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線‧上-半導體用電大增 能源政策跟得上嗎?

示意圖。圖/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以半導體爲主的科技產業發展,近十年的快速成長全球有目共賭,不僅吸引一波波的科技大廠重新回臺擴產,更有不少國際大廠在半導體羣聚效應下,也來臺建廠或設立研發中心。但隨着半導體產業的壯大,外界也愈來愈擔心,原本規劃的能源政策足夠因應嗎?跟得上產業的快速成長嗎?電力建置絕非一朝一夕,政府需把握時間提出能夠讓外界安心的能源政策。

臺灣近八年的能源政策以追求非核家園爲主軸,並積極發展再生能源,而這幾年來臺灣在太陽能及風電的確實也有明顯增長,但各界的產業人士最擔心的是,再生能源的成長腳步,遠遠落後於產業成長所帶來的電力需求。

臺灣的產業發展當然不僅有半導體產業,但半導體產業是臺灣重心,也是主要的高耗能電力需求來源。

以半導體產近十年產值發展,得以窺見對電力需求的快速成長情況。臺灣半導體產業在2014年之前全年產值僅約1兆元多,2014年到2019年間的年產值達到2兆元以上,2020年已達到3兆元,2021年至2023年維持在4兆元。但近年受到人工智慧(AI)帶動,工研院預估,今年產值達到5.11兆元,年成長達到約17.7%,產業的成長和電力需求是完全正相關的。

再觀察臺積電用電情況,2022年用電量約224億度,佔全國電力消費約7.5%;2023年臺積電用電量爲247.75億度,比前一年224億度增幅逾10%,也就是臺積電一年用電量約佔了臺灣總用電量約8.96%,比前一年提升了逾1個百分點。

令外界即期待又擔心的是,臺積電在先進製程獨霸全球,明年量產的2奈米需求將高於3奈米,公司正積極準備產能,以滿足客戶需求,供應鏈消息指出,臺積電2奈米南北共規劃達七座廠,將分佈竹科寶山與高雄廠區,目前規劃寶山二座廠,高雄楠梓園區多達五座廠,再加上嘉義建置中的先進封裝廠,可以預期未來臺積電在全球仍有強勢競爭力。以臺積電一年完成一至二座新廠的建置速度,臺灣的電力供給能否跟上,着實令人擔心。

除臺積電之外,整個半導體供應鏈也都因AI需求擴產,包括全球封測龍頭日月光不到二年時間規劃在高雄擴建三座先進封裝廠。此外,包括力成、京元電也都有擴產動作,一座座的新廠都是未來潛力在電力需求。

再觀察臺灣的再生能源中,太陽光電去年總髮電量爲129億度,而風力發展去年總髮電量爲62億度,遠不及產業所需求,臺灣地狹的先天條件下,未來太陽光電及風電成長的速度勢必趨緩,臺灣在這波全球AI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相關產業快速擴張的背後潛藏的是缺電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