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雙週刊/民調:77%反核四 這就是民意
核四工程歷經14年的建設工期、數次追加預算,投入將近3千億元,《財訊》針對核能議題的最新民調顯示,有高達77%的受訪者反對核四,贊成續建核四的民衆,只有不到2成。
在2月底行政院長江宜樺丟出「核四公投」議題後,反核聲浪及串連活動不斷升溫;3月9日,20餘萬人走上街頭反核,將反核四的聲勢推向最高峰。《財訊》進行的最新民調顯示,高達77%的受訪者反對核四,其中包括了25%不反核電、但反核四的民衆;而贊成續建核四的民衆,只有17%。
在覈四安全方面,《財訊》民調結果顯示,有超過半數的52%受訪者認爲,核四工程無論再花多少錢,都不可能保障安全。人民對核能的恐懼和對核四的不信任,政府必須正視,當人民的廢核聲浪已高到無法逆轉,是否能靠公民投票解決公共政策議題?
對於核四公投,有高達7成的民衆表示有投票意願,但「一定會去投票」者,約45%,並未過半。屆時公投需915萬人參與投票,將是一場高難度的動員,即使廢核四民意高漲,卻可能過不了公投這關,這個政治難題,不會因爲公投就獲得解決。而這纔是考驗臺灣朝野智慧的開始。
公投也解決不了的兩大難題
面對如此沛然莫之能御的反核民意,若核四公投在技術門檻下未能過關,社會民心的動盪衝擊恐將不是政府所能因應。
漸進廢核是民心所向,非核家園也是國、民兩黨早已提出的目標,那麼,接下來該怎麼做?臺灣的能源供需有哪些選擇?民衆又該付出什麼努力及代價?
三月九日,臺灣史上規模最大的反核遊行,從北到南超過二十萬人走上街頭,將廢核四聲勢推向新高。在此前一天,由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陳藹玲發起的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正式成立,找來藝人陶晶瑩、畫家陳香吟等演藝圈、藝文界名人站臺,影響力儼然勝過政治以及環保團體,也帶動了這一波反核熱潮,跳脫傳統的藍綠政治思維,開啓了臺灣反核運動的新里程。
一個又一個民間力量涌出,反核,幾乎成了全民運動。
要錢?要命?
《財訊》所做的最新民調,反映了這樣的沸騰民意,有高達七七%的受訪者反對核四,其中包括了二五%不反核電、但反核四的民衆;而贊成續建核四的民衆,只有一九%。
日本福島核災絕對是影響臺灣民衆對核能改觀的關鍵。這項調查中,有四九%、接近半數的受訪者,是因爲兩年前發生的日本福島核災,因而對核能產生疑慮,甚至轉變爲反核。
中經院能源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王京明提出核能問題的三個思考點:風險、經濟和公平。臺灣民衆如何在其中取捨並取得共識,是強大民意展現反核態度之後,政府和全民必須理性探討、抉擇的下一個功課。
核能的安全代價高到無人能承受,福島核災是最好的證明,核能發電「比較便宜」這句話,許多人民已不再相信。但沒有核能加入電力供給行列,臺灣將更沒有理由維持目前一度電不到三元的低廉電價。
在一個關於東南亞的研討會上,菲律賓臺商齊偉能談到菲律賓經商環境時,忍不住說,生活水準遠不如臺灣的菲律賓,家庭用電一度電還高達新臺幣六元,「臺灣人太幸福了。」
以全球第一個在福島事件後宣佈將全面廢核、發展再生能源最積極的德國爲例,再有共識的社會,也面對了電價不斷高漲的壓力。《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德國再生能源佔全國發電量的二五%,隨着這數字的提高,去年底德國四家電網公司發佈再生能源附加費預測金額,將導致每度高達十元的電價,再上漲七%,相當於三人家庭全年的電費再增加新臺幣兩千四百元。
不論臺電是否過於低估核電廠除役後的後端營運成本等,目前臺電計算的核電本一度不到○.七元,而總興建成本將超過三千億元的核四,臺電提出的每度電發電成本也僅約兩元,與每度三.七元的天然氣及六元的燃油發電相比,核電和每度一.七元的燃煤發電,是主要拉低臺灣現在電價的兩大電力來源。即使是反核團體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提出的電力零成長、發展再生能源方案,廢除佔臺灣實際發電一八%以上的核能發電後,發電成本也會較二○一○年上漲二.一二倍。
電價非漲不可?
五七%反核者接受漲四成!
電價調漲,國人是不是能夠理性接受?
臺電曾經計算,在覈一、二、三廠除役,核四又不商轉的情況下,電價將往上調整四成,被抨擊是爲核能護航、恐嚇人民。不過在《財訊》民調中,當問到全面廢核後,若電價因此將上漲四成,民衆是否願意接受,結果有高達五七%的反核民衆願意接受(包括只反核四和全面反核者),更有一五%回答「漲再多都要廢核」。但反核民衆中也有三八%不能接受四成的電價漲幅。同時,在支持核電的民衆中,則有三三%主要是因爲不希望電費上漲。
前述比率經換算後顯示,在免除核災恐懼和電價大幅上漲之間,國人的選擇各約佔一半。
核廢料放哪裡?
「不要放我家!」
和臺灣一樣缺乏天然資源的法國,是全球最仰賴核電的國家。當年法國推銷核電的口號是,「no oil, no gas, no coal, no choice(沒油、沒氣、沒煤、沒選擇)」。不過,如今隨着科技進步,現實不是隻有核能一個選項,但每個替代選項也都有代價。
在《財訊》民調中,當被問到核廢料應該放在哪裡時,民衆的偏好依序是外國、核電廠內、臺灣離島,顯示民衆對核廢料「敬而遠之」、「不要放在我家」的態度!公投不過,反核怎麼辦?
僅四五%表示一定去投票!
至於環團最寄予厚望的再生能源,因爲能源局制定的收購價格不具吸引力,加上臺灣人口密集,可用於裝置太陽能、風力發電設施的空地不多,發展也緩如牛步。甚至再生能源也難以避免抗爭聲浪,例如今年初,民營風力發電業者英華威要在苗栗苑裡鎮設置風機,就遭地方組成自救會大力反對。
因此,廢核之後的替代方案,不論是調漲電費、節約用電以及建立風電、太陽能設施或增加燃煤燃氣機組,也都須考量相應的代價由誰承受,以及如何做到公平合理。
無論如何,根據《財訊》民調結果顯示,有超過半數的五二%受訪者認爲,核四工程無論再花多少錢,都不可能保障安全。
人民對核能的恐懼和對核四的不信任,政府必須正視,當人民的廢核聲浪已高到無法逆轉,是否能靠公民投票解決公共政策議題?
《財訊》民調發現,對於核四公投,有高達七成的民衆表示有投票意願,但「一定會去投票」的,約四五%,並未過半。公投門檻需九一五萬人蔘與投票,這將是一場高難度的動員,即使廢核四民意高漲,卻可能過不了公投這關,這個政治難題,不會因爲公投就獲得解決。而這纔是考驗臺灣朝野智慧的開始。
附註: 本調查系委託山水民調公司,針對臺灣地區,20歲以上民衆,於2013年3月5∼6日進行電話訪問,有效樣本1069份,並依內政部102年01月公告人口比率,針對性別、年齡、縣市別等變數加權,以符合母體結構。在95%的信心水準之下,抽樣誤差爲正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