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萬慢箋長者 逾半多重用藥

健保署統計,國人使用至少5種藥品者,2018年至2023年,佔率從51%提升至53%,即每兩名領有慢箋的長者,就有1人有多重用藥問題。(羅永銘攝)

臺灣2018年進入高齡社會,明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健保署統計資料顯示,國內門診處方28天以上慢箋的長者,從2018年的256萬人,2023年增至335萬人。其中,使用至少5種藥品者從130萬人增至178萬人,增加了36.9%。

健保署統計,國人使用至少5種藥品者,2018年至2023年,佔率從51%提升至53%,即每兩名領有慢箋的長者,就有1人有多重用藥問題。

進一步分析去年335萬慢箋長者使用的藥品,降血脂藥最多,達54%,180萬人使用。其次依序爲治療高血壓、心臟衰竭及糖尿病的腎素-血管收縮素(51%),以及抗凝血藥(34%)、糖尿病藥(34%)及降血壓的乙型阻斷劑(30%),都是慢性病用藥。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鍾伯欣指出,人口老化、醫學進步下,病人年紀一定是越來越大,面臨的問題也相當多。他舉例一名心臟科病人,還需到腎臟科、內分泌科、腸胃科、神經內科、精神科就醫,6科必須回診,無法一天看完,得分散在一週或一個月內,平均一科開立5種藥,領取的藥物共達20~30種。

臺北市藥師公會顧問、前理事長張文靜分析,多重用藥是高齡社會一定的趨勢。年紀大、患有糖尿病的人,若沒有照顧好,可能會併發腎臟、心血管問題,一些長者因腎功能不佳,沒辦法吃太多蛋白質,將會導致肌肉不足、活動減少,但若都吃澱粉,又會造成血糖問題。

張文靜進一步舉例,另一些長者牙齒不好,無法咀嚼,只能吃糊狀食物,長期下來不僅營養不足,還會連帶影響腸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年紀越大,健康狀況通常都會越不好,國健署、健保署必須聯手,從營養、運動的方向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