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怕熱傷害上身? 除了多喝水...這4個重點也要做到
▲近年夏季高溫屢創新高,熱傷害急診人次不停攀升。(圖/記者季相儒攝)
近年夏季高溫屢創新高,熱傷害急診人次也不停攀升,且臺灣屬亞熱帶氣候除高溫外更常伴隨高溼度,戶外工作者(如營建業、漁業、農業、運動員等)可能因工作屬性而需經常曝曬於豔陽下,如果未好防護措施又大量流汗,就可能造成脫水。
對此,國健署署長王英偉提醒戶外工作者要預防熱傷害,並提出5點自我保護,包括「避免太陽直曬、充份補充水份、穿着涼爽透氣之衣物、認識傷害徵兆、具緊急處置能力」。
1.避免太陽直曬儘量避免在中午長時間進行勞動作業,將工作時間調整於早晨、下午2點以後,並適時使用遮陽布簾、電風扇或灑水裝置降低環境溫度,並應於陰涼處休息,減少大量汗水流失。
2.充份補充水分每天至少喝足2,000㏄白開水,應少量多次飲用,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另外,要多吃含有較多水分的蔬果,不喝含酒精及大量糖分飲料。如有痙孿或抽筋現象可飲用稀釋的運動飲料或加少許鹽巴的冷開水。
3.穿着涼爽透氣衣物儘量穿着棉質衣服或能阻隔紫外線照射的功能性衣物,也可用擦防曬乳保護皮膚、搭配寬邊帽遮陽自保。另外,眼睛也需以太陽眼鏡保護。
4.認識熱傷害徵兆若尚未適應較熱的環境,切勿貿然從事過於吃力的身體活動,並於工作期間增加休息頻率,讓身體漸漸習慣熱環境。此外,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要隨時採取因應措施。
5.具緊急處置能力工作時應隨時注意身旁同事身體狀況,若出現熱傷害症狀時,務必迅速自行或將該人員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