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徵紅包一再變 財政部失職

(圖/本報系資料照)

政府去年稅收超徵達4500億,比前年超徵的4034億還要多,幾經決策轉折,行政院決定將其中的1400億元普發現金,每人發放6000元。但全民共享政策確定後,財政部官員又表示,稅收超徵仍須繳庫,待7月審計部審定後才能動支,且要經預算程序,因此若2月底要普發現金,目前可移用的歲計賸餘僅剩1250億元,亦即要「還稅於民」起碼要舉債150億元以上。

對此,我們感到十分不解。對比蔡總統元旦談話先是說,會預留一定的稅收以備不時之需,不發現金請國人理解;到了3日,總統及行政院長蘇貞昌卻髮夾彎,相繼宣佈將「發現金」,最終拍板規畫每人發放6000元,還稅於民,結果財政部又出來放話要透過舉債來籌措財源。

按理,政府重大決策應該都是經過跨部會協商做出來的,這次「還稅於民」的決策,不只政策髮夾彎,財政部先是坐實數字管理失準,之後更完全違背還稅於民的初衷,還要舉債,可說是一再失職。

回顧政府歷年稅收情況,除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2013、2014歐債危機及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影響,造成當年度稅收比預算數分別短徵外,其餘年度多超過年度預算數。尤其前年超徵4034億元,去年更超過4500億元,創歷年新高。通常來說,經濟情勢變化大,所得稅、營業稅、財產稅、證交稅都可能影響,抑或是稅制改革,因此稅收估計不易,歲入預算和實際稅收出現誤差是正常現象。但如果出現前年和去年這麼多超徵金額,明顯表示政府對經濟情勢與產業動態沒有充分掌握。

中央大學臺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發佈去年1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爲59.12點,創下13年3個月以來新低。其中就業機會和家庭經濟都創下逾12年半低點。今年經濟情況不樂觀,因此,在農曆年前後發放現金,對提振內需是非常適宜的時刻。

當國家因稅收超徵而有財政盈餘時,如何運用,行政機關與民意代表看法難免分歧,無論用以協助社會弱勢或普發現金,各方未必都滿意,但經過跨部會協商做出的決定就不該七折八扣。且行政院既然決定要普發現金,就早該知道錢從哪裡來,財政部怎會在閣揆都宣佈後才說須舉債,這不符合財政紀律,也顯示政府數字管理失靈。

建議在此次制定特別條例普發現金後,未來可朝修正《預算法》的方向進行思考,倘若實徵數大於預算數時,明定將差額作爲特定使用,例如一定比例列償債基金,一定比例還稅於民等,如此或可消弭民衆對政府超徵稅收的疑義,也讓超徵稅收的用途有可供依循之作法。

(作者爲國立空中大學商學系兼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