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城市樹木的死亡行軍 4000棵樹慘遭凌遲
文/林洧楨
爲了一場爲期12天的國際賽事,臺北市已移植了將近4000棵樹,然而,這卻是一場都市林木可怕的死亡行軍。
樹木從來都不會走路,但當人類追逐發展而建造一座座水泥城市時,樹木被迫必須邁開腳步遷移。一開始是被迫走出原始林的天然環境,變身都市林的一分子,在被水泥包圍的狹小樹穴,開始如同盆栽般的艱苦求生;後來還爲了閃躲不間斷的都市建設與開發,進行着一次次如同死亡行軍般的移植搬運過程,無從發聲抗議,也無力抵抗命運!
爲了世大運近四千棵樹顛沛流離
承辦201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在臺北市前市長郝龍斌口中是「爲國爭光」的風光之舉,但因應背後四大場館的興建計劃,遠雄大巨蛋動遷的松煙樹木達千餘棵、林口選手村移植1100餘棵、內湖網球中心基地原是每年種植超過600棵樹木的樹木銀行、和平國小籃球場館基地原也有約千棵樹,總計約近3700棵樹都在興建計劃下,被迫從原來生長的地方遷移:都市叢林綠樹何其珍貴,一棵一棵消失的樹,正是都市過度開發的明證,而這些美其名搬遷移植的樹,最後下場究竟如何?卻沒有人知道。
世大運興建場館中爭議最大的松煙基地,是追蹤這場死亡行軍的起點。樹木從50多年前陸續種植,由於腹地廣大、生長條件良好,這裡包含百棵受保護在內的上千棵綠樹,一直扮演着「臺北之肺」的功能,讓人口稠密的臺北市有個喘息空間;○六年,遠雄大巨蛋開發案確定在松煙興建,首波樹木移植規模就高達七八○棵,之後在市府與遠雄接力遷移下,如今這裡只剩最後的33棵行道樹大兵,還在等待臺北市長柯文哲的行軍出發令。(本文截自財訊雙週刊47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