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多重用藥 7大風險潛伏

醫師指出,多重用藥常見原因包括多種慢性病、多科別或不同醫療院所就診、串聯性投藥以及自行購買成藥服用等。(李念庭攝)

我國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罹患多種慢性病且多科別就診的長者不斷增加,多重用藥問題也日漸受重視。醫師指出,我國服用5種以上藥物長者約3成,接受長照服務長者,多重用藥比率更高達8成,恐提高藥物副作用及交互作用風險。

國泰綜合醫院老人醫學科主治醫師郭惠伶分享,曾收治一名80多歲陳姓奶奶,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心臟冠狀動脈疾病等慢性病,且有腸胃道症狀,經常在不同醫院及科別就診,服用多達15種藥物,長期下來自己也搞不清楚每個藥物的用途。

隨着藥物數量增加,陳奶奶每天光吃藥、整理藥物就很疲憊,因此前往整合門診求助,發現多項不同醫院開立的類似成分腸胃藥,經過藥物整合,最後減少包括腸胃藥、睡眠用藥等至少7種藥物,減輕陳奶奶頻繁服藥的負擔。

郭惠伶說明,多重用藥是指使用藥物數量超過5種,或是服用沒有相對應臨牀適應症的藥品,常發生在多科別就診患者身上。近年研究顯示,老年病患中,服用超過5種藥物比率約爲28%,較衰弱且需要長照服務的老年病患中,多重用藥的比率更高達84%。

郭惠伶指出,隨年齡增長,肝腎功能退化,造成藥物的吸收、代謝與排除能力變差,提高藥物副作用及交互作用風險。多重用藥被證實與老年人多種不良預後密切相關,包括增加跌倒風險、藥物間交互作用、藥物不良反應、住院風險與天數增加、認知功能障礙、整體生活功能下降,甚至提高死亡風險。

郭惠伶表示,針對多重用藥問題,第一步會先與各科醫師討論原處方箋是否減量、減藥,若討論無果則可以前往整合門診。她指出,安眠藥及腸胃藥是最常下手的兩項,因爲老人常有腸胃及睡眠問題,有時吃完藥症狀已改善,卻仍繼續服藥,這時就可以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