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專欄》歐洲改運 唯有向中看
現在中歐同爲美國對付的對象,除了抱團互惠,豈有其他善策?(圖:shutterstock)
川普震盪震得歐洲國家昏頭轉向,或許不致於腦震盪,但一陣昏眩肯定是有的。美國想從烏克蘭戰場開溜,把殘局丟給歐洲,連帶的,以後歐洲的安全自己負責,美國老大哥不想再被歐洲國家揩油了。
歐洲正值經濟衰退,軍事實力欠奉,如何能扛起保家衛國的重任?美國政府鐵了心,什麼傳統盟邦、戰略伙伴通通不管,急於撤離烏克蘭,將戰略重心轉到亞洲,專注於對付中國。
一場必敗的戰爭,川普不願繼續深陷其中,以免無底洞地消耗資源;烏克蘭和歐洲不能善罷甘休,至少要取得可以確保未來安全的和平,否則一切犧牲付諸東流,未來的日子不知道怎麼過。
美國目標明確,路徑清晰,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不要再像媽寶一樣,繼續吃美國奶水,享用美國提供的保護傘。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說得夠清楚了:「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地談論價值觀,價值觀是很重要,但是不能當槍,旗幟不能當槍,強硬的演講不能擋槍。沒有什麼可以取代硬實力。」偏偏歐洲不缺高尚的價值觀,缺的是正是硬實力。
歐洲口口聲聲要戰略自主,但構建自身獨立的能力談何容易,尤其是歐洲已是科技落後地區。歐洲是工業1.0和2.0領頭羊,到了工業3.0時代,歐洲勉強不掉隊,但到了現在的工業4.0時代,歐洲明顯掉隊了,沒有資訊時代的科技生態。歐洲沒有自己的eBay、Amazon、Facebook、微信、阿里巴巴、抖音,更不要說OpenAI和DeepSeek了。加上各國經濟實力滑落,財政普遍困絀,內部意識形態對立尖銳,政府領導力衰退,如何能自挑大樑?
川普翻臉無情對歐洲長遠來看是好事一樁,如果不與美國徹底決裂,歐洲將走不出舒適圈,可能永遠處於跨大西洋的戰略邊緣地帶,擺脫不了美國的附庸地位。美國的無條件支持已經動搖,歐洲如果不能自立自強,不無可能擺脫不了俄羅斯的恐嚇勒索與安全威脅。
歐洲首先必須接受血淋淋的現實,認清軍事現實重於道德上的自我膨脹。戰敗的苦果不能不吞下,否則深陷戰爭泥潭無法自拔,將繼續消耗巨大的資源,最終耗盡歐洲脆弱的經濟命脈,未來更難獨立自主。
北約時代即將過去。二戰後,北約代表美國卵翼下的歐洲,也就是軍事歐洲;繼之而起的歐盟,代表歐洲自己的的歐洲,也就是經濟和政治的歐洲。到了川普執政時代,歐洲被他看作揩美國油的不勞而獲之徒。歐洲人常言要「去風險」,現在發現最大的風險來源除了俄羅斯之外,就是美國,而不是那個遙遠的中國。
美國正在「脫歐」,在經濟上走上逆全球化道路。歐洲不僅被美國視爲軍事上的包袱,而且是要「搞垮」美國的經濟體,所以川普加徵歐盟產品關稅已箭在弦上。歐洲和美國再也無法穿同一條褲子,美國或許還是歐洲軍事和政治上的盟邦,但肯定不會再是經濟上的好夥伴。
歐洲長期以來倚靠的跨大西洋聯盟要垮了,歐洲500年來懷抱歐洲中心主義的文明優越感已經失去支撐了,西方的美國不可恃,唯有向東方瞻望,看看經濟與科技實力已超過歐洲的中國,可否建立更緊密的經貿關係,以平衡與美國失落的關係,同時強化自身的經貿實力,補足科技上的短板。
在川普「美國優先」的政策下,中國承受美國沉重的遏制壓力,曾渴望與歐洲結交,以突破美國的封鎖,並與歐洲結盟發展經濟。但歐洲視中國爲風險,推遲經貿投資協議,雖然博得拜登政府的歡心,但拉遠了與中國的經貿關係,使得歐洲與中國同樣失去良好的機遇。現在中歐同爲美國對付的對象,除了抱團互惠,豈有其他善策?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