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科學、務實 有利疫後重啓交流

3月31日,國務院臺辦北京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中新社

兩岸在後疫時代如何重啓交流?在陸委會大陸國臺辦一來一往隔空喊話中,正露出一絲曙光,儘管在政治原則雙方還是各有堅持,但在人員往來議題上,「科學」、「務實」,成爲雙方難得的交集,國臺辦昨日的回答,少了火藥味,多了許多彈性空間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昨表示,「民進黨當局雖一再聲稱希望兩岸和解、對話實際卻千方百計企圖遂行臺獨」。姑且不論大陸如何界定臺獨,至少大陸讀到了臺灣政府打算「和解」的訊號,國臺辦還說「聽其言,更要觀其行」,並未一下就否定,而是看臺灣怎麼做。

該怎麼做?國臺辦也提供了答案。朱鳳蓮細數去年初疫情爆發以來,臺灣方面禁止大陸居民赴臺、取消小三通大面積取消兩岸直航航點,以及兩岸婚姻子女小明入境限制等,她強調「是因爲臺灣方面以疫情爲由單方面推出一些禁限措施所致。這些不科學、不合理的禁限措施要調整,不人道的做法要取消。」

對照雙方對重啓兩岸交流的說法,陸委會主委邱太三說「依據疫情科學指標、兩岸情勢發展分階段循序恢復交流」,也說「相互尊重、務實對話解決問題」;國臺辦則說「疫情防控只有迴歸科學和專業,纔是務實和明智的」。務實、科學成爲雙方交集。

邱太三說「交流是雙向的」,國臺辦則說「兩岸人員往來能夠逐步恢復正常,這需要各方都作出努力」。這也傳達雙方都認爲需要一同努力。

臺灣願意開放大陸商務人士來臺,願意正面看待大陸疫苗,願意研議恢復小三通,甚至提早解禁馬英九吳敦義赴陸管制,這些都是善意;朱鳳蓮昨提到大陸「一貫致力於加強兩岸交流合作,建立穩定的兩岸經濟合作機制」,既然是「穩定的」經濟合作,就意味大陸並沒有要中斷ECFA之意,禁臺灣鳳梨,也並非經濟制裁或「窮臺」。

既然兩岸都有意願重啓交流,都願意秉持務實、科學態度,期許雙方都能繼續保持克制理性,累積點滴善意,爲重啓交流相向而行。