巢爬到危險的高處,爲此開心不已,這也是她最大的成就感!

陳佩芬表示,驅鳥是以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方式,讓人類文明發展與生態共生,未來希望走向智慧農業的產業管理,解決鳥害及蟲害。她說,雖然創業不易,但她仍看好市場前景,「科技的快速改變,我們很難想像,但已經在發生中,預期驅鳥的運用範圍只會愈來愈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