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笛教母樊曼儂號召 國際長笛藝術節各國首席齊聚交流

美國匹茲堡交響樂團長笛首席羅娜麥姬(左)與羅馬國立聖西西里學院管弦樂團交響樂團長笛首席奧立瓦首度訪臺,將在臺灣舉行協奏曲之夜。(新象提供)

耕耘臺灣藝文40年,也是傳藝金曲獎出版類特別獎得主樊曼儂不折不扣,就是「長笛家的媽」,她所一手創立臺灣唯一國際長笛藝術節本週進入第五屆,首席雲集,也開展着臺灣長笛演奏視野。

樊曼儂說,臺灣長笛樂壇從早期的篳路藍縷到今日的繁花綻放,「這當中蘊含許多人無私奉獻的心血,我只是持續做演出、教育推廣等工作。」2006年樊曼儂首度策畫了第一屆國際長笛藝術節,創下亞洲首例,至今網羅國際長笛大師與國內長笛室內樂團近70位綜合國內外長笛名家承先啓後,已經成爲長笛圈不可忽視的平臺。

「過去演奏長笛,對我幾乎沒有困難,後來藝專畢業之後留校教書,教的都是學弟妹,正好可以由他們身上了解吹長笛的困難,也可以藉着教書的機會愛學習如何傳授長笛演奏訣竅。」樊曼儂說,邊教邊學教學相長,在她身上得到充分印證。樊曼儂說,透過國際長笛藝術節可以聚焦各方長笛名家的精髓,讓臺灣長笛學子充電,更容易進步。

今年的國際長笛藝術節邀請到兩位世界重要樂團長笛首席首度訪臺,包括羅馬國立聖西西里亞學院管弦樂團交響樂團的長笛首席奧立瓦(Andrea Oliva)。出生於1977年,成績出色,他曾被老師也是世界知名長笛大師詹姆士高威譽爲「世界長笛界,閃亮一顆星。」

身爲馬勒青年交響樂團、卡拉揚學院一員,奧利瓦23歲便在指揮家阿巴多、馬澤爾葛濟夫歐拉模、楊頌斯海廷克帶領下擔任柏林愛樂客席首席。2001至2003年擔任羅馬歌劇院交響樂團、米蘭史卡拉樂團、巴伐利亞廣播電臺交響樂團等客席長笛首席。奧立瓦表示,有人選擇長笛獨奏,有人喜歡重奏,「但我喜歡在樂團工作的感受。」奧立瓦說,他總會將交響樂團看成是比較大的「室內樂團」,「長笛聲部負責的就是整首樂曲某一部分的精華,這讓我覺得責任感加重,但也非常有成就感。」

另一位美國匹茲堡交響樂團長笛首席羅娜.麥姬(Lorna McGhee)也是第一次參加第五屆國際長笛藝術節,她的音樂不但前衛,而且充滿人性溫度,多次被《匹茲堡論壇報》讚揚「她音域色彩的廣度令人驚豔。」麥姬出生於蘇格蘭,曾以客席首席長笛身分參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倫敦交響樂團、倫敦愛樂等樂團,在1998年移民至美國之前,麥姬也是英國BBC交響樂團的聯合長笛首席之一。

麥姬說,她12歲就在青少年管弦樂團擔任長笛首席,自此也訂下了目標,「音樂是最充滿光輝的職業之一,身爲長笛首席,在交響樂團終究是一個引領聲部向前鋪陳的工作,我們必須很清楚知道何時該起身領導,何時該緊緊跟隨。」

麥姬說,如果一切都只關注在自己身上,只擔心自己有沒有表現,而忽略了自己在音樂裡的責任,「樂迷就無法感受你想要表達的內在情感。」麥姬說如何做好自己的本分,其實很簡單,「彩排練習時非常仔細,但是正式演出時非常勇敢而慷慨,臣服在音樂之下,才能在音樂中相互啓發,得到共鳴。」

兩人將於5月7日登場的「長笛萬歲!長笛協奏曲之夜」音樂會中演出,其他參與的還包括吹笛人室內樂團、唐律長笛合奏團、許鶴齡林一琦林仁斌周欣穎、潘竫詒與楊智越,鋼琴家王一心、陳育志顏名秀大鍵琴家施宣煌,以及莊文貞指揮長榮交響樂團,地點在臺北國家音樂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