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規模論英雄 業界期待頭部公募由大變強

5月23日,根據中基協公佈的最新數據,國內公募基金管理規模首次邁上30萬億元大關。一時間,該消息引發了基民的熱議。

實際上,當前公募基金行業的馬太效應十分突出,即前10%的基金公司管理着50%的行業資金。

根據最新公佈的數據,國內有148家公募基金公司,如果按10%分位計算頭部基金公司,約爲15家。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這15家頭部基金公司管理的公募總規模爲15.06萬億元,約佔全部公募基金市場51.58%的份額。

但到底什麼纔是頭部基金公司?僅僅是規模大嗎?有基金公司高管在近期向證券時報記者坦言,當前許多頭部基金公司面臨“大而不強、多而不優、全而不精”的問題,管理規模大卻沒有健康強壯的規模結構,基金數量多卻沒有優異亮眼的業績,產品佈局全卻缺乏專精細研的優勢。

大而不強多而不優全而不精

拋開“唯規模論英雄”的慣性思維,其實國內頭部基金公司“大而不強、多而不優、全而不精”的問題較爲普遍。

比如,據Wind數據統計,在管理規模前15的大型基金公司中,有5家基金公司的貨幣基金規模佔比超過50%,6家基金公司的貨幣基金規模佔比超過40%,也就是說,大多數頭部公募的管理規模仍然對貨幣基金的依賴較大,甚至有頭部公司是靠貨幣基金撐起了70%的規模,結構遠不夠均衡健康。

再比如,近期,海通證券統計了最近3年大型、中型、小型基金公司的業績分佈情況,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大型基金公司業績並不領先的現狀。

主動權益基金方面,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大型、中型、小型基金公司最近三年主動權益基金收益率均值分別爲-26.94%、-13.92%和-20.03%,中型基金公司的整體業績回撤相對更小,而大型基金公司的整體回撤明顯更大,前50%分位點對應的大型基金公司收益率爲-27.59%,而後10%分位點對應的大型基金公司收益率爲-33.25%。

主動固收基金方面,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大型、中型、小型基金公司主動固收基金近3年收益率均值分別爲9.76%、11.18%和8.77%,大型基金公司同樣次於中型基金公司,僅有前10%分位點對應的大型基金公司收益率達到11.55%。

此外,大型基金公司往往還存在一種文化傾向——喜歡追求“大而全”,固收投資見長的公司要去佈局權益基金,主動權益基金起家的公司要去追趕指數基金風口,各個細分行業、主題、風格的基金全都佈局,通過廣撒網的方式廣押賽道、批量造星、擴大規模。

某公募高管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過去20多年資管行業的高速發展,讓衆多基金公司乘上東風,但如果誤把時代紅利當成自己的實力,而沒有真正精進自己,規模會像坐電梯一樣,上得快也下得快。”

唯規模論不再可取

如果說過去25年是公募基金行業開疆拓土的早期階段,那麼近年來,隨着行業增速逐漸放緩,基金行業亟需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唯規模論英雄”這一慣性思維已經不再可取。

據Wind數據統計,5月以來,全市場新成立的公募基金約60只,首募總規模約510億元,無論是數量還是規模均處於近3年的最低水平,即使是大型公募也頻頻出現延長募集或首募規模不理想的情況,公募基金的發行市場仍處於寒冬。

究其原因,很多基金公司在3年前的市場高點發行了大量基金,而大型基金公司由於更容易得到資源支持,當時發行的數量和規模都更大。Wind數據顯示,僅2021年上半年,便有多家大型公募的基金髮行數量達到了30餘隻,這也導致過去3年公募基金大面積虧損,明星基金經理紛紛跌落神壇,即使市場有所回暖,也很難扭轉投資者對基金行業的不信任。

從結果來看,行業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負反饋,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非貨管理規模前15的大型基金公司中,8家公司的非貨規模出現了同比下滑。

華寶證券表示,在過去賣方思維主導的銷售模式導向下,公募基金的發行和產品線佈局更多呈現出“順週期”特徵,機構習慣性“追漲殺跌”,導致市場往往在高位時積蓄過多資金,在低位時又缺乏資金支持,不僅使得投資者難以獲得較好的投資體驗與預期的收益,也使得資本市場資金分佈呈現不均勻的狀況,長期來看不利於市場健康發展。

“牛市易發,熊市難募”,唯規模論的背後,是越來越多機構把“容易且短期”的事情視作理所當然,這時更需要頭部基金公司帶頭率先跳出週期,從“以規模爲導向”迴歸到“以持有人利益爲先”。

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也認爲,基金公司規模只是基金公司發展的結果,並不應該作爲基金公司追求的終極目標,過度追求規模擴張而忽視投研能力和服務質量,可能會導致基金公司投研能力不足、風險管理不健全,進而可能導致投資者對基金公司的信任度下降,不利於基金公司的長期發展。

一流投資機構需發揮引領作用

今年3月,證監會集中發佈了四項“兩強兩嚴”政策文件,其中的《關於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10家左右優質頭部機構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也爲公募基金在經營理念、功能發揮、治理水平、合規意識等方面指明瞭發展方向。

具體來看,《意見》除了“強化公募基金投研核心能力建設”等基本要求之外,還提出“注重把握長期大勢,強化逆週期佈局”“摒棄明星基金經理現象,強化‘平臺型、團隊制、一體化、多策略’投研體系建設”“聚焦投資者長期回報,健全基金投資管理與銷售考覈及評價機制”“強化管理人、高管及基金經理與投資者的利益綁定機制”等,這意味着一流投資機構要有更大的使命和擔當,也需要有更高的道德準則。

鵬揚基金曾表示,一流投資機構不能以規模大小來劃分,而應該在公司治理、專業能力、文化建設上,都具有領先和示範作用,能夠堅定承擔使命,充分發揮功能,引領行業標準,形成示範效應。

鵬揚基金認爲,一流投資機構應具備以下幾個特徵:爲持有人提供適配的資產管理服務,促進客戶資產保值增值;依法合規經營,不爲追求投資回報和企業盈利而觸碰紅線;充分考慮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投資策略不超出客戶風險承受能力;保持盈利長期可持續性,深入研究機構投資策略與行爲的一致性對金融穩定和宏觀經濟運行的影響,不因爲追求短期超額利潤而造成金融資源的錯配,甚至引發金融風險;堅持將合理利潤和社會責任相結合,主動引導客戶的投資行爲長期化,支持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持續優化。

上海一大型基金公司的投研總監也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對基金公司而言,大不意味着強,但強才能做大,才能實現業績與規模的良性增長。在市場存量博弈的背景下,頭部基金公司更需要以身作則,以實際行動倡導和踐行長期投資和理性投資,承擔起自己的行業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