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瑞揚、馬友友 尊重不同 纔有好作品

編舞家布拉瑞揚紐約回到臺灣發展,只爲跳舞給父母看。(本報資料照片

大提琴家馬友友認爲,世界上最珍貴的事,無法價錢定義。圖爲去年他來臺演出畫面。(牛耳提供)

金曲獎歌手阿爆(左)與他的表哥、編舞家布拉瑞揚(右),一起和大提琴家馬友友視訊音樂生活。(牛耳藝術提供)

布拉瑞揚小檔案

馬友友小檔案

大提琴家馬友友長年關注世界上不同族羣歌舞內涵,去年底他來臺演出,原定要與編舞家布拉瑞揚、金曲獎歌手阿爆進行交流,但因疫情的限制而取消,改以視訊對話。這段特別的過程,包括馬友友拉琴,阿爆和布拉瑞揚唱歌,布拉瑞揚舞團舞者跳舞,以及藝術家磊勒丹畫畫,雖然隔着熒幕遙遙相對,過程卻充滿火花

布拉瑞揚是排灣族人,曾爲世界頂尖的瑪莎葛蘭姆舞團編舞,近年返回故鄉臺東創作,作爲排灣族人,他的作品不只有排灣族歌舞文化,同時關注其他族羣,如《路吶》就帶舞者到南投羅娜部落,學習布農族人的生活文化,進而轉換成創作素材

馬友友對布拉瑞揚的創作十分好奇,布拉瑞揚則與他分享他從原住民傳統樂舞出發的多元創作。中國時報特別記錄下這場別開生面的交流,爲年度專題「兩個人的文化沙龍」揭開序幕。

回臺發展 跳給爸媽

馬:我很好奇,你的舞蹈背景是什麼?爲什麼會回到臺東成立舞團?

布:2010年,我在紐約林肯中心,與瑪莎葛蘭姆舞團的舞者手拉手謝幕時,臺下有好多觀衆,但我心裡想着:「都站上世界舞臺了,爸媽卻看不見。」這個念頭促使我想要回家跳舞。在這家鄉跳舞,爸媽看得到,還有很多部落的朋友可以看到。

我讀北藝大舞蹈系畢業,過去曾是雲門舞集舞者,接觸很多西方和現代的創作,我發現自己在創作上有一個困難點,就是掌聲越多時,越感覺離自己的文化越遠,越想要回家,想要從傳統樂舞出發,尋找新的可能。這幾年回家,陸續做了不少作品,都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馬:你能回家跳舞,真是太好了,這點子很棒。我對原住民文化也很有興趣,希望未來有機會可以去拜訪你們,到處看看。以原住民文化創作,有遇到什麼困難嗎?

相約嗑鍋 惺惺相惜

布:我發現當我理解得越多,就更尊重文化的內涵,卻也因此有更多限制,無法任意挪用。像是不同的部落,會延伸出不同祭儀和文化,但有一些祭典歌曲,並不適合用於創作,生活歌謠則較沒有限制。

馬:我們這次在影片裡使用的傳統歌謠,會不會違背傳統本質

布:這個我有請教過朋友,是可以使用的。有時藉由使用不同族羣的音樂,互相分享,尊重傳統動機,我們可以創造一個更大的系統

馬:希望下次有機會去找你們一起吃麻辣鍋,不要只是開視訊。

布:一言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