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拼稅收優惠、財政獎補,地方政府未來招商引資靠什麼?

近日有關多地裁撤政府內部招商部門的消息引發熱議,雖然截至目前這些消息並未得到官方證實,但地方政府招商模式正在迎來鉅變。

8月1日,我國首部關於公平競爭審查的行政法規《公平競爭審查條例》正式實施,該條例明確規定,政策措施起草單位不得在無法律依據或未經國務院批准的情況下,制定包含特定稅收優惠、財政獎勵、補貼等可能影響生產經營成本的內容,爲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

在此之前,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深化全面改革、加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下稱“決定”)提到,“規範地方招商引資法規制度,嚴禁違法違規給予政策優惠行爲”,“全面落實稅收法定原則,規範稅收優惠政策”。

一直以來,財政獎補、稅收返還、土地優惠等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常用手段。分析人士表示,改革開放以來,這些措施確實起到了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作用,但弊端也在逐漸顯現,如加大地方財政壓力、損害市場公平競爭原則,甚至引發腐敗等問題,因此,優化營商環境、創新招商模式成爲必然選擇。

“首先,過度的稅收優惠可能導致地方財政壓力增大,影響公共服務的提供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其次,稅收優惠政策的濫用可能破壞市場公平競爭的原則,導致資源配置的扭曲和市場效率的降低。最後,稅收優惠政策的頻繁變動和不確定性也可能影響企業的長期投資決策和區域經濟的穩定發展。”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對界面新聞說。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自由貿易港(區)專委會會長宋向清指出,稅收優惠和獎補式招商引資模式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方面確實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比如吸引外資、引進項目和新技術、推動技術革命和產業升級等,但隨着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這些傳統的招商引資模式逐漸暴露出其侷限性和短板。

“最大的問題是妨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阻礙要素資源高效率流動和向效率高的地區流動。這些招商引資模式會形成區域政策的侷限性,導致區域之間在吸引外資時競相突破政策和法律框架,引發地方競爭形成惡性循環。”宋向清說。

此外,他也提到,一些地區爲了吸引投資,提供過度的稅收優惠和獎補措施,這不僅增加了地方財政壓力,還可能導致資源配置的不合理和社會福利的損失。同時,招商引資政策的不穩定性、不連續性,往往會導致企業在面對政策變動時重新評估其商業模式和投資計劃,增加了企業投資決策的複雜性,甚至引發外資企業對當地政策的透明性和合規性的焦慮。

值得注意的是,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將“全面落實稅收法定原則,規範稅收優惠政策”作爲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一項重要措施,將“規範地方招商引資法規制度,嚴禁違法違規給予政策優惠行爲”作爲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一項內容。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此前在一篇研報中提到,構建統一大市場必然要求企業在不同區域間能實現公平的競爭,就要避免各地內卷式的招商引資所引發的種種不規範不合理的稅收優惠。只有規範稅收優惠政策,企業纔能有更加穩定的預期,將更多的精力用於產品和服務研發、提高核心競爭力方面,同時也能降低企業適用稅收優惠的成本。

長期研究中國財稅制度的羅志恆還指出,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稅收法定的落實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截至4月底,我國18個稅種已有13個完成立法,稅收立法進程持續推進。但是,除了各稅種的基本法律外,還有部分與稅法執行相關的規定以部門條例、規章、意見、通知等形式存在,缺乏權威性和穩定性。尤其是稅收優惠較多,有些稅收優惠不符合稅收基本原理,弱化了稅收制度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支持。

可能是爲了體現稅收制度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支持,《公平競爭審查條例》提到,對涉及“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科學進步、增強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實現社會公共利益”等領域的優惠政策,可以在“沒有對公平競爭影響更小的替代方案,並能夠確定合理的實施期限或者終止條件的”前提下出臺。

但總的來說,分析人士認爲,傳統的依賴稅收返還開展招商引資的模式未來可能難以爲繼,新形勢下招商引資工作需要調整思路和創新模式。

王鵬提出了五點建議,包括優化營商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政府服務效率和保護企業合法權益等;聚焦產業結構升級,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集羣發展;創新招商模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等手段,探索“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數據招商”等新模式;強化政策支持,在公平競爭原則下,通過多種方式爲企業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並加強監督評估;構建產業生態,加強產業園區建設管理,促進協同創新與合作以及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轉化。

宋向清也把優化營商環境和產業結構升級放在前兩位。他表示,地方政府應在不斷強化硬件設施建設的同時,突出提升軟件服務水平,如加強技術層面的基礎支持、強化產業工人團隊建設,提高服務意識、服務手段和能力,創新監管和服務模式等。此外,地方招商引資策略應從單一企業引進轉向產業鏈招商和產業生態建設,形成更具競爭力的產業集羣,以強化地方可持續發展和長期經濟增長支撐力。

今年以來,多地出臺有關優化營商環境政策。2月,安徽省發佈《進一步創優營商環境重點舉措》114條,其中,重點指標領域提升舉措66條,優化涉企服務舉措48條。3月,浙江省發佈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從企業開辦運營、市場監管、政務服務等方面,爲各類經營主體投資興業提供更加全面系統的法治保障。

宋向清還表示,取消稅收優惠和獎補式招商引資模式後,地方政府可以採取市場化招商公司和資本招商等新型策略進行招商引資。市場化招商公司是指地方政府鼓勵、引導成立的招商公司,通過市場化的手段吸引企業投資,提高招商引資的效率和效果。資本招商是指“以資本招引資本”,即地方政府建立股權投資型產業公司或者產業引導基金,採用投資方式代替傳統的稅收返還政策來吸引投資。

“比如,重慶市提出推進園區和開發區運營公司重組,加速向產業投資公司、資本運營公司轉型就是在招商引資模式變革方面進行的有益探索。合肥市成立產投集團,採用的是產投融合模式等。這種資本招商模式通過設立基金並設定相關條件,吸引投資項目進入當地發展,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宋向清說。

除上述兩地外,今年6月,廣州市發佈了“廣州招商引資20條”,即《關於新時期推動招商引資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意見》,從重構招商體系、強化招商統籌、創新招商模式、突顯招商優勢、加強隊伍建設等5個方面提出20條措施。在“創新招商模式”方面,廣州市表示,將推行“市場+資源+應用場景”的招引新模式,按照“制定產業規劃—打造產業園區—出臺產業政策—配套產業資金—實施產業招商”的全鏈路路徑,結合產業基礎、細分賽道、承接區及特色園區,逐個產業,爲項目落地制訂專業化服務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