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中國國企接連違約 對債市前景影響?
近來,中國國營企業接連發生債務違約,在中國境內公司債市場掀起一陣波瀾。對此,中國政府快速挹注流動性以穩定市場動盪。然而,投資人該如何看待呢?
中國地方政府過去一再出手避免企業倒債,針對體質虛弱的發債企業提供紓困,避免企業裁員並確保市場穩定性。但長期來說,這等於是對企業負債提供暗示性保證,導致國營企業的總負債相對於GDP的比例膨脹至近130%。
然而,接下來幾年,中國政府逐步加大清理壞債的力道。舉例來說,2014年,中國政府放手讓中國境內債市出現史上第一檔違約的公司債;接着在2015年,中國出現第一家倒債的國營企業;一直到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中國政府才暫時把心力轉移到刺激經濟復甦。
隨着中國經濟走上覆蘇軌道,政府再度放手讓公司債以有秩序的方式違約。舉例來說,一家河南省的地方國營企業在11月未按時支付票息,但在中國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宣佈對「逃廢債」的企業將採取「零容忍」的態度後,該國企宣佈與債權人達成協議,將先行清償二分之一的債券本金,其餘本金與利息將於9個月後清償。
中國主管機關在第一時間採取干預措施,顯示中國政府亟欲控制近期內可能面臨的金融風險。我們預期,中國政府將持續縮減對企業紓困的力道。
在這樣的背景下,個別信用債券的差異化將日益顯著,讓投資人在各個風險層級的信用市場之中,擁有更多不同的投資選擇。此外,提高市場訂價的效率亦是擴大吸引外資的結構性關鍵。
中國債市目前規模位居世界第三,總市值爲15兆美元,其中外資僅佔3%左右,且大多集中在政府公債與政策銀行債券。加上現在中國政府公債已納入全球主要的債券指數,以及中國債券殖利率仍相對高於已開發國家,因此,未來外資可望加速流入中國債市。
不過,我們預測,2021年可能會有更多的中國地方國營企業爆發債務違約。然而違約事件越多,債券價格修正幅度也就越大,屆時國營企業進行再融資的難度也就越高。因此,中國必須努力在容忍國企倒債、社會不安與金融市場動盪風險加劇之間取得平衡。畢竟,維持金融穩定性是中國的首要目標之一。
我們認爲,目前中國擁有足夠的流動性,加上政府嚴令要求穩住總體經濟的槓桿比例,應可避免金融市場的風險出現滾雪球效應。有鑑於此,眼前的大環境有利於經營完善的企業。在更加開放的市場環境下,政府容許國營企業倒閉將促使市場資金做更加合理的分配,應有助於國營與民營企業的債券利差更精準地反映實際風險。
最重要的是,投資人必須精挑細選投資標的,並時時關注風險變化。我們認爲,容忍國營企業倒債,加上債券殖利率攀升,顯示中國政府對經濟復甦前景有信心,並期望在未來打造更加健全、更有活力的中國信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