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再現,保險中介上市迎來新高潮

來源 | 零壹智庫

近日,保險中介擬上市的陣營再添一員——i雲保(愛雲保技術有限公司)獲得中國證監會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擬發行不超過4389萬股普通股。

繼2023年出現久違的上市潮後,保險中介衝擊上市的熱情不減,且側重講述自己的“科技”故事。2024年剛剛過半,已有6家保險中介公司在美股或港股躍躍欲試,或獲得境外發行上市備案,或申請登陸港交所,或通過港交所聆訊,或已經成功赴美上市。

6月中旬,場景化保險解決方案提供商益盛鑫科技YSX Tech實質控股公司伊瓦特益盛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向SEC公開提交招股書,擬發行不超過440.4萬股普通股並在納斯達克上市。

5月30日,Yuanbao Inc.(元保有限公司)獲得境外發行上市備案,擬發行不超過6450萬股普通股。而在4月初,海爾系保險中介子公司衆淼創科再次遞表港交所。

2月,港交所正式掛出圓心科技PHIP版招股書,意味着其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上市進展順利。但1月份小雨傘保險經紀母公司手回科技向港交所遞交的招股書,目前已處於失效狀態。

還有兩家保險中介公司——有家保險、致保科技先後於3、4月份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

以下分享去年11月發表的一篇文章《穿越「漫長的寒冬」,保險中介上市潮起?》

沉寂多年之後,國內多家保險中介公司傳遞出積極的上市信號。截至目前,今年已有4家保險中介公司在納斯達克或港交所遞表,另有1家在納斯達克上市。

自2007年泛華保險登陸納斯達克以來,國內保險中介的上市進程頻頻受阻。江泰保險經紀登陸A股的努力以失敗告終,高峰時期新三板掛牌的保險中介機構有30多家,目前超過半數已摘牌。

直到近年來,在科技的加持下,涌現了一批新的上市數字化保險中介公司,例如慧擇、水滴等。而車車科技的上市,再度打開這一通道。

一、保險中介上市潮要來了嗎?

據零壹智庫不完全統計,2013年以來已有5家保險中介公司遞表或借殼上市,上市地點集中在納斯達克和港交所。

其中,車車科技是自《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以下簡稱“境外上市新規”)正式實施以來,首家獲得證監會放行的協議控制(VIE)架構公司,首家獲備案通過並以De-SPAC模式上市的公司,也是繼泛華、慧擇、水滴公司之後的第四家上市保險中介公司。

表1:2023年數字化保險中介公司遞表或上市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渠道,零壹智庫

VIE模式最初爲1999年新浪在納斯達克上市所創造,這一發明是出於互聯網公司輕資產、長期虧損的特點,IPO融資只能遠赴海外。自2021年以來中美兩地監管收緊,長期沒有VIE架構的企業赴美上市。車車登陸納斯達克,無疑是當下中國企業海外上市逐漸回暖的信號。

值得一提的是,De-SPAC模式比傳統IPO門檻較低,由於可使用前瞻性聲明進行披露及價值預測,因此給規模小或未盈利公司的上市帶來極大可能性。

保險交易服務是車車科技的營收主力,2021、2022兩年收入分別爲16.99億、26.17億,佔當年總營收97.93%、97.69%。報告期內,車車科技未實現盈利,但2022年淨虧損較2021年有所收窄。

從這個角度看,車車科技作爲規模較小、處於早期階段但具有成長潛力的公司,迅捷地走通上市之路,得益於選擇適合的資本市場和靈活的上市模式。

從報告期業績表現看,恆光控股、圓心科技、致保科技3家遞表企業在盈虧平衡線徘徊或持續虧損,僅衆淼創科實現連續盈利。這也解釋了爲什麼幾家企業扎堆納斯達克和港交所,在高企負債及不斷下行的現金流境遇下,通過上市快速“回血”,也就成爲順勢而爲的選擇。

中國精算師協會會長、數字保險智庫學術委員會主席王和表示,上市和擬上市的保險中介公司顯著增多的大背景是保險行業在科技創新的大潮前,面臨的挑戰、轉型和迭代。

具體而言,科技創新將從根本上改變保險業態,重新定義保險和保險中介。這是一種基於底層邏輯的改變,即保險的本質就是一種基於風險管理的“中介”,而科技賦予了這種“中介”以全新的可能,特別是公平和效率提升。

資本市場關注到“科技+”的高成長性價值,而保險中介需要現金流上市“回血”、打造品牌商譽,在海外上市環境改善的時機下,保險中介機構上市呈現出“破冰回暖”的跡象。

不過,美股市場更加成熟,投資者更關心一家企業的長期發展能力和抵禦風險韌性能力。車車科技開盤首日暴漲582%,後連續回調至5.65美元左右的低位,其情況類似於其餘三家上市保險中介。

長期來看,各種屬性加成的光環帶來的認知偏差褪去後,公司仍需要證明其盈利能力以應對市場的價值重估。

二、保險中介科技成色幾何?

從長遠來看,上述幾家啓動上市流程的公司,目前高營收、低盈利的主營業務結構難以支撐較高的估值,而未來增量的重心,首當其衝落到了科技加持下的創新業務板塊上。

我國保險中介市場規模從2018年的4828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8125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爲13.9%,與此同時,行業逐漸由海量人力+激進產品的粗放模式向規範化、專業化發展蛻變。人口紅利退去後,爲應對存量市場競爭,專業中介公司紛紛通過自身能力轉型和業務創新來適應新的業務環境。

波士頓諮詢在其研究報告中指出,經過多年積累,不少專業中介公司已經將部分專業能力構建爲市場競爭“護城河”,其特點表現爲隊伍能力過硬、數字化場景經營領先、賦能體系立體完善、精深傳統風控定價優勢。由此可見,競爭壁壘的建立離不開深厚的科技底蘊。

2022年底,泛華在推出開放平臺戰略,通過“科技+運營”模式,集成數智人、榕數DOP、保單託管等各類科技工具,爲保險銷售服務機構提供全鏈路線上經營服務。水滴公司目前已申請AI方向的專利100多項,這些數字化技術能夠應用到保險業務售前、售中、售後的各個場景。

慧擇基於CRM系統實現對5大類用戶羣體的分層維護,通過AI運籌模型,以算法整合4大維度、18個用戶需求指標,精準、場景化匹配用戶需求,提升客戶等級和客情關係。

而對於前述遞表的幾家公司,創始團隊和投資機構看中的正是科技創新應用帶來的高估值。這幾家公司均爲細分市場中具有一定主導地位的特色數字化保險中介,不僅作爲險企的銷售渠道,也在產品設計、產品定價等領域發力。

車車科技聚焦車險交易服務領域,其2022年保險交易服務收入佔總營收的97.69%,SaaS收入佔比2.23%,後者同比增長一倍以上。

車車科技以新能源車險作爲戰略方向,推出了升級後的2.0版解決方案,其中在風險識別和風險管理上特別推出“天目”保險反欺詐風控模型。該模型結合承保端和理賠端數據變量建立相關性分析,在不同地區根據當地風險特徵推出風控模型,精準識別風險,助力車企和保司進行風險減量。

互聯網醫療健康公司圓心科技屢敗屢戰,已是第四次遞表港交所,旗下有健康險科技子公司圓心惠保,憑藉醫-患-藥-險生態鏈,打造了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醫療健康服務閉環。

針對支付場景,圓心惠保搭建了科技創新協同平臺,用於分享數據,並通過對患者治療和用藥數據的分析,與保險公司及各地政府機構聯合推出多個保險保障服務。近三年來,創新醫療支付分別佔圓心科技總收益的2.4%、4.6%及5.2%,逐年提升。

但這種業務僅僅是支付模式的創新,在沒有核心技術支撐的情況下,毫無壁壘可言。這也使得圓心科技一定程度上處於創新“名不副實”的尷尬處境。

與之類似的,處於上市準備中的手回科技,其業務涵蓋保險交易、保險科技以及健康服務三個板塊。子公司小雨傘保險經紀構建了涵蓋保險產品的開發設計、AI智能投顧、智能覈保推薦、閃賠墊付和理賠管家等全鏈條的線上一體化服務;而派氪司科技爲保險公司提供數字化智慧風控系統。

致保科技的核心業務是數字保險經紀服務,其2022年佔營收的比重高達84%。致保科技是國內“2B2C嵌入式保險”創新商業模式的先行者之一,在此基礎上佈局了B端廣闊渠道和自研PaaS平臺。

據Frost&Sullivan報告,中國2B2C數字化保險經紀服務市場年複合年增長率高達54.6%,其中致保科技排名行業第一,市場份額約17.4%。

衆淼創科作爲海爾系子公司,代表了由大型企業集團孵化的中介公司這一生態型中介模式。其業務板塊主要包含保險代理業務與IT及其他服務,後者根據客戶的要求設計及開發數字化解決方案,向保險公司合作伙伴、保險中介以及來自不同行業的公司提供IT服務。

衆淼創科的收入嚴重依賴母公司,在佔比38%的企業保險用戶佣金收入中,有接近一半來自於海爾集團。

數據顯示,各家公司的研發費用均長期低於營銷費用。這樣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與傳統產業不同,對於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的數字化保險中介領域,研發投入已成爲形成建立差異化競爭壁壘、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源泉,更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保險中介公司也意識到這一點。招股書顯示,募資用途來看不約而同指向提高研發費用,增強科技創新能力,賦能新增量想象。如恆光控股計劃將用本次發行中獲得淨收益的30%用於其在線保險平臺“恆快保”的研發和運營投資。

傳統保險中介機構爲應對各方挑戰中,也開始做出戰略性調整。如明亞保險自主研發了全流程數字化管控平臺“風險監控預警平臺”,今年3月上線以來已陸續搭建完成了合規經營風險20多個風險指標,實現了風險數據資源的高效整合。

三、新場景,新平臺,協作共贏

2021年財險經紀頭部機構江泰保險上市折戟,時至今日,A股市場上依然沒有保險中介的一席之地。

除公司治理等問題外,江泰保險由少數關鍵客戶推動的業務模式具有較大風險。同時可見,單一的客戶及保費規模不被認可爲保險中介的核心價值。

這也反映了行業的窘境:保險中介機構的核心價值何在?

近年來,保險中介面臨兩方面的挑戰。一方面來自行業內部,頭部保險公司有“去中介化”的雄心,強調打通上下游產業鏈,構建自己的閉環生態體系;另一方面來自外圍第三方,手握流量或場景優勢,通過收購保險中介牌照建立保險生態,實現自身流量的變現,例如BAJT、TMD等互聯網巨頭,“蔚小理”、比亞迪、特斯拉等新能源車企,依託於母公司主營業務的圓心惠保等。

從這個角度看,如果保險中介只作爲主體公司和消費者之間的銷售渠道和獲客機器,其價值是偏弱的,加之中介人員專業化水平參差不齊,難以構建核心能力與保險公司實現共贏。

從實際發展情況來說,雖然面臨着上市難的困境,專業中介市場已由粗放增長的紅利時期進入規範化、專業化的穩健發展階段。

2022年,儘管保險市場整體保費規模增速放緩到4%,但專業中介仍保持相對較高的8%增速,已經達到了整體市場的15%左右。而波士頓諮詢相關研究預計,未來這一渠道仍將保持高於行業整體水平1.5倍上下的增速;到2027年,保險專業中介體量可接近翻番,達成近1.2萬億元保費收入,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至17%。

2023年上半年,不同於個險、網銷、兼業等渠道的負增長、微增長的行業性困境,中介渠道表現出了逆勢增長的強勁態勢。頭部機構中,泛華二季度總保費同比增長55.2%;慧擇上半年總保費同比增長49.8%;明亞1-7月累計實現新單規模保費高達90.84億元,已超過其上一年度全年新單保費。

增長的驅動力來自於專業保險中介在財險和壽險領域的兩種生態。

在財險領域,互聯網業態的興盛帶來了大量的增量需求和業務機遇(如退貨運費險、百萬醫療等),財產險專業中介渠道在2018年一躍成爲行業第一大渠道,2022年依然保持35%的市場份額。

在壽險領域,壽險產品本身的長期性、複雜性限制了純線上營銷等創新模式,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專業中介都不得不通過自建或合作模式,拓展線下隊伍和服務網絡,摸索行業發展的新一輪原動力。

與保險公司相比,保險中介的競爭更市場化,經營機制相對更靈活,歷史包袱較少,有利於實現科技及經營模式創新。

綜上,我們對於數字化保險中介有兩種期待:

其一,深入深耕場景,構建細分領域/行業專業能力。

專業中介或構建配套的細分領域/行業專業能力,或憑藉貼近場景、貼近需求的優勢,助力供給側創新,助力行業從標準化、同質化產品供給到場景化、定製化解決方案的轉型,真正實現從資源型到專業型發展模式的轉變。

以車險市場爲例,如果數字化中介能夠深入參與到汽車產業變革及車企數字化轉型之中,基於自身稟賦深耕場景,通過銷售運營服務、信息交換、數據模型、系統平臺等各種手段爲產業鏈參與各方創造價值,發展空間將大幅拓展。

其二,構建服務於產銷分離的大平臺。

在產銷分離的大趨勢下,保險公司專注於產品的設計與開發,提供更豐富多元的保險產品,優化目前市場產品同質化的問題,並提升產品的質量和風險保障;而中介公司則打造多方參與、協作共贏的科技平臺。

例如慧擇、水滴、泛華的數字化開放平臺,爲市場各類主體提供包含統一合規框架、全市場產品與服務貨架、科技與數字運營能力、專業培訓服務支持、流動資金與資本變現通路等。

參考資料:波士頓諮詢,《思以致遠:展望中國保險專業中介高質量發展之道》零壹智庫,《中國保險機構數字化轉型指數(2018-2021)》中金公司,《中國保險經紀行業: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專題推薦:金融毛細血管

零壹智庫推出“金融毛細血管系列策劃”,通過系列文章、系列視頻、系列報告、系列研討會和專著,系統呈現“金融毛細血管”的新狀態、新功能、新價值、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