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紅,不套現,上市12年,實控人一家三口只掙工資

上市公司實控人的收入要麼靠分紅,要麼靠套現,但今年被*ST的龍宇股份這兩樣都不靠,實控人一家三口只掙工資。

龍宇股份上市12年了,實控人12年幾乎一股未賣,這在A股不能說有多麼偉大,但至少算得上一條清流。

1

2012年IPO的時候,龍宇股份三個實控人合計持股66%。

2016年,爲了資產重組,進行了一次35億的增發,控股股東股權被稀釋到了26.6%,認購的機構填滿了前十大股東名單。

如今8年過去,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從80.77%驟減到46.57%,基金公司都減持得差不多了,但實控人的股權沒有變化,控股股東的持股比例甚至還有增加。

如開頭所說,實控人不願套現,並非因爲公司分紅豐厚。

12年來龍宇股份總共分紅只有5700萬,聊勝於無,按照分紅時間及實控人對應持股比例,能拿到手的也就1600萬左右。

三個實控人的居住地是上海,對於他們的身份來說,這點錢都不夠買一套像樣的房子。

沒有套現,沒有分紅,實控人能看得見的賬面收入也就只有工資了。

年報顯示,母親徐增增任董事長,在上市公司的年薪50-80萬,兒子劉策任總經理,在上市公司年薪長期處於40-70萬,2022年才漲到了200萬以上。

父親劉振光一直沒在上市公司任職,也就沒在上市公司領工資。

也就是說,以2022年以前,實控人一年從上市公司直接獲得的工資收入100-150萬左右,2022年以後增長到250萬-300萬左右。

對於一家曾經年營收超過160億的公司來說,老闆這個收入數字確實有點出人意料。

2

不套現肯定是實控人的主觀意願,但不分紅則是因爲上市公司客觀上的無奈,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2012年-2023年,龍宇股份雖然盈利的年份多,虧損的年份少,但往往是虧一年幾年都補不回來,12年來累計利潤-1.35億。

龍宇股份是靠賣船用燃料油發家的,屬於大宗商品貿易行業,毛利率本來就不高,加上波動劇烈的石油價格,業績波動也就比較大。

燃油貿易其實沒有技術門檻,靠的是資源,包括上游的採購資源,中游倉儲、運輸資源,下游的客戶渠道資源,一般都是石油系統相關的人出來乾的。

徐增增、劉振光夫婦曾在60年代曾一同進入了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80年代又同時在哈爾濱煉油廠工作,夫妻二人自此與石油結緣。

1990年,徐增增調任上海高橋石油化工公司原油科副科長,幹了幾年後,就下海了,龍宇股份由此誕生,中石化上海分公司總經理也隨即加入。

龍宇股份一度是船用燃油的民營老大,排在中石化、中國船舶之後,曾創下168億的最高營收。

然而,毛利率太低了,168億營收的那一年,淨利潤還不到6000萬,算一下淨利率還不到0.5%。

3

說起來很有面子,每年都是上百億的生意,但只有自己才知道表面風光的背後掙錢有多辛苦。

2016年,實控人一家忍不了了,增發收購了數據中心業務公司金漢王,由此跨入了IDC行業,公司名稱也由原來的龍宇燃油變成了龍宇股份。

這個轉型對龍宇股份賬面的影響是立竿見影的,2015年資產負債率高達75%,2016年立刻驟降到22%,一下子就清爽了。

之後,龍宇股份開始逐漸縮小燃油貿易業務,2023年只賣了27.7億,2024年上半年進一步縮減到7億。

不過,就在轉型的檔口上,龍宇股份卻出了岔子,2023年,證監會查出龍宇股份存在關聯交易未披露。

啥叫關聯交易,簡單點說,就是實控人在外面弄個公司或者找親戚在外面弄個公司跟上市公司交易。

原本這種交易也是允許的,但作爲上市公司你得開股東會並披露具體交易情況,所謂“好事不揹人,揹人沒好事”,不怕正經的關聯交易,就怕見不得光的利益輸出。

慶幸的是,龍宇股份並未被立案調查,只是限期整改。

但不幸的的是,2023年財報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非標意見,內控報告則被出具了否定意見,龍宇股份就變成了*ST龍宇。

最新的公告顯示,龍宇股份關聯方產生的關聯交易欠款還有9個多億沒收回來,實控人說,願意未欠款承擔連帶責任。

只掙工資,還這麼大方,這樣的實控人,打着燈籠都難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