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營銷不能“黑化”

原標題:車市營銷不能“黑化”

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卷”,頻頻引發熱議。爲了走出流量焦慮,高管紛紛走向臺前,“下場”直播帶貨。令人遺憾的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一股上不了檯面的暗流也在涌動,其中就包括人們並不陌生的“黑公關”。

一毛錢一條評論,幾萬元就能造熱搜;來源不明的洶涌“水軍”,瞬間就能攻陷評論區……據媒體調查,在抖音、新浪微博等信息平臺上,一些企業通過視頻、評論、網文等手段大行造謠、抹黑、謾罵之事,並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透過現象看本質,“網絡黑嘴”其害尤甚,這主要源於兩方面的不對等:一是品牌塑造非朝夕之功,但一次“按鍵傷企”就可能讓多年努力毀於一旦,有時花再多的錢也於事無補;二是“我在明敵在暗”,評論區的負面輿論一旦形成,作爲源頭端的評論者往往立即刪除評論或註銷賬號,難以溯源。可見,違法成本之低,加之背後的利益交易的隱蔽性,一定程度上導致取證難度大、維權成本高昂。某中部省份車企公關部負責人就表示,爲了對衝負面熱搜,企業每年不得不花費數千萬元資金。

在此種情況下,車企一句“清者自清”,多少有些無力。今年6月,有集團發佈《關於共同杜絕網絡暴力,維護良好輿論環境的倡議書》,有車企擲出“500萬黑公關懸賞令”,頭部企業動作不斷,箇中緊迫可見一斑。但整治“網絡黑嘴”,顯然不能只靠企業“開炮”。無論何種形式,無論哪個行業,“黑公關”都令人不齒,不僅有悖商業道德、挑戰相關法律法規,還敗壞行業風氣、損害公平競爭,遲早會反噬自身,也必須付出相應代價。

“新鬆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近期,國家網信辦深入組織開展“清朗·優化營商網絡環境—整治涉企侵權信息亂象”專項行動,並曝光了一批典型案例,“小牛說車”等賬號因故意誇大歪曲事實,抹黑詆譭汽車企業及其創始人,被依法依約關閉,釋放出鮮明的震懾信號,若是頂風作案,只會踢到鋼板。清朗網絡也是營商環境,在打擊整治的基礎上,也需進一步壓實平臺責任。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指出,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也爲汽車行業提了一個醒。在筆者看來,對於網絡“黑公關”、拉踩式營銷,行業內部有必要加強約束,摒棄“零和思維”,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行業生態。畢竟,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崛起並不容易,與其無謂內耗,不如以技術創新破局,合力開拓增量市場。

正如一位高管所說:“在一起,纔是中國汽車。”(鍾頤)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