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公募“業績歸來” 時隔多年重新霸屏十強

安仲文/製表 圖蟲創意/供圖

證券時報記者 安仲文

時隔多年後,擁抱常識、堅定走尋常路的頭部公募基金罕見霸屏業績十強榜單。

在A股市場開啓擁抱常識邏輯下,頭部公募基金業績率先復甦和崛起,在連續多年未能現身基金業績排行前列之後,一大批代表市場話語權的頂流大型公募集體上位。基於對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以及最新監管思路的深度理解,不少頂流公募的基金經理認爲,應繼續重點配置現金流穩健的資源類國有企業和優秀的互聯網科技企業,在全球供給受限、新一輪經濟週期回升的背景下,預計資源品的供需矛盾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同時這類型企業具有優質的現金流,符合當前新質生產力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

頭部基金業績重新上位

在A股市場逐漸回升之際,公募業績格局已突變。

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12日,今年以來股票型基金業績十強中,有8只產品來自頭部公募基金,包括嘉實基金、南方基金、廣發基金、匯添富基金、景順長城基金、中銀基金等旗下產品入列,其中嘉實資源精選基金年內收益率27.11%,排名股票型基金第一名。此外,股票型基金產品中甚至還出現兩隻頭部公募旗下的港股主題產品進入業績十強,去年QDII基金冠軍李耀柱管理的廣發滬港深新起點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率爲21.80%,去年在頭部公募中已名列前茅的鮑無可管理的景順長城滬港深精選基金年內收益爲21.13%。

混合型基金方面,頭部公募同樣在業績十強中獲得了最多席位,博時基金旗下的博時成長精選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率爲31.58%,位居今年全部公募基金業績第二,南方基金旗下的南方發展機遇年內的收益率爲31%,位居全市場業績第三。此外,景順長城基金、匯添富基金、中歐基金等旗下多隻產品,也均位居全市場所有公募產品的業績前列。

在頭部公募“業績歸來”之際,小公募旗下迷你基金則表現艱難。以混合型基金業績墊底前十的產品爲例,年內虧損幅度在20%至31%的基金產品,幾乎清一色來自小型基金公司,其中,前十大股票倉位目前只有10%的金元順安產業臻選基金,該產品目前的年內虧損爲31.4%,富榮價值精選基金今年以來虧損29.08%。截至2024年3月末,上述大幅虧損的小基金採取了極爲罕見的操作策略:股票倉位達70.8%,但前十大重倉股倉位卻不足2%。

行業龍頭助力逆襲

“做最簡單的投資就是服從常識。”華南地區的一位基金經理此前在一次專訪中強調,今年A股市場的特點將是常識的迴歸、知名企業與核心資產的迴歸。業內人士也認爲,頭部公募霸屏業績十強的核心邏輯在於,監管對資本市場的一系列有力政策支持,使得知名上市公司、優秀上市公司在A股市場能夠獲得比其他股票更具吸引力的定價,而這些在市場定價方面具有優勢的股票大多數爲頭部公募們抱團持倉的行業龍頭股。

以位居今年全市場業績十強的南方發展機遇一年持有基金爲例,其第一大重倉股久立特材已形成連續6年的獨立行情,該只股票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工業用不鏽鋼管專業生產企業,市佔率長期居國內首位,這隻在行業內知名度極高的行業龍頭,截至今年3月末已進入129只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名單,其中絕大部分基金來自頭部公募旗下產品。

同樣是憑藉對低估值、業績高增長股票的重倉邏輯,匯添富戰略精選三年基金重倉的A股春風動力、港股第一拖拉機均顯著貢獻了基金淨值和業績排名,其中市盈率不足10倍的國企龍頭第一拖拉機公司,憑藉業績持續增長和國企背景,在今年4個半月的時間裡,已爲基金經理賺取85.28%的個股收益。

此外,即便是今年市場疑慮較多、表現落後的中小盤股賽道,頭部公募在這一領域的選股也更看重基本面——包括行業話語權、知名度、市佔率和盈利能力。以中小市值領域的科思股份爲例,公司爲A股市場最大的防曬化工材料龍頭股,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被83只基金納入十大重倉股之列,其中,持倉科思股份倉位佔比超7%的基金產品大部分來自鵬華基金、大成基金、富國基金等大型基金公司。在業績層面,科思股份在2024年第一季度營收約7.12億元,同比增21.1%;淨利潤約2.2億元,同比增長37.16%,良好的業績使得科思股份在中小盤股整體表現低迷的環境下,也能爲大型公募基金在4個半月內貢獻約37.88%的個股漲幅。

正是基於上述選取重倉股的邏輯,今年以來的基金排名幾乎成爲公募業績競爭的一大拐點,多個連續5年甚至6年未能進入基金產品業績十強的頭部公募,終於以極具吸引力的業績集體迴歸。以國內某超大型公募爲例,該公司旗下產品業績連續6年未曾出現在全市場業績十強甚至二十強內,距離上一次進入全市場前列至少已有6年時間。

走好“尋常路”是關鍵

公募基金業績格局的突然變化,在於基金經理在A股市場的投資開始遵循常識,走“尋常路”。

強調擁抱常識已經成爲近期許多公募基金經理強調的核心,頂流基金經理張坤此前表示,烏雞變鳳凰很難,年邁的巨頭們依然保持着輕盈,並活得很滋潤,以人工智能(AI)爲例,這輪科技革命中,易方達基金的張坤看到科技巨頭依然在引領,其快速構建的最強基礎設施、招募的全球最優秀人才成爲重要的條件,而它們能夠持續產生現金流的利基業務則是這一切的前提,同時這也增加了企業經營中的容錯性。

對許多基金經理而言,已經許多次證明業績高增長、多次證明重大決策和第二增長曲線都取得成功的公司,其下一個業績和決策的成功性也更高,這也體現在今年以來基金抱團股股價屢屢走出新高,這些抱團股的核心特點即是過往業績幾乎從未讓基金經理失望過。

“不走尋常路往往風險巨大,在業績上騙過我一次的股票,我肯定不會再買,無論下一次它的業績怎麼樣,真正的好公司大多是大家都聽過的,或者在它所在的產業鏈內是響噹噹、數一數二的存在。”華南地區一位大型公募基金經理談及股票時認爲,股票和基金經理之間的關係是互相驗證的,這種信任往往取決於基金經理抱團持倉後上市公司持續釋放的好業績與高分紅,持續回饋基金經理和股東又反過來確立了這些股票的市場地位。

投資常識還體現在任何股票市場中,好公司、好股票都具有稀缺性,這意味着在實際的公募投資中,儘管基金經理在其管理的產品上須強調股票的分散度,但集中持倉必不可少。也就是說,分散與集中是天然一體,過度的分散與過度的集中都違背了投資的常識。

以今年以來一隻業績排名倒數第三產品爲例,基金經理在其基金產品股票池中總計持有的個股數量超過驚人的400只,前十大股票的合計倉位甚至低於2%,最大一隻股票倉位僅有0.2%,上述400只股票的倉位大部分維持在0.1%的水平。對於這一操作,上述基金經理解釋,從市場風格上看,雖然小盤股風格在年初遭受重挫,但目前已恢復至年初高點的83%左右,因此依然長期看好小市值風格。目前滬深北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數量已超5300家,從市值分佈上看,所有上市公司平均市值約爲167億元,中位數僅47億元左右,說明市場上一半以上的公司總市值不超過50億元。聚焦於中小盤更能發揮量化投資在數據處理和模型構建方面的優勢,並擁有較強的彈性,因此將保持基金小盤股的投資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