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團購從“瘋狂”走向了“變態”,畸形團購餐企如何應對?

當大爺大媽的神秘“薅羊毛”組織打進餐飲業,你該如何應對?

曾經輾轉於售樓處領雞蛋、母嬰店領杯子、手機店領雨傘的那一批人,如今正在餐飲門店前排起長隊。餐飲團購全力跟進“免費領”。

打開抖音搜索“1分錢團購”,恍如穿越。1分錢的牛排、雞腿、冰淇淋、牛奶棒、滷蛋、魚丸……團購,正在讓1分錢吃遍天下成爲可能。團購價低到驚動大爺大媽,餐飲團購終是從“瘋狂”走向了“變態”!

01

縣城螺螄粉

6元一碗

筆者十一回鄉期間,發現縣城裡的餐飲團購更卷。

回鄉6天的時間,筆者吃到了5.9元的螺螄粉,加一分錢還可以加一份炸蛋;吃到了1元一隻論鍋賣的蒸生蠔、吃到了39.9元一份的蝦尾;還有可以同時使用兩張團購券的正餐……即便在十一這樣的旺季,餐飲業依然“堅守”團購路線。

打開抖音、美團等平臺,筆者發現附近幾乎所有的餐飲店都推出了團購活動。

和幾位老闆交流過後,發現這些老闆正在陷入“不上團購不賺錢,上了團購也不賺錢”的怪圈,前者因爲沒人,後者因爲沒利潤。

螺螄粉店老闆A:比人流量驟降更讓人傷心的是老粉的一句“你們怎麼漲價了?”

杭幫菜館老闆B:原來1288元的套餐,現在團購價988元。人們似乎對團購有着天然的挑剔,所以越是團購,越不能偷工減料。否則,就會聽到“玩不起別玩”的聲音。

粥品店老闆C:8月份開業至今,團購活動根本不敢停,停下來就要面對沒生意的局面。

茶飲連鎖品牌門店店長D:週年慶活動時,門店曾日出1000+杯飲品;但除了週年慶等大型節點促銷外,消費者似乎對日常團購已經“免疫”,因爲“隔壁的幾家都在做”。

而將縣城餐飲對應到各地餐飲團購的表現,會發現,縣城餐飲是餐飲業的一個縮影,它折射出整個餐飲行業團購的現狀和特徵。

一是團購成爲新人入場的敲門磚,靠低價引流的時代正式開啓。新店開業,先上團購再請達人探店,已經成爲“標準流程”,這背後,是新店餐飲人忙到“日行五萬步”卻只賺到“吆喝”的無奈。

二是低價團購從小吃快餐領域滲透至正餐領域,酒樓、火鍋等正餐品類的團購也逐漸“變態”。套餐團購價直接從四位數降到三位數,酒樓們紛紛自降身價迎合消費羣體疲軟的消費心態。

三是消費者正在養成用餐先搜“券”的習慣,門前排起長隊舉着手機等待“覈銷”的顧客,讓店主感到“悲哀”。

四是散店的團購“日常化”,連鎖餐飲的團購“節點化”。散店特別是新店,將團購做成了日常動作,因爲停團購就等於停生意;而大型連鎖品牌則弱化日常團購,轉而深耕節點大促,分時段提升品牌活力。

02

日出1000單,

有商家賠到“冒煙”

就在日前,四川省火鍋協會發文稱:“小心!團購是把雙刃劍”,稱“無限低價內卷的背後,是餐品、服務的下降,甚至是餐飲產業的崩壞”。

在“1分錢吃遍天下”,“68元試吃9個菜”的背後,“花小錢吃大餐”的消費心理成爲常態,餐飲人和消費者一起忘了團購最初的模樣。

消費端,關於團購的吐槽層出不窮。點評網站上,有人評論套餐裡的肉蟹煲,只見到了幾個螃蟹腿,其他就剩雞爪和豆腐;有人吐槽油燜大蝦裡的蝦“慘不忍睹”,“肉又幹癟又柴”……服務縮水,有隱性消費項目,“佔到便宜”的消費者似乎對團購並不怎麼滿意。

商家端,對團購“上癮”的不只有消費者,還有商家,但商家的“團購癮”中藏着無奈。一邊是流量爲王,門店需要靠團購支撐流量,一邊是精打細算依然留不住的利潤,在“全民團購”潮中,商家精疲力竭。

日出1000單的螺螄粉店,“靠團購獲得的收入,根本裹不住成本”;跟着品牌方大促忙到飛起的連鎖茶飲店,“團購的本質就是引流”;還有增收不增利的正餐門店……越來越多靠團購續命的餐飲門店,開始嚐到“慢性自殺”的滋味。

餐飲界(canyinj.com)新媒體創始人鶴九分析,近兩年愈演愈烈的價格戰,大半風雲是由團購掀起。當低價橫行逼迫各類型餐飲商家跟進,餐飲在流量裹挾中進退兩難:進,利潤得不到保障的團購沒有意義,能夠保障利潤的團購犧牲的是產品品質和消費體驗,也是門店的口碑;退,跟着團購走的流量,則轉眼就去了隔壁。

那麼,該如何破局?

03

在團購中廝殺出來的品牌

做對了什麼?

所謂時勢造英雄,團購盛行的時代,有門店苦於無休無止的低價團購,有品牌卻成就於愈發成熟完善團購形式和平臺服務。團購的破局之道,或就藏於其中。

1、 爲團購而生的品牌:將團購價打造成日常價

大桔家川派烤肉,靠“低價團購”開店1000+家(簽約門店,含籌建未開業門店)。開局低到兩至三折的16葷16素烤肉套餐,外加送烤爐、送大可樂的“贈送套餐”,讓大桔家川派烤肉在下沉市場一路高歌。窄門餐眼數據顯示,其二線及以下的門店佔比超過60%。

還有榴洋貓品質千層,門店只有兩個單品——榴蓮千層和榴芒千層,全國開了90多家分店。且這些門店大多開在次商區和社區中,租金成本較低。和大桔家川派烤肉一樣,品牌方通過通過平臺團購、全國通用的方式,爲全國各地的門店輸送源源不斷的客流。

無論是大桔家川派烤肉還是榴洋貓品質千層,均是團購成就品牌的典型代表,它們將團購價統一爲日常價,且由品牌方統一定價,品牌方不間斷通過直播、探店等方式發放團購券,爲各地門店輸送客流。

2、節點大促>日常大促,會員優惠>團購優惠

烘焙品牌紅跑車也做日常團購,但團購價和門店會員價基本持本。對於會員而言,最優惠的政策是“五一”和“十一”一年兩次的充值活動,充值不僅送蛋糕券,且充值會員在日常消費中享受8.5折優惠。對於紅跑車而言,通過會員運營維護老粉,也通過團購來吸引新人,且同時更強調節點和規律性團購的價值,由此形成了更爲良性的團購機制。

節點團購、節點大促,是當下各大餐飲品牌常用的引流手法。日前,朱光玉火鍋館在其三週年慶直播活動中,抖音直播首日總交易額達到了1億元,直播間曝光量達到3000萬。通過週年慶、節假日、平臺大促等節點大促,越來越多的品牌在提升品牌聲量的同時,通過團購促進交易量,最終實現流量和銷量的雙豐收。和紅跑車一樣,這些品牌的團購多停留在“部分商品會員價”階段,不會以犧牲品牌價值感爲代價去強行引流,以避免讓消費者形成“非團購不划算”的消費認知。

3、重組團購套餐,明確劃分引流品和利潤品

既讓消費者感受到“價格被打下來了”,又要保證門店的利潤,這是一個無解的難題,但通過團購商品的重組和設計,其中的矛盾可以稍加調和。

一是用低成本、高點擊率的產品做折扣引流品。將類似1元1份,加1分錢就可享受的引流品定爲門店的價值感低且成本低,但點擊率並不低的產品,比如快餐店中的小涼菜。

二是嚴格把控招牌產品的折扣空間。門店的招牌產品要麼不做團購,要麼在保證充分利潤空間的情況下做團購,因爲常拿招牌做團購,會使門店的價值感慢慢被削弱,不僅不能保障利潤,可能還會產生“自砸招牌”的風險。

三是門店的高價值單品不做折扣。很多正餐餐廳都會有自己的高價值單品,比如龍蝦、佛跳牆等,這些產品的單價相對較高,毛利率也相對較高。即便這些單品在折扣的情況下依然能夠保證一定的利潤,但餐廳切忌拿這些單品做團購,否則會讓餐廳的價值感大打折扣。

04

總結

究根結底,“變態”的不是團購形式,而是無休無止的瘋狂內卷。

即便時至今日,依然有部分餐飲商家並未加入團購大戰卻依然傲立於市場,這些商家往往依靠的是多年來積攢下來的口碑。這也告誡廣大餐飲商家,靠團購積攢起來的流量,最終依然要靠品質和體驗留住;餐飲商家最終比拼的依然是產品本身。

來源◐餐飲界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